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意欲對楚國下手,想要一舉攻破楚國,但是,想要讓自己有足夠的兵力,單靠自己一國,未免還是有些風險,為此,秦昭襄王便找到了趙國,想着緩和一下秦國和趙國的關系,便将這趙惠文王約到了渑池。
隻是,這趙惠文王還是忌憚秦國的,知道這秦國不是好惹的,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也一直不敢去,最後,隻好找到了自己信賴的大臣蔺相如一同前往。這一次的會面可謂是“險象叠生”,還要鬥智鬥勇。
席間,這秦王想着壓一壓這趙王,顯示一下自己的威嚴,于是便對這趙王說:"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這鼓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擊打的,在古代的時候,這都是伶人所做的事情,伶人在當時可是被看作“下九流”的身份,很是不受尊重。堂堂一個趙王,竟然要給秦王擊鼓,不要面子的嗎?可是對方是秦王,該如何是好?最後不得已還是擊鼓了 ,但是卻不曾想,這秦王竟然還讓史官記載在冊了,實屬 是恥辱。
在這趙王困窘之際,蔺相如出來解圍了,對着秦王道:"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好家夥,這是想要将回一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 !但是這秦王倒是不買賬,反而還生氣了,最後蔺相如行使了“暴力”相逼,才使得這秦王擊缶,讓自家的史官也記錄在冊才算完,最後也算是打了個平手。
在教科書上,最後對于“渑池之會 ”隻是草草結尾——“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但是 ,關于這個故事接下來的後續 ,倒是不曾提及。那麼,在曆史上,“渑池之會”後趙國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在“繩池之會”後,秦國和趙國在關系上确實是緩和了不少,隻是,這也不過就是刹那的煙火罷了。在秦趙兩國的 合約下,齊國便開始對付韓、魏兩國,秦國也足以全心對付楚國。
就這樣,秦國先是利用趙國專心将楚國削弱,随後又對被趙國削弱的韓、魏兩國下手,一舉擊敗!此時的趙王才醒悟過來秦國之奸詐,這虎狼之師哪裡是要和自己合作,分明就是在利用自己的力量滅六國,隻是,當趙王反應過來之時,已經為時已晚。雖說趙軍回過頭派兵支援被秦國攻打的魏國,但是最後自己反倒是 折損了兩萬的兵力。
其實,早在“渑池之會”之時,趙國就已經在秦國的圈套之中了。趙國,乃是是整個六國,統統都被秦國玩弄于股掌之間, 雖說趙國最後保留了一點實力,但是依舊是沒能躲得過秦國的“虎狼之師”。不得不說,這秦國是在放長線釣大魚,不僅給趙國擺了一道,甚至是給六國都擺了一道,令人猝不及防啊!
以前在教科書看到“渑池之會”的故事,還以為趙國占了上風,即便是沒有占,也算是打了個平手 ,卻不曾想,這背後藏着這麼一個大招!
秦人,狡黠也!聰慧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