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
工業革命,又稱産業革命,是人類曆史上的一次次重大轉折,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已經發生到第四次。首次起始于18世紀末期,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中期。它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産方式,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本文主要從工業革命的背景與過程、主要内容和影響及意義幾個方面,探讨這一重大曆史事件。
18世紀60年代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重要發生地:英國。
背景與發生的過程,由于英國資産階級統治一方面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進行殖民統治,積累了豐富的資本,擴展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最廉價的原料産地,另一方面,進一步推行"圈地運動",獲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産技術知識,增加了産量,但還是無法滿足不斷擴大市場需要,因此,人類曆史上一場生産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的資本主義生産中,大機器生産開始取代工廠手工業,最終生産力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人類曆史上,把這一過程稱為"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從歐洲的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它最終确立了資産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尤其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重要标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産業革命。
發生的過程:歐洲的工業革命首先出現于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發生的過程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1765年,織工哈格裡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制成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
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着一列托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業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産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18世紀末,工業革命逐漸從英國向西歐大陸和北美傳播。後來,又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
法國首先受到影響: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法國一些紡織業已經開始使用以機器和蒸汽動力,其他工業部門也逐漸效仿。
19世紀中期,法國工業革命基本上已經完成。成為當時僅次于英國的工業國家。
19世紀以後,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湧現出許多的發明成果,如砸棉機、縫紉機、拖拉機和輪船等,特别是采用和推廣機器零件的标準化生産方式,大大促進了機器制造業的發展,推動了機器的普及。
19世紀中期,美國完成了工業革命。
19世紀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區開始了工業革命。
19世紀中期前後,工業革命在西歐和北美轟轟烈烈地進行的同時,也在向世界其他地區不斷擴展,俄國、日本等國家也陸續開始了工業革命
重要意義: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産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并且随着資産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争和自由貿易。資産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自己的統治。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無産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财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産階級進行鬥争,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工業革命雖然帶來了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革,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對工業革命進行反思和啟示:
科學技術的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在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工業革命期間的經濟發展雖然迅速,但也帶來了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破壞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社會公平與公正:工業革命使得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導緻了社會矛盾的加劇。因此,我們需要注重社會公平和公正,保障每個人的權益和尊嚴。
教育的重要性:工業革命使得機器生産代替了手工生産,對工人的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需要注重教育的重要性,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勞動力隊伍。
國際合作與共赢:工業革命使得歐洲各國在全球範圍内進行殖民擴張和貿易活動,導緻了東方國家的衰落和西方國家的崛起。因此,我們需要注重國際合作與共赢的理念,推動全球經濟的均衡發展和共同繁榮。
[作者簡介]
潘長宏(雅号:文學之都居士、筆名:長宏、紀風清、溱湖之戀),1956年10月出生,江蘇姜堰人,中國網絡作協會員,中國攝像師、攝影、視頻制作師;1988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種過地,當過兵,任過教,做過官;讀過彪炳千秋的曆史巨著《史記》和《漢書》;《資治通鑒》;《中國通史》;《兵書戰策》等中外名著和中國曆代通俗演義。藏書萬餘冊,各類讀書筆記七十餘冊。百度文庫(墨鬥魚)金牌作者。《當代作家》雜志社簽約作家。1986年以來,在各類刊物上發表過186篇文章和美圖。參加過各個級别的66次有獎征文獲獎。個人創辦網絡圖書館,網址:個人原創文章達10286篇,總字數達二十萬餘。
(作者在貴州苗家銅鼓處留影)
潘長宏以為,人生在世,隻有多讀書,勤耕耘,為社會做點奉獻,實現自我價值,通過筆墨躍然紙上,堅持撰寫内容健康、品位高雅、生動感人的作品來奉獻社會!把人間的真、善、美弘揚光大,活出自己的精彩,面向陽光,不負累,不仰權貴,不卑微。讀懂淡定、舍得,看透、聚散、進退五大天律,做一個自信、容人、坦蕩、優雅、灑脫的自我。不要等到繁華落盡感歎人世滄桑,終身不留遺憾。從而無愧于這個時代。
優酷視頻網站LV.28級道長()
搜狐視頻網站()。
《潘長宏著作》第一部(《成人成事與成業》已經于2019年問世;第二部著作正在創作之中(中國曆史上比較有名氣的百名紅顔)預計在2004年成功鉛印。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