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貝母、莪術決戰甲狀腺結節,中藥調節陰陽、軟堅散結、活血行氣

貝母和莪術的傳說

公元1546年,明世宗朱厚熜的某位愛妃得一怪病,頸部長出一巨大腫塊,太醫院與京城名醫多方調治無效,重疴漸沉,百醫束手無策。此時,一太監站出來,推薦江南名醫徐春甫。

徐春甫進得京來,望聞問切之後,開出一方:以貝母和莪術泡水,當茶飲。朱厚熜的愛妃按方配服,半年之後,病豁然而愈。

——傳說自然不能信,但貝母和莪術的功效,在對治甲狀腺結節方面,還是深具天賦的。

中醫看病不是拼刺刀

為什麼說上述傳說隻是傳說?原因是傳說為突出戲劇性、神奇性,往往會極緻簡單化,甚至會刻意省略掉背後的深刻和繁複。具體說,中醫看病不是拼刺刀,不是抱着一把AK47獨闖龍潭,而是要像打仗一樣,戰前需要嚴謹的調兵遣将、排兵布陣。

這排兵布陣的所依循的兵法,叫“君臣佐使”。簡單地說,就是針對病證的主次選擇相應的方藥,根據藥物在方中的作用,将其分别稱為君、臣、佐、使。

在三十餘年的甲狀腺臨床診療過程中,不斷研究、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治療中以軟堅散結、活血行氣為基本治則而常用的中藥方子:貝莪消結湯。

此方以貝母、莪術、牡蛎、夏枯草、玄參等組方,針對瘿病氣滞、血瘀、痰凝的病因病機,以軟堅散結、活血行氣為基本治則,标本兼治。

其中浙貝母與莪術共為君藥,以清熱化痰、開郁散結、破血行氣,牡蛎與夏枯草配伍以清肝火、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玄參清熱涼血、滋陰解毒。臨證時随症加減,靈活組方。諸藥合用,以達散結消瘿之療效。

一場具體的消結戰役

沈陽和平區的戚女士,36歲,2021年3月份感覺頸部腫脹不适,隻以為是上火了,盲目吃了些去火藥,卻一直止不住那遷延不愈的不适感,前前後後耗去近兩個月。

她這才有些着急,5月份,跑到醫院内分泌科就診。經查體發現:頸前喉結兩側甲狀腺腫大,質硬,無壓痛。甲功檢查無異常。

進一步的甲狀腺彩超示:甲狀腺左側葉内可探及兩個低回聲團,大小分别為5.3mmX4mm和5.2mmX3.4mm。同時,右側葉内也探出一個低回聲團,大小為16mmX8.5mm,有包膜,邊界清晰,形态規整,内部回聲均勻。

也就是說,戚女士的甲狀腺裡,在正常的血肉間,已然擠進去了三個異變的結節。

戚女士的初診:2021年5月28日,戚女士經朋友介紹,連通了視頻,開始了她的初診。

出現在視頻裡的戚女士面色萎黃,她用手撫摸着脖子,開始給我描述兩側頸部腫脹的不适,說可觸到腫塊,還有胸悶現象,老覺得憋氣,食欲欠佳,平日多煩躁,易怒。我又察看了她的舌苔:舌質紫暗,體胖蒼老,中有縱裂如槽。舌苔黃膩,根厚邊薄,看上去很幹燥,這是明顯的血蘊濕熱、痰熱交結之相。

因此辨證她證屬痰結血瘀兼肝郁脾虛證,治則:軟堅散結、行氣活血、疏肝理脾。治以貝莪消結方。

處方:浙貝母、莪術、夏枯草、牡蛎、海藻、玄參、昆布、柴胡、半夏、陳皮、郁金、三棱、香附、甘草、白術、山藥等。

藥物逐漸起效

二診是在2021年6月11日。戚女士反饋說,頸前腫脹不适已有減輕,那種緊繃僵硬的程度有了緩解。食欲也好轉了,在食欲普遍不振的夏天,她也感覺自己有了胃口。胸悶現象也減輕了,感覺呼吸不再那麼壓抑。舌苔也由暗紫變為淡紫,療效初步顯現。

見此好轉,我審視了一下,将上方去山藥、香附和三棱,加當歸、丹參和茯苓等。

三診是在2021年6月25日 :戚女士再次反饋,除了頸前偶有不适外,其他不适症狀均已消失。

舌苔由淡紫變為紅色,療效更進一步地顯現了。繼服治療三個月。

彩超複查結果喜人

2021年9月28日,戚女士跑去醫院做了複查。甲狀腺超聲示:

5月份發現的左側葉内的兩個結節,一個從5.3mmX4mm縮小到2.1mmX1.5mm,另一個從5.2mmX3.4mm縮小到2.1mmX1.4mm。右側葉内那個結節,大小從16mmX8.5mm縮小為3.8mmX3.1mm。CDFI 示:未見血流信号,甲功示未見異常。

目前戚女士仍在繼續服藥中,期待在不久的将來,她這些小結節被徹底斬草除根。

本病案啟發

甲狀腺結節多以良性結節為主,本病多發,臨床起病隐匿,雖不為疑難雜病,但因其病程纏綿、易于複發之特點應注重以中醫中藥辨證施治、整體調節為主,西醫超聲等輔助檢查為輔。

貝莪消結湯是以軟堅散結,活血行氣為基本原則所組方劑,臨床應用結合肝、脾、肺、腎等不同病變部位,本虛标實之病情輕重,随證增減,主次分明,并注重治療後期患者日常飲食及情志調護,囑患者定期複查,臨床效果肯定。因此值得同行借鑒,值得患者朋友一試。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