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特色風俗非常豐富,關中十大怪也隻是其中一部分,西部文博會小編今天把這些有趣的特色風俗分享給大家,我們一起來欣賞陝西特色習俗文化。
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先跟西部文博會小編來看看關中十大怪都有哪些。
面條像褲帶。關中稱之為(biangbiang音)面,因為制作過程中,在案闆上摔打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
烙馍像鍋蓋,餅大直徑二尺外,又圓又厚像鍋蓋。陝西人把這種餅叫鍋盔,裡酥外脆易攜帶。以乾縣鍋盔,武功鍋盔最為出名。這種美食的特點是“香,幹,酥,白”,幹硬耐嚼,内酥外脆,香醇味美。
油波辣子一道菜。秦椒很出名,不但辣味十足,而且非常香。再經過煎油一潑,色香味全部展現。
帕帕頭上蓋。這個習慣現在50歲以上的人都有記憶,一般都是農村老太太愛在頭上頂一方手帕,既能防灰防雨防曬,還能用來擦汗或者包東西,可謂一舉多得。
房子半邊蓋。這也是關中人幾十年前很多住房的樣子。一般的房子房頂都是“人”字形,這種房子僅是“人”字的一半,我們當地人稱這種房子為“廈子”。關中地區幹旱少雨,木料缺乏,蓋這樣的房子省料省工,有俗語為證:鄉間房子半邊蓋,省工省料省木材。
碗盆難分開。因為早年間關中地區以田間勞動為主,勞動強度大,半天下來又累又餓。一般吃飯都用青瓷大碗,一碗能盛6-8兩,基本上一碗飯就能吃飽,省得再去盛第二碗。因為碗大如盆,于是就有了這個說法。
不坐蹲起來。用陝西方言準确地說是 “圪蹴”起來。即使旁邊有凳子,陝西人特别是60年代以前的老人都習慣蹲着吃飯,蹲着“谝閑傳”,蹲着曬太陽,蹲着抽煙。
姑娘不對外。陝西自古帝王州,關中自古土地肥沃,曆史上長時間是國家的糧倉,相較外地而言,吃喝不愁,當地的姑娘一般都不願遠嫁到外地,因此才有了這個習俗。
睡覺枕石塊。陝西上了年紀的人,特别喜歡用磚頭或者石頭做枕頭。特别是夏天,石枕散熱快,很容易讓頭部降溫。
唱戲吼起來。這裡的唱戲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實秦腔也不是真吼起來的,隻不過演員表演起來确實很賣力氣,開玩笑說是“叫破天”。夏天的時候,西安城牆周圍會有很多自發的群衆團體在那裡唱秦腔,确實不需要擴音器之類的東西,老遠就能聽到,這種唱腔也許和關中人的語言特征有關,憨厚、耿直、調高。
說完陝西十大怪,咱們再來看看陝西别的特色習俗。
先說關中剪紙,這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在2000年前的西漢墓葬中,考古人員就發現有金箔剪成的老虎、大象、鳥紋及雲紋等圖案。關中剪紙以意構象,以象寓意。
華陰老腔,被譽為黃土高坡上的“最早搖滾”。始于明末清初,為陝西華陰市雙泉村張氏家族戲。其唱腔高亢豪邁、剛直磅礴,很有關西大漢唱大江東去的氣勢。
安塞腰鼓,屬于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的傳統舞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社火,在陝西主要形式為高跷、旱船、高台、秦腔臉譜及秧歌等。一般以熱鬧歡騰為主題,多用來慶祝春節和元宵節。目前陝西多地的社火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近年來社火的内容也加入了很多現代氣息。
戶縣農民畫,演變于關中剪紙、刺繡、年畫及壁畫等民間藝術。戶縣農民畫具有地域特色鮮明、畫面簡潔飽滿的特點,體現了關中農民的生活氣息。
除了以上特色民俗,陝西民俗文化還有陝北民歌、眉戶、鳳翔木版年畫、鳳翔彩繪泥塑、宜君農民畫、合陽提線木偶戲、陝北說書、陝北秧歌及陝西特色方言等。陝西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源于民間生活,充滿濃濃的泥土氣息。
西部文博會展覽内容專注于促進鄉村振興,本次展會設置了産業成果展館,其展覽内容包括文化産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成果、區域特色文化産業發展成果、縣域旅遊成果、美麗宜居示範村、特色文旅融合項目、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風情等特色文化資源活态化展示等,幫助我國鄉村振興的發展壯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