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陰符秘旨》上卷

《神仙抱一演道章》(一)

原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陰符秘旨》上卷

終南仙客注:

此開篇之句,提綱挈領,道破玄機,揭示“修真圖”之奧義。至道無難,證聖本易。惟在體用妙合、知行齊一、有無共生、動靜齊備,陰陽歸元也!

觀天之道:觀者内觀、靜觀、宏觀、達觀。

内觀者,當觀其本。可行《道德經》之法,“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由表及裡,既觀其幻,亦求其真;着眼于短,放眼于長;内守其身,外觀其天。循“無極圖——有極圖”相生之徑,悟身國同構之理,體天人合同之機。執持“有”“無”,調伏龍虎,攝心歸一,身中自有小天地,身中自成小天地也!

靜觀者,當觀其複。《道德經》雲:“緻虛極,守靜笃,吾以觀其複。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清靜經》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若能靜觀,則知根本,明“周行不殆”之理,曉“盈虛禍福”之變。由此,可以修仙入門,而“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證聖成真。循此,可以輔國定邦,而“明盛衰之源,通成敗之端,審治亂之機,知去就之節”,而功成帝師。

宏觀者,當觀其大。《道德經》雲:“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之大,乃生天生地,化育陰陽;天之大,乃無始無終,蓋覆群生;地之大,乃無邊無際,生成萬類。王之大者,乃以其“善下之”、“身後之”、“功讓之”。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者,大之極也!

達觀者,當觀其變。道生萬物、道成萬物、道通萬物,凝眸皆道也。宇宙星際、微塵粒子、蒼顔皓首,紅粉枯骨、帝王将相、廢墟野冢、黃金糞土、禍福成敗……生克乘侮,此起彼伏,正複為奇,善複為妖,孰知其極?聖人君子,賢達智士,當觀其變、應其變、同其變、宰制其變。則可以“雖世變無窮”,而“聖人禦變之方亦無窮”。若能入其無窮,出其無極,生其無有,成其無名,則天地不能制其身,造化不能制其神,與道合真,超塵脫俗也。

四觀既通,則“不出戶,可以知天下;不窺牖,可以見天道”,不學而知,不見而明,不思而得,不為而成。道稱“無極”,佛贊“漏盡”,神通具足,天地合我,可以盡矣。

觀天之道者,當首觀天道之本。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果能觀悟“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之理,證先天虛無之妙本。則可以執天之行,故《道德經》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一切失道離德之妄作僞智,皆為亂政之源,為禍國之賊。

觀天之道者,當次觀天道之變。陰陽盈虛、盛衰禍福、治亂分合、生克消長,循演不斷,周行不殆,東升西沉,時來時往。聖王觀之,則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之理,故能“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光而不耀、直而不肆、功成而不居”。是以聖王之道,輔時而不違時,讓利而不貪利,守弱而不恃強,自損而不自益,是謂靜勝躁,弱勝強,知清靜可為天下王。

觀天之道者,當再觀天道之法。星辰列象,各遵法度;北鬥玉衡,斡運群星;風雷雨雪,多少有節;春夏秋冬,四時有信。故人之道者,當明生死有數,樂天而知命;君臣佐使,上下而有序;取予貧富,和諧而有度;言行舉止,中正而有信。執天之行者,務必知曉形勢,順應潮流,替天行道,代天宣化。太上修德,證虛無之大道;其次修政,建千秋之大功;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其德乃普,其道乃長。

觀天之道者,當再觀天道之用。“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故“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以反為動,以中為用,以平為期。天之道乃“損有餘以補不足”,故聖王執天之行,當“利而不害,為而不争。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天道混元,無極無私,無親無疏,故聖王執天之行,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愛民如己,不分貴賤。天覆地載,天地有大恩而不言;教化安民,聖王有大功而不居。故能德配天地,道貫古今。

人若能尊道貴德,體《道德》之玄意,悟《陰符》之秘旨,用《清靜》之功夫,以“觀天之道”而入玄門,得其聖道;用“執天之行”而出其道林,建其聖功。知行合一,學用兩得,陰陽執掌,動靜具足,則自然心合大道,志凝宇宙,抱養天真,萬炁朝宗,執其根柢,通徹天地,則無可言而盡矣。

明此道者,則可以修身、立業、建功、治世、成仙、證聖……無不成。故盡矣!

注解者:李海波,字演宗,号終南仙客。道學學者、職業謀士、國學講師。現任國際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道商知識體系學科創建人。

《陰符秘旨》上卷

《神仙抱一演道章》(二)

原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終南仙客注:

此句乃太極圖之妙用。隐伏官賊、主客、顯隐之道也。

大道玄元,象帝之先,生天生地,孤寡不二,故曰“丹”。丹者單也、一也。

無極動而入有極,有無相生演太極。太極者,陰陽、天地、高下、生殺、盛衰之全體也。太極順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則三才四象、五行六合、八卦九宮得以衍生不息,流于萬化。此乃道之生也。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世之治亂、朝之興亡,有沉隐一線,暗引發端,謂之道脈氣運。上古之時,人神雜居,人神不二,淳樸天然,不知生死。此謂道治。失道而後有德,失德而後有仁,五德盡失,智巧狡詐蔓延成風,妖言邪說勢不可擋。諸子烽起,百家争鳴,實乃守末而忘本,迷萬而喪一。先天無極大道落墜後天太極魔道矣!

太極斡轉,道演五行,扶助陰陽,互為生克。聖人之道,心通無極,“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故能演天地造化之機,取三才五行之炁,而官制陰陽,撫育群生,命随心改,造化由我。故曰:聖人用道,則為官長。

天地五行,盜其生機、奪其籌算、耗其真元,代天行令,為大匠斫。嗟乎!凡夫愚拙,不曉天地大義,難悟造化玄機,忙忙碌碌,朝夕醉生夢死,迷迷糊糊,貪戀眼前榮華。不知其功乃造化所弄,不明命由天府所屬,不出三五之道,難逃生死之門,故受制于天。

兵法雲:“道貴制人而不貴制于人。”制人制天者握權,定奪生死,則為官長,利而不害。受制于他人、外物者失命,陷落“賊克”,刑戮其身。

明此道者,當猛醒回頭,知“返”用“反”,重回故鄉。故曰:見之者昌。

注解者:李海波,字演宗,号終南仙客。道學學者、職業謀士、國學講師。現任國際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道商知識體系學科創建人。

《陰符秘旨》上卷

《神仙抱一演道章》(三)

原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

終南仙客注:

此句乃太極圖之妙用。言天人、心物、真幻、衆寡之道也。

聖人官制五行,統禦乾坤,造化由我。凡夫逢劫五賊,流浪生死,終被造化所欺。若欲化五賊為五德,攝五行煉五炁,循人道證天機,當在心上用功。

大道玄微,渺不可見。《道德經》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之本體乃無形、無象、無名,以圖像喻之,則“〇”也。道之變化乃萬形、萬象、萬名,以圖像喻之,則“●”也。實為“虛無生妙有”之化。

道之化也,在天曰五行,扶助陰陽,牽引生克;在地為五谷,養護群生,撫育兆民;在聖為五德,仁義禮智,信守中道。在時為五季,春、夏、長夏、秋、冬。在域為五方,東、南、中、西、北。在山為五嶽,在水為五龍,在面為五官,在體為五髒,在目觀五色,在耳聞五音,在舌識五味……

五行變化雖衆,然其要一也。皆為無極大道演真,而開明三景,化生諸形,璇鬥曆玑,回度五常。先天大道靜曰無為、曰無極,動而曰有為,曰有極。若能識得本源,不忘父母,自然歸宗返本,八卦複五行,五行複陰陽,陰陽複太極,太極複無極,無極合大道。此之謂“逆法”與“回光”。

道之化無窮亦無可測,淵兮似萬物之宗。《列子》雲:“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善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盡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測之哉?”三王五帝之豐功偉業,亦出乎聖人之心氣,生成造化也!

五賊在心。心馳神勞,心動神散,心急神亂,心浮氣躁,神魂所寄,栖止于心也。《道德經》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心迷外物,則神魂颠倒,喪失根本。故廣成子告軒轅黃帝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将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勿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長生。”

造化之道,首識五行之萬化而歸一統。當齋心忘形,内養正氣,刳心去智,保養天真。運行五炁,滌除五濁,平衡五髒,清理五毒,涵養五德,降服五魔。用軒轅帝“且戰且學仙”之功夫,使心君正位,南面而治,五髒六腑,四肢百骸,氣血精神,無不順理。如此,自然五髒平、五官正、五炁足,五德顯。

次當以心為竅,遊心無極,通達萬化,返五行為陰陽,複太極歸先天。以修心之道而治國,心君無為,則清靜自正,四海鹹甯,五方安定。以修心之道而待物,則心無逆順,大同于物,鳥獸之視吾,猶其同類也。以修心之道而求仙,則心合大道,正一不二,至信感物,可以動天地,感鬼神,橫六合,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雲霧不硋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礩其步,而無逆者。

一心不亂,五方來朝,一心不動,五賊盡安,一心不起,五行會元。故廣成先師告黃帝曰:“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

心通道妙,總攝五行,一心清靜,天地盡歸。知此,則可以神定、氣平、體泰、事順、國安、道成。

注解者:李海波,字演宗,号終南仙客。道學學者、職業謀士、國學講師。現任國際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道商知識體系學科創建人。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