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依舊是一個短篇,故事很簡單:講的是一個姓譚的秀才,因笃信某種氣功,每日練習“導引之術”,幾個月之後自覺有所收獲,耳朵中聽到一個小人的呼喚。那小人高三尺多,面貌猙獰,醜惡得如夜叉一般。在一次兩人會見被鄰居打斷之後,小人消失了,譚秀才也得了瘋癫病,治了半年,才漸漸好了。初讀此故事,覺得有些難以理解;再讀兩遍,才驚覺這人不就是走火入魔了嗎?譚秀才想修氣功,卻心不在焉,當耳中人出現的時候,非但沒有疑惑,反而竊喜認為大功将成。他練功的過程不專心,受“耳中人”的誘惑,心思從“導引之術”轉向“小人”,最後隻想和“耳中人”見面。
耳中人“耳中人”不是什麼妖魔鬼怪,是譚秀才幻化出來的心魔。這個心魔誰都有,當我們想專心幹一件事的時候它總會出現。回想一下,當我們想認真讀一本書,想認真學習的時候,是不是能聽到内心深處有個聲音在影響着我們,擾亂心智,以緻于一事難成。若是我們順從這個小人的聲音,情況嚴重時是否就會如譚秀才般走火入魔?所以引申開來,這故事的寓意也很簡單,在一個人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他自己,隻有潛心做事,方能水到渠成。世上的成功人士,克服的往往不是他們之外的事物,他們戰勝的往往是那個“耳中人”。這篇故事短小精悍,節奏輕快,寓意明确,是一篇典型的《聊齋志異》式短篇小說。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