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提到對聯,諸位最先聯想到的便是春節,家家戶戶辭舊迎新,貼在自家大門兩側。

嚴格去講,這叫春聯,和對聯本身并無太大區别,隻不過被放置在不同場合時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比如驅鬼、招财、納福等等。

不管是過去也好現在也罷,人們需要的無非還是“儀式感”。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封建時代下科技生産力并不發達,百姓們娛樂方式十分有限,“對對聯”則成為了其中一種。

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對對聯者的反應能力和文學功底,另一方面還能讓雙方達成默契和共識并且成為好友。

随着時代的發展,“對對聯”在後來更是成為了招納賢婿的手段。

有的女子出身顯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擇偶标準自然異常之高。不僅要有突出的相貌,還要像自己一樣擁有才華,“對對聯”恰是篩選才能出衆者的最佳方式。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這個過程中誕生了許多經典之作,比如“潑墨為山皆有意,看雲出岫本無心”,再比如“願乘風破萬裡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不過有一副對聯顯得較為特殊,它産自明代,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按理說并不符合基本的對仗要求,誰曾想流傳到現在不說,還從未被人超越。

對聯要求

作為文人學者們展現學識的雅事,對對聯有着頗多的講究,否則又怎麼稱得上“江湖之事”。

第一就是關于對聯的字數,相同是最起碼的,如果需要斷句,位置也必須相同,比如朱重八大哥曾經寫的“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就顯得格外工整。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當然有部分特殊情況需要特殊對待,袁某人就職時就曾出現了對聯不工整的情況,目的就是為了對他進行嘲諷。

第二就是押韻,具體的标準為“平仄法”,利于對聯的銜接。

上聯的最後一個字要為三聲或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要為一聲或二聲,這也是諸位判斷上下聯的一種方法。

最常見的就是過年時期貼對聯,很多人分不清上下聯,這時就要用這個方法去判斷。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如果不符合這個标準,就算不上一個完整的對聯,因為押韻是個大前提,否則總是讓人有些說不來的感覺。

這裡為諸位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新年納餘慶,佳節号長春”等等。

第三就是上聯詞性與下聯詞性相對應,但詞語絕不能相同,因為“重複”是大忌。

名詞對名詞、量詞對量詞、介詞對介詞,同時還必須放在相同位置,比如“四方來寶,八路進财”,保持關聯性的同時也不失押韻。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這就是對聯最基本的規則,不管怎麼說,對聯的文體還是骈文和律詩。

但反過來去看,既然叫對聯,表現的形式看起來也不會顯得那樣單一,自己有别有一番“新的講究”。

有了這個了解,再看這篇文章也不會覺得奇怪,對自己更是一種知識上的豐富。

明代奇聯

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徐渭,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一生,筆者認為“凄慘”再合适不過。

因為家道中落,徐渭和大哥大嫂生活在一起,這樣下去并不是辦法,他必須找到一條出路。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好在徐渭文學造詣頗深,随後走上了科舉這條路,但他對大明規定的經書根本不放在眼裡,隻讀自己認可的書籍。

是金子總會發光,徐渭在科舉中中了“秀才”。

這在古代頂多算是官方承認的“讀書人”,想要步入仕途,必須在接下來的鄉試中中舉。

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即便自己得到了胡宗憲的賞識,沒想到後者也因為被有心人陷害入獄,為了證明個人清白自殺而亡。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徐渭一心參加科舉,還是沒有如願,最終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即“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這也正是我們要說到的對聯。

漢字雖然一樣,但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四個“好”讀音分别為:hǎo、hào、hào、hǎo。

這樣一來就比較好理解,在讀書的年齡卻不讀書,在不适合讀書的年齡卻要讀書,自己的經曆已經大不如前。

簡短14四個字,為我們闡明了“珍惜時間,奮發圖強”的真理,直到現在都被人們廣為流傳。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人生有無數次選擇,但時間隻有一次,它絕對不會重來,這樣的“人生悲劇”每天都在發生,為什麼要讓自己留下這樣的遺憾?

笑侃人世間

說到底,還是時間的重要性。

人逢年少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時機,因為身體各個方面都在支撐着自己,每個人都應把握住這次機會,這是“過來人”的心聲。若不懂珍惜,待時機已過自己才醒悟,殊不知為時已晚。

明代的一副對聯,下聯與上聯字字相同,流傳至今不說,且難被超越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從事文字工作二十餘年,筆者感觸頗深,年輕時多讀書絕對是最正确的選擇,因為有純粹的環境和時間。當你真正步入社會後,才發現讀書可遇而不可求,但時光不允許我們假設。

趁年輕多讀書,這絕不是“毒雞湯”,請從現在開始。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别忘了留個關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