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初唐著名的詩人,襄州襄陽人。孟浩然在四十歲之前一直在襄陽鹿門山過着歸隐田園的生活。四十歲後,孟浩然來到了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以文會友,一時名動四座,在長安城這個人才雲集的地方詩名鵲起。
在長安,孟浩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也認識了很多文化界名流,甚至還有朝中的大臣,其中就有張九齡和李白、杜甫、王維,《新唐書》這樣記載孟浩然在長安的行迹:“年四十,乃遊京師。嘗于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
孟浩然和他們都建立了良好的友誼,以至于後來李白在武昌黃鶴樓送别孟浩然去揚州時,寫下了名留千古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詩而揚名千古,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被載入這首詩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科舉考試中,孟浩然還邂逅了一生的摯友王昌齡,原來這一年,來自襄陽的孟浩然也躊躇滿志地參加了科舉考試,兩人在長安相逢,大有一種相逢恨晚的感覺。但讓人頗感惋惜的是,王昌齡榜上有名,而孟浩然名落孫山。
多年以後,當王昌齡再次途經襄陽時,重訪在此隐居的摯友孟浩然。孟浩然留他多住了些時日,王昌齡此時既無公務在身,又無貶流之憂,所以很欣然地和老友相處了一段惬意的時光。隻是他們未曾料到,這是他們的最後相聚。
因為孟浩然當時患疹剛剛痊愈,與王昌齡相見後歡喜不已,在宴席上縱情吃喝,竟然因此喪命。一場朋友重逢的歡宴,終止了這場始于十三年前的友誼。或許因為他們都沾不上盛世的榮光,唯有以酒一澆塊壘,孟浩然亦可謂舍命陪君子,至情至性可見一斑。
結束了長安的科舉之行後,孟浩然回到鹿門,繼續過起了隐居與遊曆的生活。一次孟浩然來到荊州,當時荊州的長官是韓朝宗(也就是李白詩中“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見韓荊州”的那位)。韓朝宗聽聞過孟浩然的事迹,也很欣賞他的詩歌,打算将孟浩然舉薦給朝廷。
韓朝宗和孟浩然約定好了日期,可是到了赴約的日子,正好有朋友來拜訪孟浩然,孟浩然便和朋友把酒言歡,喝得酩酊大醉,把和韓朝宗約定好的事情抛之腦後。爽約的後果就是孟浩然失去了登堂入室的機會。
孟浩然雖然失去了這次自薦的機會,但是他并沒有因此感到後悔。孟浩然是性情中人,淡泊名利,或許是天性使然吧,或許在孟浩然看來,隐居的生活或許更能悅納自己,他對無拘無束的生活的向往之情要大于按部就班的上班族生活。
科舉失利、自薦無緣,孟浩然索性選擇了隐居生活。在隐居期間,孟浩然寫下了大量的詩歌,他的詩歌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在孟浩的諸多田園詩中,有許多蜚聲詩壇的千古佳作,如《秋登蘭山寄張五》一詩,可謂景情并茂,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裡,詩人想起同樣隐居在襄陽附近的好朋友張子容,他登山遠眺,期望能看見好朋友張子容。孟浩然對好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如同天空中高飛的鴻雁一樣,飛向對面的白鶴山。
尤其是詩歌的最後兩句“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因為意境優美,雖然被後世模仿,但從未被超越。南宋詞人劉過的名句“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就是脫胎于孟浩的這兩句。
在《秋登蘭山寄張五》這首詩中,孟浩然并沒有過多地感歎自己的命運,詩人隻是表達了作為隐者的怡然自得的心态和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詩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孟浩然的詩歌具有詩清淡的特點,絕大部分為五言歌行,在寫作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尤其是他的田園詩歌,可謂脍炙人口、家喻戶曉。或許是因為天性使然吧,他才華橫溢純真自然,他無緣科舉卻能在田園生活中怡然自得,悅納自己,這樣的生活反倒成全了他,使他成為優秀的田園詩人,使中國的詩壇上多了一位田園詩人。
孟浩然還有一首洋溢着田園風光和田園之樂的詩歌,要比《秋登蘭山寄張五》知名度高很多,這首詩可謂家喻戶曉,因為該詩朗朗上口,名句叠出,而且還因為選進小學語文六年級教科書的緣故,可以說是一首陪伴很多學生青春記憶的詩歌,它就是《過故人莊》。
五言律詩《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詩歌代表作,曆來都受到人們的好評,詩中不光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光的贊美,也寫出了朋友間的真摯友情。說到這首詩,人們往往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孟浩然在詩中沒有寫明“故人”的具體身份,那麼孟浩然《過故人莊》詩歌中的“故人”是誰?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過故人莊
“故人”就是朋友的意思,提到故人,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李白寫的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和孟浩然就是很要好的朋友。
孟浩然要去廣陵(揚州),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别,還寫下了這首送别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也成為傳誦千年而不衰的送别名詩,李白口中的“故人”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過故人莊》中的“故人”是誰,或者說他的身份是什麼?如果從作者孟浩然、詩歌創作背景談起,以“知其人,論其詩”的方法去賞析這首詩的話,這樣會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會對詩中的“故人”的身份有一個了解。
前文提到,孟浩然在長安科舉失利,在離别之際寫給好友王維的《留别王維》一詩中,也提到了故人二字,,詩中寫道:“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隻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在詩中,孟浩然認為自己科舉入仕的希望很渺茫了,與其在失落中度過年華,還不如早點回到家鄉去,所以他在離開長安與好友分别時,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這次科舉考試的失利對孟浩然的打擊很大,他深感仕途無望,便離京返鄉。孟浩然回鄉後,隻好繼續過着隐居田園的生活,直至五十一歲時去世。《過故人莊》正是詩人在長安科舉失利後,返歸途中經過好友故居,拜訪好友時寫下的。
故人是誰
那麼孟浩然這首詩中提到的故人是誰呢?在解讀了孟浩然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後,再回到詩歌本身去解讀這個問題,就很容易了,從以下五點就可以看出孟浩然詩中“故人”的身份。
一、看題目
這首詩的詩題是《過故人莊》,首先來看“過”字。“過”字所表達的含義是“故人”邀請孟浩然來做客的,而不是孟浩然主動前來的。一個“邀”字體現出“故人”對孟浩然的至誠之意與款款真情。
詩歌的題目中所寫的字眼雖是“莊”,而詩人的落筆之處卻是“田家”。由此可知,孟浩然前往的隻是一般的田園農家,而不是富麗堂皇的官宦之家。這也說明了孟浩然前去拜訪的不是達官顯貴,而是一位高雅的隐士。
孟浩然在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前,一直在家鄉鹿門山過着隐居的生活,他所結交的朋友,都是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或者說是有着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孟浩然以“故人”的口吻稱呼莊院的主人,由此可見兩人的交情不淺,所以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這位“故人”是一位高雅的隐士。
二、看待客之道
詩中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雞黍”雖然稱不上高端食材,也不是山珍海味,但對一般的田園人家而言,已是招待客人的最豐盛的食物了。
而且孟浩然詩中所用的“雞黍”二字已然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義,因為“雞黍”二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着更深一層的含義。南朝劉宋時期的範晔等人編撰的《後漢書》中,就記載了一則有關“雞黍”故事,說的是範式與張劭的故事。
範式與張劭是好朋友, 春天在京城分别,約好秋天相見。到了九月十五日,張劭在家裡準備雞黍招待範式,家人将信将疑。張劭解釋說,範式是個守信用的人,一定不會爽約,話音未落,範式就到了家門口。
這個故事很有名,以至于被後世文人稱之為“雞黍之交”,它和中國古代許多有名的君子之交的故事齊名,如金蘭之交、刎頸之交、莫逆之交、管鮑之交、八拜之交等。
雞黍之交這個故事講的是範式與張劭的深厚友誼,而孟浩然詩中寫的“故人具雞黍”,一來是為了表達“故人”對自己的熱情招待,二來是為了表達兩人的深情厚誼。
除《後漢書》中記載的“雞黍”故事外,《論語·微子》中也有一則“殺雞為黍而食之”的記載:子路與孔子失散後,他與一位“荷莜丈人”偶遇,荷莜丈人準備了雞黍招待子路,子路與“荷莜丈人”道别後尋回孔子,并把遇上丈人的事告訴孔子,孔子感歎這是一位真正的隐者。
從孟浩然的詩中的表達來看,“雞黍”一詞暗示了“故人”就像《論語》中的那位丈人一樣,是一位不屑仕途,淡泊名利、怡然自樂的隐者。
三、看居住環境
詩中寫到“故人”的居住環境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是一個宜居的地方。那麼“村” 與“郭”二字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古代漢語中一些字詞的含義與現代漢語中的含義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賞析解讀古詩的時候,要把一些字詞的含義放到古漢語的語境中去解讀,恢複這些字詞的古漢語語義。
“村”字在《廣韻》中的解釋是“墅也”,“墅”字在《說文》中的解釋是“墅,郊外也”,而《毛詩诂訓傳》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從古漢語釋義來看,孟浩然詩中的“故人”居住在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郭”是城邑外圍的城牆,“郭外”指的就是不在城鎮範圍内的郊外農村。這樣的居住場所是适合隐居的,可以說是選擇隐居的絕佳去處。
再從詩中“青山繞,綠樹合”等詞語來看,“故人”居住在一個青山綠樹環抱的地方,是一個幽靜的去處,也是一個遠離城市喧嚣的地方。從這一點上來說,更能看出“故人”的隐者身份。
四、看談話内容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是兩人在就餐的過程中的動作和談話内容,詩人打開窗戶,映入眼簾的是院子裡的打谷場與菜園子。他們把酒言歡,暢所欲言,可交流的是什麼呢?原來就是關于農作物桑與麻的話題。
從談話内容來看,隻不過是平常的農家勞作田園生活等場景,桑和麻是典型的農家景象。由此可見,這位“故人”的情趣是志在山林田園,不是官場仕途。從這一點上來說,“故人”的身份就是一位隐者,是一位在自己的莊園裡過着自耕自樂生活的隐士。
五、看弦外之音
詩中最後兩句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是兩人的約定,他們約定在重陽節再來相聚。“就菊花” 三字中,“就”有親近之意,表明孟浩然對和故人再次重逢是充滿期待的。
“菊花”一詞,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東晉隐者陶淵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隐者。說到菊花,人們自然會将它和“隐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聯系起來,陶淵明在《飲酒》中便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體現的是隐者的生活狀态。
“菊花”有兩種解釋:一是作植物解的菊花,二是指菊花酒。因此孟浩然詩中的“還來就菊花”一句的含義就很好理解了,詩人設想在重陽節這一天,他又和“故人”重逢,他們一邊欣賞着綻放的菊花,一邊盡情地喝着菊花酒,把酒言歡。
詩中還透露出一條重要信息,就是“還來就菊花”一句中的信息,從中我們可以得知:故人的田園裡一定種植着許多菊花,他是一位愛菊花的人,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他的隐者身份。
小話詩詞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記述了詩人到“故人”農莊做客的經過,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以及與“故人”之間的深厚友誼。
綜上所述,在解讀了孟浩然《過故人莊》的創作背景以及詩中字詞後,并從五個方面分析了“故人”的身份,從而也對“故人”的身份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定位,孟浩然所寫的《過故人莊》中的那位和詩人有着深情厚誼的“故人”,他有一個鮮明的身份标簽:一位高雅的隐者。
《過故人莊》中的故人姓名不詳,但至少可以确定他是一位隐者,而且是孟浩然的好友。雖然詩歌有一點小小的遺憾,但無法否認,這是一首充滿田園氣息的詩歌,孟浩然以幹淨凝練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别的過程,詩中的田園景物清新恬靜,躍然紙上,朋友間的情誼真摯深厚,耐人尋味,田家生活簡單樸素,确實人倍感親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的這句名言,也可以說是鑒賞詩歌美學情趣的一種觀點,反觀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可以說是一首有着恬淡自然風格的絕美之作,這種恬淡自然的風格和樸實的農家田園風光交相輝映、互為裡表,詩歌的形式與内容高度契合,恬淡親切卻又不平淺枯燥。
上一篇
痤瘡局部治療的最佳方法
下一篇
老鄭醫話之一:何為健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