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為一官員寫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蒲松齡是我國明末清初最有成就的小說家之一。他留下的聊齋志異,簡直讓人拍案叫絕,然而蒲松齡的一生卻是颠沛流離,幾乎是一貧如洗。但是他晚年的時候在家鄉的名望非常高,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聲。因此每當需要題字或者是寫對聯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找他。
蒲松齡出生于崇祯年間,當時正是明朝風雨飄搖之時。等他長大之後已經是改朝換代。長大之後,蒲松齡雖然滿腹才華,但是卻屢試未中。參加多次科考,卻連一個秀才都未考中,因此他平時隻能以種田或者是在私塾裡教書為生。
著名的《聊齋志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有一次蒲松齡休息的時候,在院子裡面一邊散步一邊構思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正在思考的時候,卻突然聽說當時有名的王家派人來請他。
蒲松齡心想自己隻是一個窮教書先生,并不認識王家老爺,為什麼會請自己呢?原來請他的這個人叫做王半朝,由于排行老八,因此也有人叫他王八。王半朝在崇祯年間就已經做了官,後來農民軍起義的時候,曾經投降過強盜,但是等清軍入關之後又在清朝做官。一直到康熙年間才辭官還鄉。
王半朝雖然曾經身居高位,但是他在民間的名聲并不好,堪稱是惡霸。但是王半朝還鄉之後,為了炫耀,竟然還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功德牌坊。他請蒲松齡的目的就是想要蒲松齡為他寫一副對聯。
起初蒲松齡是不願意的,因為他不想為這種無恥之人浪費筆墨,但是又不能得罪他。因此轉念一想,就有了主意。隻見他寫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橫批是”三朝元老“。
剛開始的時候,王半朝并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但是他的管家卻是一個聰明人,對自己的老爺說:“這副對聯應該是橫着念,意思就是一孝二悌三忠四信。”王半朝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因此就讓人挂在了牌坊上面。
功德牌坊建造好之後,鄉親們都圍過來觀看。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但是人群中突然有一個人大笑了起來。人們非常不解,就問他為什麼笑,這個人解釋說。上聯沒有“八,就是忘了八,王八的意思。下聯隐去了“恥”就是無恥,因此整個對聯的意思就是“三朝元老,無恥王八”。衆人聽了拍案叫絕,認為蒲松齡的這幅對聯寫得簡直太好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