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汽車 > 正文

比亞迪“最神秘部門”,揭開暢銷車背後的秘密

而最近熱銷的秦PLUS DM-i車型正是出自規劃院的手筆。

作為第一款搭載比亞迪超級混動DM-i的車型,自2021年3月上市以來,秦PLUS DM-i便得到了市場巨大關注,結合其實際路況下的低油耗表現成功引領混動A級市場,去年就賣了近20萬輛,占比亞迪汽車總銷量的26%。

到今年前9月,這款車的銷量已經突破23萬輛,在市場上的火爆程度一發不可收拾。

1

新能源汽車目前有純電動、增程式、插電式3種主流技術路徑,其中增程式和插電式均為混動技術。雖然市面上的混動車型品牌并不少,但沒有一款像秦PLUS DM-i這麼火爆。

豐田、本田的傳統混動技術以油為主,動力以發動機為主,電機和電池為輔。可EV、混動和發動機直驅。但電池較小,無法長距離純電行駛,也會導緻發動機介入驅動過早,增加油耗。

增程式技術則以電為主,發動機隻負責發電,無法直驅,僅能實現EVA和串聯模式。在高速行駛時,電機能耗較高。饋電狀态下,發動機噪音會增加。

而超級混動DM-i實際上是比亞迪的第四代DM技術(EV+HEV技術)。相比之下,DM-i超級混動動力以大電池+大電機為主,發動機為輔;可EV、串聯、并聯、發動機直驅;能長距離純電行駛,承襲純電動車優點,也能在高速行駛時發動機以高效轉速直驅,降低油耗。

依靠這套技術,比亞迪打通了燃油車和新能源的關聯,在充電設施還不完備的當下,以燃油車的價格,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兼有續航和低能耗的産品。

在比亞迪10月銷售數據中,DM車型銷量已經超過純電車型,占當月20萬總銷量的53%。

1

順便提一嘴,今年7月上市的海豹是工程院的作品,雖然目前賣得不錯(10月賣出11267輛),但是從銷量來看,還是差了秦PLUS DM-i一大截。

銷量為王,比亞迪規劃院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其實,熟悉主機廠組織架構的朋友都會明白,産品規劃和新技術研究院的重要度,前者是企業的決策中樞(大腦),後者是企業的核心技術(靈魂),這是一個公司最核心的部門。

“規劃院”這個名字或許從一開始就說明了比亞迪的戰略意圖。

02

三大神秘實驗室

除了工程院和規劃院外,比亞迪還有最為神秘的三大實驗室——碰撞實驗室、NVH(靜音消音)實驗室和EMC(電磁場幹擾)實驗室。

碰撞實驗室是比亞迪占地面積最大的實驗室,也是最令人震撼的實驗室。

早在2013年時,比亞迪碰撞實驗室就曾擊敗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德國IAV 公司及英國公司等歐美知名企業,被國際汽車權威雜志ATTI(國際試驗技術雜志)授予“年度最佳碰撞實驗室”大獎。

碰撞實驗室包含三大部分:整車碰撞實驗室、模拟碰撞實驗室、行人保護碰撞實驗。

在這個實驗室内,可以進行非常豐富的碰撞試驗,例如正面、側面、後部碰撞、動态翻滾、靜态翻滾,多達七種角度的不等速雙車對碰等,能滿足國标、美标、歐标等法規試驗要求及C-NCAP評價試驗要求。

但這也是最“燒錢”的實驗室。

抛開造價不提,為了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在實驗室有大量因實驗碰撞而報廢的汽車。據愛範兒透露,以2020年上市的比亞迪漢EV為例,光試驗車就準備了500台,試驗車的費用超過2.5億。

但碰撞測試裡最值錢其實并不是車,而是坐在車裡的假人。這些假人全身各關節都安裝了傳感器,能夠精準捕捉數據變化,最貴的一個要700多萬,平均下來一個也在70萬左右。實驗室還有專門的“醫院”,定期維護“假人”。

而NVH(靜音消音)實驗室,是衡量汽車駕乘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汽車研發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比亞迪NVH實驗室,投入資金超過1億元,圍牆面采用吸音材質,使得室内不會有聲波的反射。該實驗室設有整車四驅半消聲室、整車兩驅半消聲室和整車半消聲室。

整車四驅半消聲室在關閉門狀态下可以達到21分貝靜音效果,整車兩驅半消聲室的靜音效果更恐怖,能達到18分貝。

這是什麼概念?

它幾乎相當于1米外一根針從1厘米的高度掉落下來的聲音。根據吉尼斯的一項世界紀錄,在這樣極度安靜的環境下,走動時衣褲摩擦的聲音會前所未有的清晰,在不說不動的情況下甚至都能聽到自己血液流淌的聲音,但人類最長待不過45分鐘,否則會因為恐懼産生幻覺。

不過對于測試發動機噪音以及車身細節之處的噪音,這是一個絕佳的地方。它能夠輕松定位異響的振動源,從而解決噪聲問題。

以漢DM-i車型為例,即便是車速在120km/h,車内噪音僅有62分貝,要比同為中大型轎車的燃油車型要安靜,兩人坐在漢DM-i車内輕聲細語交流完全沒問題。

1

但從全球來看,比亞迪的車輛靜音效果并不算特别突出,全球十大最靜音車輛沒有一輛來自比亞迪。

最後是EMC實驗室。2004年比亞迪成立自己的EMC實驗室,研究的内容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比如如何降低車内電磁輻射,完善車輛的抗幹擾性能等等。

關于電動車的電磁輻射問題一直引發巨大争議,有一段時間圍繞電動車輻射脫發、緻癌的說法甚嚣塵上。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電動車确實是存在“輻射”的,準确來說叫做電磁輻射。但抛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根據比亞迪EMC實驗室測試結果,漢EV在巡航時車内的電磁輻射值僅為0.152V/m,急加速時也不過是0.810V/m左右。作為參考,普通的家用白熾燈電磁輻射值大約是1.190V/m,而電腦屏幕的電磁輻射值則大約是0.161V/m左右。

也就是說,乘坐在漢EV車内所受到的電磁輻射和坐在電腦屏幕前是差不多的。

事實上,車輛要達到真正的健康安全,電磁輻射EMR、揮發性有機物VOC、車内氣味強度VOI三項指标一個都不能少。

而随着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為确保車内電磁輻射不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威脅,同時提高車輛的抗電磁幹擾能力,車輛健康安全的研發和測試面臨着嚴苛的考驗。

03

尾聲

作為國内新能源汽車的新晉霸主,比亞迪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吸引着公衆眼球。

實際上,無論是工程院、規劃院還是三大實驗室,它們都是比亞迪在不斷地進行研發投入、技術積累之後最終幫助企業取得成功的注腳。

比亞迪工程院院長廉玉波也曾表示,“比亞迪之所以能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引領創新,保持技術和産品競争力,在于其一直堅持‘技術為王 創新為本’的企業發展理念,通過掌握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鍊的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從自主創新到全面開放創新的道路。”

在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逐漸湧現的今天,因為先發優勢,比亞迪已經成為國内新能源汽車的黃埔軍校,工程院成為最早被其他車企挖牆腳的部門。但随着規劃院嶄露頭角,未來新能源車造車江湖可能又會出現一批來自比亞迪規劃院的身影。

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造車是一個隐秘的幕後世界,難以窺探,但他們更樂意看到的是車企間由于良性競争而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性價比的産品。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産業觀察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