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氏玺
篆刻與篆刻學
文/姚 安
印是什麼,篆刻是什麼,篆刻學又是什麼,今天,與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篆刻與篆刻學及其之間的關系。
什麼是印什麼是篆刻
什麼是印,什麼是篆刻。
什麼是印。印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為一人用手按壓另一人跪下,本義為摁、按壓,“抑”的古字。按印章要用力摁,“印”或為轉借為印章,信物。《說文解字》:[印部]“於刃切,執政所持信也。從爪從卪。凡印之屬皆從印。”傅嘉儀提出“印章起源多元說”并提出“制陶壓模”是印章的雛形觀點。在早期,我們還将印章稱為“玺”,《周禮》中就有記載,掌節條下有“貨賄用玺節”,鄭玄注為“玺節者,今之印章也。”有關印章名稱在曆史上還有“章”、“印信”、“記”、“寶”等等。
什麼是篆刻。篆刻的“篆”字,古寫作“瑑”,從玉(說文的注釋上說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從“竹”。在古代,凡屬于雕玉、刻石、镂竹、銘銅的範圍,都稱“篆刻”,玺印的制作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秦始皇時,将全國書體作綜合整理,書分八體,印面上的文字就叫“摹印篆”。新莽定六書時稱之“缪篆”,從此便明定篆書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體。
現在,我們明白了:“印”指的是作用與功效,“篆刻”指的是制作與形式,它們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
什麼是印學
什麼是“印學”。
印學亦稱篆刻學,專門研究篆刻藝術之技法、發展曆史及各流派藝術理論的學科,強調主觀創造性。印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包括篆刻藝術風格流派、印學社團、印文、印譜、印人、印材、印文和邊款的钤拓技術等,它的載體基本屬于金石範疇,所以被包含在金石學範疇之内,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具有藝術價值的印章镌刻,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書入印而得名“篆刻”,也流行于日本、韓國等國。印章随着時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稱,秦以前印章稱為
(同玺)。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規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印章稱印。漢代皇帝、皇後、諸王等所用印章稱玺,官印、私印又出現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稱。唐代稱寶,宋元以來官印和私印又有記、朱記、關防、押、圖章、戳子等名稱。
于省吾的金石學著作《雙劍簃古器物圖錄》收入了安陽的三件青銅玺,這應該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篆刻印章作品,與三代的器物有類似的風貌。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印風不同,整體印面不大。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用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三晉古玺風格頗為一緻,個别公玺可據地名别之,俱以朱文為多,印面小,其文字寫法也有許多特色。齊系古玺印面形式上除也常用邊欄外,印的上方或有一突。楚國國力強盛,民風浪漫,印風于是古奧、雍容、多樣、奇偉。春秋時期,還出現了生産中的印,比如烙馬印等大型印章。
秦印使用極短,但它卻是由戰國玺印向漢印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多用邊欄,有界格,用摹印篆。漢代印章,多承秦制,漢孝惠時官印,印面已無界格,從這時起漢印開始明顯區别于秦印了,用摹印篆,印文多數工整嚴謹 ,布局飽滿。唐代運用盤條印焊制官印,印面非常大,此時已改變了衿蓋印章與泥。
唐宋之際,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顔真卿開始嘗試篆刻文字,米芾開始篆刻。趙孟頫、王冕都先後進行篆刻方面的實踐。
印學真正成為一門學問應該是從文彭開始的,文彭是第一個以刻印為主業的學者。到明清兩代,以鄧石如、趙之謙為領袖,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型态,篆刻從由廣義的雕镂銘刻,轉為狹義的藝術治印。
從此時,篆刻成為欣賞藝術,作為文字藝術,與書法比是新興藝術。
作者簡介
姚安
筆名七孟
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的西安
文化學者、詩人、書法家、策展人
近年來主要從事書法、篆刻、詩歌、哲學研究與實踐,出版詩歌評論集《雲經詩話:1917年以來有關白話新詩的劄記》、詩集《茵陳集》《肉夾馍與酒》、書法理論《鄧石如篆書臨習技法精解》、人物傳記《顔真卿評傳》等。在核心期刊發表《休谟道德原則研究對人性論的發展》等多篇論文,在《書法》《書法報》等媒體發表鄧石如書法、印學系列論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