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星座運勢 > 正文

十二生肖中,為什麼隻有龍是虛構動物,十二生肖從何而來?

十二生肖從何而來?

十二生肖是對應的十二地支的動物代表。而十二地支的發明人因為年代太久遠,即便有些記錄,也沒有考古資料來驗證。

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記載:

容成作曆,大桡作甲子。

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從這些文字可以看出幹支是大撓創制的:

采五行之情,占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月,陰陽之别,故有枝幹名也。

在先秦的百家中還有一派叫作“建除家”,将一年分為“十二建除”,這之間和地支的對應關系也是相同的。這個流派後來漸漸隐匿,不過如今在八字預測中還會遇到“十二建除”的使用。

那麼十二地支的最早記錄就在這裡了。至于如何和十二個動物對應起來,其實我們倒是不妨用邏輯推理一番。因為這其中牽涉到星曆,在古代天文學中,天幹地支不但用來紀年、紀月、紀時,也和星象變化是對應的,形成我們中華傳統的星曆。

星宿和動物的對應關系

古人夜觀天象,在研究過程中,為了方便觀測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運轉,将黃、赤道附近的星座選出二十八個做為标志,合稱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

這二十八宿分别是: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轸

這些星宿大緻組成的圖案就是“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即“東方蒼龍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合為滿天二十八星宿。

這四種動物代表了這四個大的方位,在觀測中充滿了想象,但還是以星圖為基礎的。

為了方便記憶和分析,還對這七宿下面的每一個星宿都用金、木、水、火、土、日、月七個元素對應,同時再用一個動物的形象一一對應,得出所有星宿的全稱,就像漢字的“音、形、意”一樣,便于學習者記憶和傳承。

所以每一個星宿的全稱其實是三個字:“星宿名+元素名+動物名”。

東方稱青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稱玄武: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

西方稱白虎: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南方稱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蛟、龍、獬、貐、犴”五種神獸之外,其他二十三種動物都是實際存在的。

這說明什麼呢?

沒有憑空而出的神獸

說明古人在選擇星宿對應動物的時候,是堅信“蛟、龍、獬、貐、犴”是确實存在的動物,隻不過大家沒見過。

其實世界上所有的神奇幻獸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對應。就好像我們認為是奇書的《山海經》,放在今天科學的眼光下來看,很可能隻是一個上古的徐霞客用粗略的語言寫下的遊記。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地推測,這些神獸的原型必然是曾經存在過的。

由此得出題主的第一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因為“龍”雖然是虛拟的,但是是确實存在過的。隻不過被大量的加工改變了形象,變得越來越玄乎。好像從沒存在過一樣。

至于龍的形象的變遷,我們不再詳述,太複雜。反正我們今天看到龍的圖案,基本上要到唐宋才大緻有樣,到明清才完全定型成今天我們認識的樣子。

總共有五種神獸,為什麼隻有“龍”入選十二生肖呢?

地支對應星宿動物的關系

因為二十八宿早于地支,古人為所有星宿都指定了一種動物形象。而這種形象指定,可能是有規則的,比如“牛金牛”,就是用牛來指代牛宿,“角木蛟”,可能是“蛟”與“角”同音,當然更多的是沒有必然聯系。

“龍”代表“亢金龍”可能與“金”有關,也可能與《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有關,不做過多猜測。

而十二生肖的動物代表很明顯來自于地支和星宿的對應關系。

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咱們看上面的星宿排列,除了日、月、金、木、水、火、土和星宿名之外,各種動物的排列是沒有規則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十二地支對應星宿的規則,是從虛日鼠往前隔一選一,虛日鼠——牛金牛——(轉入東青龍)尾火虎——房日兔——亢金龍——(轉入南朱雀)翼火蛇——星日馬——鬼金羊——(轉入西白虎)——觜火猴——昴日雞——婁金狗——(轉入北玄武)室火豬——虛日鼠(冬至),星圖完成一次旋轉,一年周轉完成一個完整的地支。

所以子是地支的開始,而虛宿(冬至)是一年的開始,子對應了虛宿的代表動物“鼠”。而“亢金龍”則正好對應了十二地支中的“辰”,而其他四種神獸代表的星宿全部落選,僅有“龍”進入了十二地支,成為“辰龍”。

這就是“龍”成為十二生肖中唯一神獸的原因。

最早十二地支中辰并不是龍

東漢王充所寫的《論衡》中關于“十二生肖”的記載跟咱們普遍說法一緻,十二生肖分别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但是在《論衡》之前,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發掘的兩批秦代竹簡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日書》秦代竹簡中,關于十二生肖的記載卻是這樣的:子,鼠矣。醜,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蟲矣。巳,蛇矣。午,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雞矣。戌,犬矣。亥,豕矣。

這就有個很明顯的區别,“辰,蟲矣”,這裡面的辰,對應的不是龍,而是蟲。也就是說,漢以前的十二生肖,是有人屬“蟲”的。那為何到了東漢,十二生肖中隻有“蟲”變成了“龍”呢?

什麼是“蟲”?《大戴禮記》中記載:

羽之蟲,而鳳凰為之長;毛之蟲,而麒麟為之長;甲之蟲,而神龜為之長;鱗之蟲,而蛟龍為之長;倮之蟲,而聖人為之長。

有羽毛的飛禽,以鳳凰為首;有羽毛的走獸,以麒麟為首;有甲殼的動物,以神龜為首;有鱗片的動物,以蛟龍為首。“倮之蟲”指的是什麼?指的是長着肌膚的人。凡人,以聖人為首。

所以這個“蟲”的意思更類似于軀殼、是幾種動物的合稱,指向并不明确。可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最終在這些“蟲”中最高貴、最有代表意義的“龍”取代了“蟲”這個統稱,和其他動物一起成為生肖。這樣也更加合理。

當然,這也應該和上面的星宿動物代表有關。但到底是“亢金蟲”變成了“亢金龍”,還是“亢金龍”影響到了“辰蟲”呢?也許“蟲”和“龍”正如《大戴禮記》中說,本來就是從屬關系,并沒有非此即彼的區别。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