一線農村的生活,樸實無華且枯燥。
同樣的遭遇,不同的人生。
一起打牌,七人确診,最後導緻兩萬多人被隔離。
全民圍觀鄭各莊一個是住在北京順義區的34歲上班族,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六口人擠在沒有電梯的老房子,每天超過三小時擠去公司的地鐵上,可現實的重擔還沒壓死他對未來的期盼:準備考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直到……
一個是住在郊區的32歲女性,打兩份工,一份是白天的工作,另一份是晚上在順豐大件中轉場開叉車,從晚上十點開到淩晨兩點,這是她的生活常态,直到……
直到這兩人都确診了,他們的生活軌迹才在網上流傳了出來。
這是去年北京疫情确診病例,而最近被列為全國僅有兩個疫情高風險之一的北京昌平的宏福苑,則是另外一種風景。
根據公開的活動行迹,和去年北京疫情确診的務工人員不同,這七人不是在打牌,就是在做美容,不是在商場購物,就是在外地旅遊。
乍一看,都以為是高檔小區,住戶肯定非富則貴,實際大多數都是農民,戶口本上的戶别寫的是“農業”,此外,這個小區還是小産權房。
小區還有個外号“進可繁華,退可甯靜”。單聽這個外号,就吸引起我們的好奇心。
管轄小區的是“隐秘富豪”——宏福集團,宏福集團參加過北京奧運場館建設,是擁有70餘家全資子公司的百億大型集團。
更讓人意外的是,宏福集團還是村集體企業,一度被發改委拿來要求其他地方抄作業的标本。
它的背後,是昌平區的鄭各莊村。
宏福苑小區就是宏福集團給鄭各莊村民修建的住宅,換句話說,住在這小區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普通,暗地裡卻都是百億集團的股東。
鄭各莊村,到底藏着什麼樣的秘密?
天安門正北20公裡處,就是鄭各莊村。
村莊的主幹道是從宏福大道,一旁是130 餘棟高層住宅(宏福小區),村民都已住上樓房,
圖 | 宏福社區大道
緊挨着住宅的是休閑娛樂區,成片的度假酒店、戶外滑雪場。
圖 | 戶外滑雪場
以及遠近聞名的溫泉水城;
圖 | 溫都水城
另一旁是北京郵電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分校區。
圖 | 北京郵電大學
這個隻有500多戶,不足1500人的小村莊,已然成了明星村莊。
鄭各莊農民以土地參股,每年可以獲得豐厚的土地收益和企業利潤的分紅。
早在2010年,當時北京普通白領工資才四五千,而鄭各莊的每個家庭就能領到二三十萬的分紅,到現在恐怕早已翻好了幾番。
村裡有非常完善的社會保障,衣食住行有水、暖、燃氣等費用補貼,教育有從幼兒園至大學的全程教育補貼,哪怕村民想滑雪了,村裡還有滑雪場。
還建有老年公寓,每位百歲老人過生日時,村裡還會發放10萬元的大紅包。
各種福利,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村民的福利待遇,甚至比某些國外的還要好,鄭各莊的蛻變,隐藏着土地國運的進程史。
鄭各莊的鹹魚翻身長達70多年的土地政策變遷中,很多地方都是扮演一個“跟随者”的角色。
鄭各莊也不例外,它發家的第一桶金,要從90年代說起。
當時鄭各莊緊跟改革開放的“村辦企業”的熱潮,先後開辦了制釘廠、餅幹廠、福利煤廠等等。
可早期缺乏辦工業和工廠的經驗,對市場缺乏了解,并未見到鄉鎮工業的興起,大部分企業都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争中流産或是轉型了。
上世紀90年代左右,刮起城市建設的浪潮,建築行業随之興起。
此時經營不善的鄭各莊,成立土石方施工隊,就是這樣一個決定,實現了逆天改命。
恰逢北京興辦北京亞運會,這是第一次中國舉辦綜合性大型體育賽事,而鄭各莊村也因此賺到了轉型後的“第一桶金”,施工隊變成機械施工公司,僅1993 年到 1995 年三年時間,收入翻了3倍多。
圖 | 鄭各莊是唯一經過祥雲火炬傳遞的“奧運村”
到1996年,村裡的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很多農民早脫離農業生産,轉入到二、三産業就業。
村企合一的宏福集團順勢成立,先是涉足房地産,完成舊村改造,讓農民住上樓房,然後建造科技園,引進高新技術産業,實現産業升級。
占得政策紅利的鄭各莊,搖身一變,成為“高富帥”。
獵德村的一夜暴富無獨有偶,遠在廣州的獵德村,同樣是占了土地政策的先機,成為“廣州第一土豪村”。
有外地朋友問我,在廣州如何才能低調炫富?
顯然,身穿人字拖,大褲衩的答案過于普通,畢竟全國人民都知道廣州人低調。
我想了想告訴他,隻要你說“家在獵德”就好。
“獵德”二字,在廣州有獨特的魅力。
在珠江新城,如果你看到一輛敞篷跑車,粵A車牌,往獵德村方向。
不要慌張,不過是一位獵德村民在收租路上順便買個菜、隻為節省幾毛錢罷了。
時至今天,關于#獵德村收租#的梗,爆紅各大視頻軟件。
不管是腰纏一盤出租樓鑰匙的大爺,還是在開着跑車賣一塊九毛青菜的阿姨。
都能讓人感受到獵德村民的生活:樸實無華,且枯燥。
在這裡,請不要輕易說人家是千萬身家,不然會被打的。
跟鄭各莊翻身前債務纏身不同,獵德村本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村,村民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勤勤懇懇地勞作。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獵德村成為髒亂差的“城中村”,又窮又破。
圖 | 以前的獵德村
那時的獵德村民對本村頗有異議,埋怨位置不好,不像石牌橋緊挨黃埔大道,又說隻會縮在江邊,交通也不方便。
直到2007年,才迎來曆史性的轉變。
在廣州市政府的牽頭下,獵德村全面拆建,融入廣州CBD。
三年後,新的獵德村建成,僅村民的回遷房就有37棟。
一夜之間,很多村民身家超千萬,分到10套房在村裡也隻算是中等偏上水平。
如今的獵德村:獵德大橋就在家門口,小蠻腰就在眼前,CBD就在樓下。
短短三年,曾經是天河區最窮城中村之一的獵德村,成為人人羨慕的廣州CBD土豪村。
北京上海大城市,不如鄉下獵德村。
“鄭各莊和獵德村, 誰才是一線城市最壕的村莊?”不管是靠“村企合一”的鄭各莊,還是靠“城中村改造”的獵德村,他們都占到城鎮化的政策紅利。
中國學者辜勝祖、李永周曾說過,我國農村的城鎮化将是本世紀最大的增長空間。
城鎮化是一輪新的革命,從1978 年到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從 18%提高到 57.4%,每年平均增長 1 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從1.7 億增長到 7.7億人。
五大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成為經濟快速增長和對外經濟交流核心陣地,而這五大城市群的城中村或者城鄉結合處,每天都在上演着浮世繪。
很多人說中國最魔幻的地方,是北京的國貿,上海的外灘,廣州的琶洲,深圳的華強北……
其實都不是,全國最魔幻的地方,是這些城市群的城中村或者是城鄉結合處。
正如鄭各莊村,盡管這裡的農民還是農民,因為他們的戶口本上的戶别仍然是“農業”。
可這裡的農民卻不再是農民,他們吃穿住行完全城市化,沒有一分收入是來自種植或養殖。
又如獵德村,很多村民也無需找工作,靠着收租和分紅,就能甩開很多上班族,在廣州最繁華的CBD中體面地生活下去。
圖 | 如今的獵德村
在中國土地“包産到戶”祖師爺-鳳陽縣的城牆上,至今還保存着乞丐出身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禦筆的牌匾——“萬事根本”。
在農業文明,土地無疑是萬事根本,能長出糧食、養活百姓,是國家稅收的大頭,是王朝興衰更替的根本。
步入工業文明,在城鎮化進程中,土地不再生長糧食,而是長出一塊塊工業、一個個城市,成為各個利益方争相追逐的對象,以及創造财富神話的密碼。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