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這就是對教育基本目的的一個廣義的界說。”
“在一個以社會和經濟改革為主要動力的迅速變革的世界裡,可能更重視想象力和創造性;它們是人的自由的最明顯的表現。”
“許多國家重視功利而不重視文化的教育,藝術和詩歌應該在學校裡重新占有重要的地位。”
“個性的多樣性、自主性和首創精神,甚至是愛好挑戰,這一切都是進行創造和革新的保證。”
《學會生存》和《學習:内在的财富》等文獻中的有關論述表明,國際社會對于人的個性在以下幾方面已取得共識:
第一,個性是完整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品質是個性健全發展的表現。
《學會生存》指出:“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這就是對教育基本目的的一個廣義的界說。”因此,個性是道德、體力、智力、審美意識、敏感性、精神價值等品質的綜合,是一種“複合體”,即一個完整的人,不能把某一種或某幾種品質從完整的人分離出來孤立地培養,否則就會造成人格分裂。《學習:内在的财富》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思想,指出:“在一個以社會和經濟改革為主要動力的迅速變革的世界裡,可能更重視想象力和創造性;它們是人的自由的最明顯的表現。”
第二,個性是獨立的、具體的、特殊的。盡管個性發展離不開與他人交往,但每一個性都首先具有内在的獨立性。
大多數的教育體系,無論在它的機制方面還是在它的精神方面,都不把個人看作具有特性的人。然而,每一個學習者的确是一個非常具體的人,他有他自己的曆史,有他自己的個性。當我們決定教育的最終目的、内容和方法時,我們又如何能夠不考慮這一點呢?
第三,個性發展内在地包含了社會性的發展,每個人的發展必然帶來整個社會的發展。
把個性發展與社會性發展、每個人的發展與整個社會的發展孤立起來、對立起來或并列起來,都是二元論思維方式的産物,都不能正确理解個性發展的本質。《學習:内在的财富》指出:“個性的多樣性、自主性和首創精神,甚至是愛好挑戰,這一切都是進行創造和革新的保證。”
第四,個性發展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
《學會生存》指出,人和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區别,是人的“未完成性”,即人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和學習過程。“事實上,他總是不停地‘進入生活’,不停地變成一個人。”因此,終身學習不隻是社會要求,也是個性發展的内在需要。 追求學習者的個性發展,是世界教育改革或課程變革的重要趨勢。
上一篇
高慶春篆書《三字經》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