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談普魯士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人多力量大,工業實力強,組織度高,這一切,成就了普魯士和後來德國的強勢。

人多力量大是封建時代國力體現,在這個重要指标下,配合強悍的工業實力和容克們擁有的軍人情節,榮譽感,奠定了普魯士的強勢。

可這其實是有問題的。

真實的普魯士崛起的根源,還是和經濟有關,切實地說,跟貧富差距,跟發展不均衡有關,而這一切,都藏在普魯士不同的兩個地方上!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一個是野蠻落後的東普魯士,一個是生機勃勃的西普魯士!

這兩個普魯士融合之後,因為貧富差距的凸顯,才有了普魯士的狂飙突進。

野蠻落後的那個東普魯士,19世紀德國詩意現實主義作家特奧多爾·馮塔納撰寫的《勃蘭登堡漫遊記》中就有體現。

政治上,它分裂而又落後,到處都是林立的莊園。

地形上,它森林遍地,沼澤密布,瘴氣橫生,寒冷且荒涼。

文化上,它沒有藝術,沒有雕塑,沒有喜劇,沒有文學,沒有咖啡館,也沒有哲學,有的隻有用當地德語精簡過的路德新教典籍。

這就是東普魯士真相,雖然擁有鐵路,卻依舊落後!

是一個跟歐洲之心維也納,藝術之都巴黎,雨水頗多的霧都倫敦完全沒法比得蠻荒之地。以至于奧地利人在談到東普魯士時,慣常的表情就是輕蔑一笑。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東普魯士如此,萊茵蘭-威斯特伐利亞為主的西普魯士就是完全不同的區域了!

那裡有巴洛克式的宮殿,有富麗堂皇的柏林,有遍布鄉間的勒諾特爾式園林,也有優雅的城市,更有讓東普魯士望塵莫及的文學藝術和思想,還有那工業革命時代最關鍵的生産力。

柏林、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科隆都屬于西普魯士。

他們在普魯士崛起的曆史進程中,因為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還有資源禀賦,都成了大型工業城市,西部無數工業企業的拔地而起,也讓普魯士煤鋼産量節節高,後續更是超過了法、奧、俄三國的總和。

切實地說,是西普魯士奠定了德國的經濟基礎和軍事基礎,沒有西普魯士,東普魯士的容克們,估計也玩不轉。

經濟和軍事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基于此在看德國的曆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這就是普魯士曾經不善戰,而且很弱雞。

立國時的普魯士,确實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卻并非一個善戰的國家。

軍國主義國家的基礎,跟士兵王“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的個人情懷和統治穩固需要有關。

普魯士的立國基礎,是遍布與勃蘭登堡、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鄉村中的,沒有騎士稱号的貴族,也就是後來的容克。

這群曾經條頓騎士團的後裔,雖然有着勇武和善戰的基因,卻組織度不高。

再加上他們依附于農場莊園之上的經濟基礎,讓他們的思想更偏保守,對于新事物認知度和接受度都不高。

這一切,讓東普魯士還有勃蘭登堡地區,因為這保守成了有待開發的處女地。

後來在士兵王“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的軍國主義改革後,普魯士容克貴族從原本的土财主,小地主,變得越來越有了貴族範。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當士兵王的頭銜從勃蘭登堡選帝侯變成普魯士國王之後,普魯士就多了主權概念。

雖然士兵王一輩子沒咋打仗,卻因為這改革,讓普魯士王國有了崛起的資本。

這資本就是軍國主義。

經曆過軍國主義改造的普魯士,在腓特烈大帝時代迎來了第一次爆發。

集合全國力量完成武裝的普魯士,是當時的歐洲異類,用軍國主義思想武裝的他們,憑借小小的體量供養了一支20萬人的精銳部隊。

在前幾任帝王的培養下,這支部隊經過尚武的容克精神加持,還有軍事制度的建設,成了一支由少部分精銳帶領的大軍。

少部分精銳屬于軍官團成員,大部分軍隊,則多是農民和無産者。

這狀況弄的士兵素質參差不齊,以至于打仗硬碰硬的關鍵時刻,往往就拉胯了。

若不是腓特烈大帝骁勇善戰,帶領這樣的軍隊打出了普魯士的赫赫威名,普魯士要被歐洲列強看得起,還要很久很久。

一個君王成就一支強軍,腓特烈大帝就是這樣的人。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但是大帝不是随時随地出現的,在拿破侖戰争時期,普魯士軍隊雖然頑強,表現卻非常差勁。

打到柏林丢失,吐出了被吞并的波蘭,面對拿破侖選擇稱臣,數次反法同盟戰争都在打醬油。

這深深的教訓,讓普魯士君臣反思了。

是什麼讓普魯士軍隊落後了,挨打了?

一輪反思過後,普魯士人發現,拿破侖的軍隊,是一群經過民族主義熏陶的軍隊,是一支有着先進思想武裝的軍隊。

他們已然從效忠君王的君王戰争模式進化到了效忠國家的民族戰争模式。

戰争是反思的開始也是經驗累積的過程。

被拿破侖深切打擊之後的普魯士,痛定思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軍事制度改革。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強悍的軍國主義獨裁體制,确實能讓小國爆發強大的戰鬥力,可是在新形勢下,卻已然跟不上軍事和經濟發展的進度,隻會讓保守之風盛行。

這樣的制度是否還有利于國家的發展?

于是普魯士君臣決定,進一步踐行開明專制,不在遏制思想的傳播,開始了一場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和政治學習。

學習,學習,在學習,以拿破侖為師!

在一輪輪學習後,幾年後,普魯士就收獲了萊比錫戰争的勝利,也讓拿破侖驚呼:他們的學習能力太強了。

這勝利也讓普魯士知道,相較于軍事獨裁時代的普軍,經曆過民族主義熏陶的士兵戰鬥力更強,而且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也能讓普魯士國内的動員力增加。

無窮無盡的國民因為國家這個新的信仰而成了士兵,也讓普魯士找到了強國之道。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萊比錫戰争勝利後不久,拿破侖戰争迎來了終戰。

普魯士跟随英國人一路前行,在滑鐵盧之戰中繼續幫英國人打助攻。戰後收獲也不少,獲得了五大國末尾的地位。

自那以後,普魯士和後續的德國,一直延續這樣的強勢,用民族國家的精神塑造軍隊的意志力,用相對歐洲龐大的人口體量,成了歐洲兵力最雄厚的國家。

這人口體量,并非說普魯士和德國擁有歐洲最多的人口,而是說,普魯士和德國的動員力更強。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這就跟我本文的主題,貧富差距引發的國家崛起有關聯!

前文說過,普魯士東西兩個區域經濟、文化差距,經濟發展完全不同。

東邊落後野蠻,經濟以農業為主。

西邊先進發達,經濟以工業為主。

落後的地方窮,發達的地方富,就有了國家發展不均勻的問題。

這跟美國南北戰争前的情況也很像,北方是工業經濟,南方是種植園奴隸制。

因為保守主義盛行,東部的容克貴族對于自己經濟利益基本盤非常維護,不斷抵制自由思想的傳播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可拿破侖戰争中的厄運,讓他們的思想發生了松動,再加上君王的銳意進取,也讓民主自由和民族主義思想在普魯士境内廣泛傳播。

更關鍵的是,拿破侖戰争的勝利,讓普魯士獲得了後續崛起的關鍵之地。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這就是萊茵蘭-威斯特伐利亞。

這塊戰後分割勝利果實時,被奧地利嫌棄都是森林沼澤的地方,卻是一個聚寶盆。

因為那裡擁有大量的煤礦和鋼鐵,也讓萊茵蘭附近的魯爾工業區成了後來德國工業的心髒。

擁有了聚寶盆,再加上相較于法國的比較優勢,讓普魯士有了一躍而起的機會。

這比較優勢就是,東普魯士的不發達。

從今日視角看,普魯士的工業革命還有後續的城市化建設,比法國更快更徹底。

這更快更徹底的根源,就是法國太富了,而普魯士,特别是東普魯士太窮了。

富裕的法國人,一直是歐洲大國,占據着富饒的平原也讓法蘭西人日子過得很好。

很早就有了喝下午茶的精緻生活和小資産階級的人文情懷!

人活得精緻了,情懷多了,再加上自由主義思想的熏陶和反戰思維的萌芽,就讓法國人的生育率不斷下降。

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對于生兒育女都沒多大興趣,不願意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個性和舒适生活。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反觀普魯士,就完全是另一個調調了!

在法國人喝咖啡享受下午茶的時候,普魯士的農婦們依舊堅定地認為,多子多福才是人間正道。

工業革命的發展,也讓曾經受到自然條件制約的林地和沼澤被大片開墾,生産力的提升,讓東普魯士人享受到了自由生娃的快樂,沒有住房壓力的他們,跟法國人用完全不同的态度,開始了造人運動。

法國人口,在精緻生活的追求,中産階級的覺醒,以及不願意稀釋自己的财富的思維左右下,增長率越來越低。

德國人口,因為大片林地和沼澤的開墾,醫療水平的提高,還有工業的發展,增長率越來越高。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兩國人口和國運,也開始了此消彼長的勢頭!

到1866年時,普魯士人口就從1800年的900萬變成了1900萬,是法國的60%,人數雖然處于弱勢,但人口結構卻異常好,青壯年比例遠高于法國和奧地利。

随着人口結構而來的,還有一個改變普魯士和德國的關鍵因素,那就是教育。

說到教育,就不得不提一件事。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這就是1848年的歐洲革命。

這場因為資産階級崛起,知識分子萌芽而産生的思想革命,讓普魯士王權下降。

深切明白原有制度不再适合德國的腓特烈·威廉四世,宣布施行君主立憲制度,讓帝國出現了民選的議會,也讓國民擁有了出版和言論的自由。

更讓以“小德意志”方案統一德國的方略成了普魯士王國心頭好(雖沒有同意)。

王權的退讓,讓普魯士進一步自由化,也讓科教文衛事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

普魯士進入了義務教育階段,并且在俾斯麥時代,進一步完善了義務教育制度。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這一切為德國的崛起找到了新的爆發點:人才!

識字率不斷提高,讓德國工業科技一躍千裡,普通工人也都人人識字。

這樣的工人素質,普魯士不強大誰強大?

人口不斷增加,工業産值節節高,工人素質獨步歐洲。

如果說普魯士還缺啥?

那就是富有遠見的舵手了。

于是,俾斯麥來了,統一戰争開始了!

俾斯麥時代的德國,有三個關鍵人物。

第一個當然是俾斯麥,一個深謀遠慮的外交家政治家。

第二個就是英明的帝王威廉一世。

還有一個就是軍隊領袖老毛奇。

這三人,一個任人唯賢,放手讓俾斯麥去幹,一個緻力于軍隊建設,讓俾斯麥有了可以仰仗的武力。

俾斯麥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精明的外交手腕和政治權謀發揮好就夠了。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在國内,俾斯麥成功的在容克貴族和自由資産階級之間找到平衡點,努力推進德國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建設,為普魯士進一步崛起奠定了基礎。

對外,俾斯麥深谙國際政治,接連三次王朝戰争,用神乎其神的外交手腕,讓歐洲主要大國坐看法國的失敗,德國的崛起。

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看透了英國的算計和法國的心虛。

第一場王朝戰争普丹戰争,屬于俾斯麥的試水之戰。

普魯士雖然潛力無窮,但是并非左右歐洲時局的國家,至于丹麥,則是歐洲小國。

這樣的兩個國家打仗,關注的人不多。

英國尋思,普魯士強大了更好,可以更好地遏制法國人。

法國人當時的關注點在意大利,對于這件事也沒多大反應,這就讓俾斯麥火中取栗完成了勝利。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普丹戰争之後沒多久,普魯士發起了日耳曼兄弟内鬥,這就是1866年的普奧戰争。

這場戰争,其實是大小德意志方案的正面對決!

一看兩個日耳曼邦國内鬥,英國存了看熱鬧心思,他們兩個打的難分難解,兩敗俱傷最好。

至于歐洲其他強國,俄國因為在巴爾幹跟奧地利明争暗鬥,希望普魯士赢。

意大利因為沒有完成統一,在威尼斯問題上也跟奧地利有矛盾,也希望普魯士赢。

雖然兩國都沒下場,但是輿論立場和戰隊,都是站普魯士的。

唯一能幹涉普魯士的法國,覺得奧地利實力更強,不認為普魯士能赢,也沒了幹涉的心思,反而覺得要是奧地利輸了,自己還能火中取栗。

誰曾想,這奧地利太拉胯了,面對普魯士的進攻三個回合都沒頂住就敗了。

弄的法國人急眼了,開始不斷在外交上咒罵普魯士,兩國開始了一場持續三年多的罵戰,就是不見打起來。

一看這狀況,英國人來了,他們鼓動普魯士說:打啊,打赢了奧地利,再去打法國啊。

為何英國人這麼支持法國咧?

答案是普魯士還沒顯山露水,當時歐洲第一強國依舊是法國。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人口上,法國人口3800萬,打完奧地利成為北德意志聯邦的普魯士3000萬。

軍隊上,法國常備軍40萬,北德意志聯邦30萬。

差距不大但還是有,這就讓習慣于惡心強者的英國人高興了啊,能惡心法國,英國人就會幹。

英國極力鼓動,其他國家也看法國不爽!

比如沙皇俄國,因為不久前的克裡米亞戰争吃虧太大,對于英法都好感缺失,成了普魯士的拉拉隊,至于歐洲其他國家,要麼有心無力,要麼反感法國,也都支持普魯士。

一看這狀況,俾斯麥不忍了。

然後老毛奇出手,打的法國人毫無抵抗之力,眼睜睜看着德國人在巴黎用最凡爾賽的方式完成了加冕。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德國就這麼在幾代人的努力下,崛起了!

這其中關鍵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在容克,而在于貧富差距下的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不忘武力建設。

工業革命的發展,讓東普魯士從貧瘠之地變成了工業沃土,也讓無數曾經落後的農民子弟,成了後來有文化,有素質的新德國人。

更關鍵的是,這群人數量很多,一茬茬生,還廣泛接受了教育。

人口多了,教育素養提高了,工業産能增加了,反饋到國家,就是工業強悍,軍事強悍,工人和軍人素質高。

德國或許沒有巴黎這樣的時尚之都,也沒有維也納那樣的文化之都。

可工業發展,需要時尚和文藝嗎?軍事發展,需要時尚和文藝嗎?

不需要啊。

于是德國崛起了,同一種另類且快速的方式崛起了。

寫到最後突然發現,這德國的崛起跟美國很像,唯一的區别是,德國打硬仗,美國幹弱雞。

過幾天再來一篇,有興趣看的可以讨論下下。

普魯士崛起靠人口紅利?錯,不善戰的德國,靠貧富差距崛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