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古代思想家管仲,說的這三句話,和法家、儒家和墨家思想十分相似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管仲的著作:《管子》。 今天我們分享《管子·版法》,什麼是版法? 古人寫字用木闆和竹簡,這裡的版法,就是指刻在木闆和竹簡上的法則和原則,這一篇的内容很少,但是比較特别,因為這一篇中的三個重要思想,體現了法家、儒家和墨家的三個重要思想。管仲提出君主應該:兼愛無遺、正直法度、與民同樂。這分别是墨家、法家和儒家的核心思想和理念。

古代思想家管仲,說的這三句話,和法家、儒家和墨家思想十分相似

管仲說,君主要兼愛而沒有遺漏,這才算得上君主的胸懷。一定要先嚴格教誨,民衆才趨向好的風化。也要經常給予利益,民衆才會恪盡職守。這就是所謂的“ 兼愛無遺、是謂君心。必先順教,萬民鄉風。旦暮利之,衆乃勝任。” 管仲說:“ 将立事,正彼天植,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經既饬,君乃有國”,意思是說:凡是将要建立一番事業的君主,首先要端正他的心志,其次是不違背風來雨到的天時,第三是使遠近高下的人們都得到治理。這三個根本問題都解決了,君主才可以保有其國家。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 關于“正直”,管仲說:君主不能因個人喜歡而行賞,不可因個人惱怒而殺戮。如果是因喜而賞,因怒而殺,人民就會心生怨恨,政令就會廢弛。政令多次行不通,人民就有外心;有外心的人向外結黨,禍亂就開始萌芽。引起了群衆的忿怒,少數人是不能圖謀應付的。舉辦喜歡的事,一定要估計到事情的結局;廢止厭惡的事,一定要考慮到事情的後果。 關于“公平” 管仲說:賞賜嘉勉敦厚的人以示表彰,把俸祿頒給有功的人以表鼓勵,把爵位授予有名望的人以示美譽。取用于人要比照一下自己,辦事要根據實力。要詳細審視各種用度,慎重處理施予和報酬,明察事物的分量與限度。所以,君主用财于民不能太吝啬,征用民力不能太過頭。用财吝啬則事情難辦,用力過頭則民衆疲勞。民衆貧困,政令就繁複無效;民衆苦于勞役之災,政令就無法貫徹。施予酬報不得當,禍亂就開始萌芽;禍亂萌芽而人君尚不覺悟,民衆就自圖造反了。

古代思想家管仲,說的這三句話,和法家、儒家和墨家思想十分相似

關于“法制” 管仲說:君主應該法律公正,制度明确,殺有罪,不寬赦;執行殺戮一定說到做到,民衆就會畏懼。權威明示于衆,法令就不必一再重申。對懈怠的人,要通過訓斥使之感到羞辱;對有過的人,要通過處罰予以懲戒,對犯罪的人,要通過殺戮予以震懾。君主執法之心堅定而不動搖,怪僻邪惡的人就會恐懼。怪僻邪惡的行為都有了改正,法令頒布下去,民衆就跟着行動了。

古代思想家管仲,說的這三句話,和法家、儒家和墨家思想十分相似

關于“不與民争利” 管仲說:君主應該效法天,對萬物普遍施德;模仿地,對萬物沒有私親;要做到與日月同級,與四時并列。使衆人喜悅就要善于施予,要得民衆擁護就要破除私心;要招徕遠方的人們,就要修好附近之人;要避免禍亂的發生,就要消除人怨。長遠大計在于任用賢人,鞏固尊高地位在于與民同利。 在管仲的《管子》中,多次提到了不與民争利,君主要與民同樂,獲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擁戴,才能成為一代聖王。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本文為一點号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