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 文物最好的歸宿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強調了博物館在增進人的福祉和推進社區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将博物館與人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及社會的團結包容結合起來。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會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

博物館,延續着文物的生命,是文物最好的歸宿。

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 文物最好的歸宿

雲南省博物館

文物進館需要幾步

2021年11月的一天,一幅幅由中國美術名家葉之琦捐贈的畫作在工作人員的精心呵護下被送入雲南省博物館。在這裡,這些珍稀畫作将受到最為妥當的保管和最為體貼的關懷。

葉之琦師從畢業于昆明國立藝專美術系的劉傅輝,受到老師作品捐贈一事的感召,葉之琦也決定将自己的畫作捐贈出來。1962年至今,雲南省博物館已接收廖新學、孫太初、劉自鳴、劉傅輝、楊龍、葉之琦等衆多著名藝術家的5000餘件套捐贈品。

一件跨越曆史長河的文物想要走進博物館,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文物的“身世”便是需要跨過的第一道坎。

“首先來源必須合法,不合法即便再貴重的文物也不能收。”雲南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王珺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七條,文物收藏單位可以通過購買;接受捐贈;依法交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等取得文物,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還可以通過文物行政部門指定保管或者調撥方式取得文物。“文物想‘走進’博物館,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考古發掘、田野采集、民族學調查征集、社會調查征集、收購、接受捐贈、交換、調撥等。”而捐贈就是重要渠道之一。

即便是捐贈,證明其來源合法也是最重要的,“是合法拍賣所得還是明确被贈予,文物的來源合法始終是第一要義。”在經過一系列捐贈流程後,還要由博物館的學術委員會進行鑒定,隻有達到标準的文物才能夠進入博物館這個“大家庭”,“其中不乏許多因無法達到捐贈标準而被婉拒的文物,我們隻能表達感謝。”王珺說。

捐贈文物到了“新家”後,許多工作才剛剛開始。文物保護中心首先對新入藏文物進行清理消殺,還要在暫存庫房裡“隔離”一段時間,防止蟲害等影響庫房内的其他文物。在“隔離出院”後,再進行系統的信息采集、編寫文物号,為它們“登記入戶”,建立“個人檔案”,在完成“身份信息”采錄後,才會被安放在專屬的文物庫房中。

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 文物最好的歸宿

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

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 文物最好的歸宿

清雍正廣彩沃爾尼家族紋章紋醬汁杯

捐贈讓藏品找到好歸宿

“許多人捐贈的出發點并不是為了錢。”王珺表示,很多人捐贈僅僅是為了讓有價值的藏品找到更好的歸宿,比如一些老物件,在不懂的年輕人手中可能當成沒用的東西随手放到一邊,而博物館有專業人員進行整理、研究,最後形成展覽,長久保存讓文物有更旺盛的生命力,甚至有機會向全社會講述它背後的故事。“被人了解到欣賞到,這樣的文物才是‘活’的,才能發揮價值。”

更重要的是,特定的藝術品需要特定的保護,往往人們家中沒有這樣的保存條件。博物館庫房管理有嚴苛的行業标準,在分門别類地儲存之餘進行周密保護,目的都是為了更長更安全地保存文物。穩定的溫度、濕度,甚至對環境中有機物與無機物的需求都有一定标準。“像人一樣,我們要關心它有沒有‘吃飽喝好’,定期檢查,以免它‘生病’,目的就是盡可能延長它的生命,盡管保護得再好它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與人們想象中不同,被展出的文物往往要曆經千挑萬選,與展覽的故事背景相契合,同時有觀賞和科研價值的才會被陳列出來。

2023年“五一”期間,雲南省博物館的盛世風華大唐地宮驚世寶藏特展開展,地宮遺珍、花萼相輝、盛唐氣象、唐代三大金銀器窖藏——100餘件展品保持着當年的風韻,在千年後與世人邂逅。王珺表示,這些文物就是一種“時空膠囊”,“不同的文物所給予不同時代的精神滋養都是不同的”。

她認為,文物保護不僅是為了當下,更是為了未來,讓子孫後代都有機會感受到燦爛的中華文化。“當某天我的孩子問我可以在哪裡看到那些滅絕了的動物時,我突然感受到了文物保護的使命感。”王珺說。

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2年8月,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官網正式公布博物館的新定義,注重體現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産5個職能。當中,公衆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博物館最直接的教育手段就是對館内藏品的講解。

一次活動,昆明貝恩幼兒園組織孩子們前往雲南省博物館進行參觀,驚奇、開心、激動、感動……參觀博物館時孩子們雙眼中迸發出對知識的渴望與好奇一幕,在幼兒園教師陸江玲腦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這些活動幫助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到了昆明曆史文化,從而增加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陸江玲說,她希望更加注重宣傳和推廣,同時注重孩子們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在參與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體驗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曆史文化,從而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文化遺産。

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已有博物館機構5700餘家,藏品數量4600餘萬件,是當之無愧的博物館大國。博物館是時代與曆史的鏡鑒,記錄着曆史,引領着未來,是保留文化記憶、留住城鎮鄉愁的重要載體。

雲南省博物館公共服務部副主任李娅認為:“一座博物館就是一座大學校,作為博物館人,我們有義務傳播優秀曆史文化。”博物館制定不同的講解計劃,因人施講,多形式講述一個個文物背後的故事。

雲南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25個少數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交流、交往、交融,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劉傅輝曾在《我的繪畫曆程》一書中寫道:“我喜歡雲南的大山大水,喜歡頑強的生命,我希望把使我激動的東西表現出來,不管用什麼形式。”

據介紹,雲南省博物館已經和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簽訂展覽合作協議,将在2025年打造大型原創展覽《山海相連》。“雲南境内出土的青銅器(牛虎銅案、貯貝器等)也充分證明了我們和毗鄰的南亞、東南亞的文化連接。”講好文物故事彰顯着文化自信,同時也是對中國自身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自信。(昆明信息港 昆明日報 記者方圓)

捐贈流程

第一步:接收捐贈請求;

第二步:前期調研,商談;

第三步:捐贈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初步調研,鑒定站工作人員對捐贈作品的收藏價值進行鑒定和評估,學術委員會作出評議,報領導批複;

第四步:“入場”,正式開啟捐贈工作,每幅作品最後是否能夠捐贈,都要詢問并獲得捐贈人同意;

第五步:辦理捐贈手續,簽署捐贈協議、承諾書,并現場頒發收藏證;

第六步:搬運裝車;

第七步:運送捐贈作品返回博物館;

第八步:裝卸捐贈作品,運回文物庫房;

第九步:消殺、隔離、登記入庫、藏品研究。

省博展覽

新展

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外銷紋章瓷器

展覽時間:

5月18日至8月18日

本次展覽從天津博物館館藏的200餘件海外征購清代外銷瓷器中遴選出100餘件精品。

特展

盛世風華——大唐地宮的驚世寶藏

展覽時間:

4月28日至8月31日

法門寺、何家村、丁卯橋……來自陝西曆史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寶雞鳳翔區博物館、麟遊縣博物館、江蘇鎮江博物館的100餘件(套)精美展品聯袂展出。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