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易經的基本單位,那麼什麼是卦呢 ?卦拆開來看,左邊一個圭,右邊一個蔔。'圭'最早出現在殷商甲骨文,最初的意思是黃土堆砌而成的高大土堆。後來到西周初期,人們在圭台上舉行與太陽有關的祭祀活動。再發展到後來又在圭台上樹立标杆測量日影長度用來定義節氣和一年時間的長短,這個标杆就是'蔔’。這就是張衡所說的“土圭測影”。所以卦就是連續不斷地使用土圭測影,并把杆子的影子長度記錄下來。對這些數據所揭示的天文周期的總結就是《易經》。
卦又是由爻組成的,伏羲的所在年代還沒有發明文字。那個時侯的人還在使用結繩記事。陽爻是一長橫,其實就是沒打結的繩子。陰爻是兩個短橫就是中間打結了的一段繩子。用“一”代表陽,用“- -”代表陰,用這兩種符号,陰陽變化的組合,組成八種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有八個卦象,我們思考問題都是由簡單到複雜,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八卦不可能一下就跳到了八。《易傳·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就是天地未分時的混沌元氣。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是生兩儀,一陰一陽就是兩儀。太陽和月亮是最亮的兩大天體。而且古人也稱太陽和月亮為天之兩儀。張衡在《靈憲》中就說“天有兩儀,以舞道中。”
古人對月亮的關注不亞于太陽。他們通過觀察月亮在一個月内的變化,用陰爻代表月亮黑暗的部分,用陽爻代表月亮明亮的部分,用三個爻表示出月面明暗部分面積此消彼長的變化。将每個月的月相分成四個部分,分别是朔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朔月一般指農曆初一,上弦月指農曆初七,望月則是指農曆十五,下弦月指農曆二十二,這就是四象。進一步細分加上初四的娥眉月,初十一的盈凸,初十九的虧凸,二十六的殘月。這就是伏羲先天八卦的由來。
最初的八卦就是人們正是通過對月亮認真細微的觀測而得來的月相圖。古人在此基礎上用八卦來推演自然界萬物的變化規律,從而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八卦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是文明之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