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東晉和南宋都是因為被異族入侵而偏安江南的朝廷,相對于南宋一味的求和,東晉收複失地的願望遠超任何朝代,前前後後大規模的北伐超過六次,小規模的北伐也無數,但除了末期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大都沒有建樹。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淝水之戰

是東晉沒有名将嗎?祖逖、桓溫、陶侃都是一時人傑,但均以失敗告終,要知道北方也在混戰不休,十六國連年征戰各自稱王,難道東晉的實力還不如北方嗎?

東晉的實力自然高于北方,而且還有民間士氣的加成,可惜除了祖逖、陶侃、謝玄都是公大于私外,其餘的人北伐都是私心作祟,北伐不過是增加名望之舉而已。

北伐是東晉朝廷的政治正确

東晉的朝政大權主要掌握在南渡的北方士族手上,而他們大都都和朝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漢趙滅了西晉,在洛陽淪陷、甯平之屠、永嘉之亂中大量士族被殺,其中自然有不少南渡的北方士族的朋友乃至親族,比如協助王導、司馬睿的司馬越的王妃裴妃兄弟死于石勒之手,兒子也下落不明。

同時漢趙殺戮的不僅僅是士族,對于百姓也是殘忍至極,因此無論是留在中原的百姓還是南下避難的流民都對于漢趙有着非常深的仇恨,而東晉想要在江南立足,除了穩定江南士族和百姓外還要穩定中原百姓和南下流民,畢竟既要抵禦漢趙,又要依靠當地存生,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内亂。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偏安江南的東晉

即便王導晚年怠政,司馬睿也如同傀儡,但不影響北伐成為東晉朝廷的政治正确,而且東晉上下很多人都對北伐産生共鳴,可以說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民間,甚至禮教方面都對東晉的北伐起促進作用,北伐或加深東晉統治,還會凝聚人心,這兩者都對東晉有利。

而且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北伐的情感從未遞減,甚至在到了劉裕北伐的時候,沿途百姓紛紛相迎,甚至邊遠的涼州都翹首以盼,可見北伐在東晉是從上至下的情感,可以說北伐是貫穿東晉百年國祚的存在,甚至延續到日後的南朝。

前期東晉朝廷還能主動北伐,即便王導想要偏安一隅,但口頭上還得說恢複神州的口号,而且東晉初年沒有玉玺,司馬睿被北方政權戲稱為“白闆天子”,所以北伐收複故土,奪回玉玺是證明東晉政權正統的必要途徑,畢竟正統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司馬睿被稱為“白闆天子”

而到了東晉中後期,北伐卻成為權臣提高自己聲望甚至奪權的最重要的手段,比如桓溫北伐就是想要打擊異己,逐步奪取軍權,而東晉朝廷自然不甘心,為了對抗桓溫,也進行北伐,可惜實力不行,不僅沒能提升與桓溫對抗的資本,反而自損威望,成為桓溫奪權的墊腳石。

至于劉裕,東晉朝廷雖然日薄西山,但朝廷内部還有劉毅、諸葛長民等對手,寒門出身的劉裕還是得靠北伐提高聲望和地位,從而壓制他們。

純粹公大于私的北伐:祖逖、謝玄

祖逖

祖逖是最先開始實際北伐的,畢竟之前司馬睿主導過兩次次北伐,第一次因為糧草不濟為由退兵,而在司馬睿稱帝的同年,祖逖宣布北伐,司馬睿派兒子琅琊王司馬裒率兵北伐,受祖逖節度,可惜徒有其表,不久司馬裒就返回了,實際上還是祖逖自己北伐。

而且東晉剛剛建立,司馬睿為了加強皇權,想要與王敦王導二人奪權,自然不會提供多少支持,因此祖逖隻能憑借司馬睿的威望拉上數百流民一邊鍛造兵器一邊招募兵馬,最終拉起一支兩千多人的北伐部隊,至于司馬睿能提供的隻有奮威将軍、豫州刺史的官職和一千人的軍饷、三千匹布。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祖逖北伐

靠着兩千兵馬和人格魅力,祖逖一度收複河南地區,整合了北方各自為戰的晉軍将領和流民首領,可惜就在祖逖準備進攻河北的時候,司馬睿任命戴若思為都督,摘了祖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土地,最終懷恨而死,弟弟祖約接任為豫州刺史,但不久遭到石勒的進攻,被迫放棄河南,北伐戰果付之東流。

謝玄

謝玄和謝安是東晉少有的貞臣,雖然為謝家人,但整體上依舊是公大于私的,謝玄北伐更多的還是想要為東晉收複失地,并且當時前秦解體,北方再次大亂,确實是北伐的大好時機。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謝玄在淝水之戰擊敗前秦

太元九年(384年),在謝安的主導下,東晉安排兩路大軍進攻分裂的前秦,其中西路軍由荊州刺史桓沖指揮,東路軍由兖徐刺史謝玄指揮,謝玄以北府軍為主力,以劉牢之為先鋒,接連攻克了兖州和青州,進入冀州後聯合前秦對抗後燕,進入邺城,收複河北指日可待。

可惜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猜忌謝玄和劉牢之,在北伐形勢大好的情況下,解除了謝安和謝玄的軍權,這次北伐也未能取得更大的戰果。

桓溫和劉裕:靠北伐增加聲望地位和奪取權力

桓溫和劉裕北伐的目的是增加聲望地位和奪取權力,甚至為了篡位,但也不能否認他們北伐依舊有收複故土的想法,這種想法劉裕比桓溫更加強烈。

桓溫

桓溫北伐之前是殷浩兩次北伐,可惜未能成功,當時擔任荊州刺史的桓溫趁機彈劾殷浩,自己掌握軍政大權,畢竟之前桓溫已經滅了成漢,為東晉收複了益州,名望一時無二。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桓溫北伐

永和十年(354年),桓溫北伐前秦,一度逼近前秦都城長安,前秦采取堅壁清野的辦法對抗,最終桓溫的軍隊因為缺少糧草而被迫撤軍,随後前秦派軍追擊,晉軍屢戰屢敗,北伐失敗。

永和十二年(356年),北伐進攻姚襄,奪取了洛陽,修諸帝陵而班師。

太和四年(369年),桓溫再次北伐,這次征讨前燕,起初接連戰勝,一度逼近前燕都城邺城,但遇到戰神慕容垂,不久前燕反攻,慕容德切斷桓溫的糧道後桓溫被迫撤兵,随後慕容垂和慕容德合兵追擊桓溫,桓溫狼狽而歸,最終北伐失敗。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桓楚

雖然北伐失敗,但桓溫依舊掌握朝政大權,本來桓溫的想法是發動北伐希望先建立功勳,然後回朝接受九錫,從而奪取政權,可惜因為第三次北伐的失敗而作罷,不過他沒有放棄,而是廢黜皇帝司馬奕立威,迎立司馬昱,開晉朝廢立皇帝之先河,也為日後兒子桓玄篡位埋下伏筆。

劉裕

客觀來說,劉裕的北伐成果最大,他是靠平定桓玄之亂起家,也因此成為東晉實際掌權者。

義熙六年(410年)滅南燕,平定盧循之亂;

義熙八年(412年),平定劉毅,盡得荊江之地;

義熙九年(413年),劉裕攻滅谯蜀,奪取漢中,迫使仇池稱臣;

義熙十二年(415年),征讨司馬休之,統一南方;

義熙十四年(417年),攻滅後秦,收複長安,收複兩京地區;

但可惜攻滅後秦後,因坐鎮後方的心腹劉穆之去世,為了穩定後方不得不班師回朝,安排自己次子劉義真留守,可惜駐守長安的将領不和,引起内亂,關中被赫連勃勃奪取。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劉裕的戰果最大

純粹的私心北伐:庾亮和庾翼

庾亮和庾翼的契機是因為流民帥桓宣駐守襄陽,桓宣志在抗胡,對政治并不感興趣,因此和門閥士族沒有太多交集,也沒有利益上的瓜葛,也因此受到了庾家的打擊,因為東晉朝廷對普遍對流民帥懷有戒心,而桓宣又沒有靠山,自然成為了庾家排擠的對象。

庾亮和庾翼的北伐目的就是從桓宣手中奪取襄陽,以此成為庾家所在地荊州的屏障,也因此得到奪取襄陽的目地後,庾亮草草的結束北伐。

而且庾亮北伐則是不顧當時外部條件,畢竟漢趙帝國尚強,石虎派出大軍反擊的時候本來就是私心作祟的庾亮自然不願也不敢和石趙大舉開戰,便托口邾城堅固不予救援,導緻晉軍慘敗,坑死了毛寶。

庾亮死後,庾翼擔任荊州刺史繼續北伐,出師不利在丹水被後趙将領擊敗,而庾家奪取襄陽後,繼而經營大荊州地區,可惜最終落在桓溫手裡,不得不說該。

東晉多次北伐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原因才北伐

東晉北伐可以稱之為權臣北伐

雖然北伐在東晉是政治正确,但真正努力恢複中原而北伐的大概隻有祖逖和謝玄了,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私心,也因此遇到難題就退縮,不能夠堅持到底,雖然謝玄是士族出身,但謝玄的目的就是幫助朝廷一統天下,看到百姓安定生活後自己歸隐田園,過閑雲野鶴的生活,可惜遭到司馬家族的壓制,不然的話謝玄前期北伐形勢相當好。

隻是到了後期北伐成為權臣内部争權奪利的手段了,隻是為了自己篡位增加政治資本,可以說東晉北伐可以稱之為權臣北伐。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