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茵陳治黃痨,四月青蒿當柴燒。
茵陳是春天的常見野菜,性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可清熱、利濕、退黃,一直被中醫臨床視為醫治黃疸的要藥。入中藥是清肝利膽的首選。
茵陳秉承了初春的“少陽升發之氣”,所以有疏肝解郁、清熱利濕的作用。
肝火、肝膽濕熱的一般表現:眼睛易發紅、或幹澀、失眠、頭暈頭痛、口苦口幹、眼屎多,兩肋脹脹的、容易發脾氣。
肝郁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氣兒不順,長期的精神不舒暢,又發洩不出來,就會得肝郁。愛歎氣、胸悶、嗳氣。長期肝郁還會引起乳房結塊。
這種草藥農曆三月剛剛從地裡長出來時,其鮮嫩的葉片和細莖才能入藥,這時稱為“茵陳”。
到了四月莖粗葉壯後就叫“白蒿”了,也就失去了藥用價值。到了五月六月以後,長成了近一米的植株,砍倒晾幹就是燒火的柴禾了。
治療黃疸的要藥
1、治濕熱黃疸,用于陽黃(黃色鮮明如橘子色,多見于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等),取其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洩的作用。
黃疸初期時,熱重于濕,有發熱、小便不利、大便秘結、腹微脹滿、脈弦數者,則配栀子、大黃以加強清熱瀉火作用,放入茵陳蒿湯。
如果濕重于熱,有胸脘滿悶,頭重身困,大便并不秘結,而小便不利的證候較顯著,脈濡緩,則須配五苓散,方如茵陳五苓散。
2、治寒濕黃疸,用于陰黃(黃色暗晦如煙熏,多見于慢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肝硬變等病),有全身虛寒而夾濕的證候,此時須配溫裡祛寒藥如附子、幹姜等,以溫化寒濕,方如茵陳四逆散。
3、作為柴胡的代用品用作清熱。茵陳和柴胡都有解熱作用,兩藥都入肝膽,能去肝膽實火。
但茵陳的藥性較柴胡稍柔和,故凡平素陰虛而新有實熱,須用柴胡清熱,但又不能受柴胡之剛燥者,可用茵陳代柴胡。
虛黃是黃而帶淡白色,小便如常,口淡,脈弱,是由貧血,寄生蟲病所緻,不是由濕熱引起,因此不宜用茵陳,宜用補中益氣藥物治療。
茵陳食用方法參考
茵陳煮雞蛋
茵陳加水煮雞蛋。吃了清熱利濕,解毒療瘡。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
茵陳粥
先将茵陳洗淨,加水煎汁,去渣,加入淘洗幹淨的粳米,再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适量白糖調味。
茵陳車前飲
取茵陳、車前草(或車前子,用紗布包煎)加水1000毫升浸10分鐘,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鐘,煮取800毫升。
茵陳能清熱利濕、退黃疸;車前草能利尿止瀉,兩藥常相伍增強療效。清熱除濕,利膽退黃,清熱利尿,滲濕止瀉。适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茵陳姜糖茶
将鮮茵陳50克(幹品15克)、紅糖、幹姜(切片)、生姜(切片)加水适量,煎取汁。能清熱除濕,利膽退黃,故可用于輔助治療急黃疸型肝炎。
茵陳紅棗湯
茵陳、紅棗共煎。食棗,飲湯。這是治療肝炎的偏方。
茵陳拌豆腐
茵陳過水,加豆腐丁,加清油,調味料拌均。清熱解毒,利膽退黃。
一個祛黃氣的藥浴方
茵陳、艾葉、側伯葉、菖蒲等煮水兩次,将藥液合在一起來泡浴或泡腳。
舒肝解郁、有效祛除體内肝膽濕氣,緩解因為濕阻而泛黃的臉色,對小孩的濕疹、黃疸也有一定療效。
點擊右上角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