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怪病怪治——陰躁症

陰躁症

吉林省渾江李某,男,18歲,學生。自述4個月前患鼻衄月餘,血色紫暗,血量時多時少,時斷時續。此後每天頭痛,眩暈,胸悶,煩熱,身冷倦怠,時出冷汗,手足發涼,并有麻木感,納差,喉中似常有物梗塞,大便稍幹,小便清長,口淡不欲飲水。入冬以來,煩躁加劇,每天需到大江中冷浴兩三次,每次1~2小時,始覺舒适,否則坐卧不安,煩悶非常。症見精神尚好,面色蒼白,兩顴淡紅,語言清晰,胸腹未見異常,四肢動作自如,惟手足逆冷,舌質淡紅胖嫩,苔薄白,脈浮弦細數,沉取無力。中醫診為陰躁,乃真寒假熱,陰盛格陽之證。處方:桂枝50克,黃芪30克,制附子、白芍、白術各25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煎服2劑,胃部服藥後稍覺舒适,知饑思食,頭痛手麻木稍減,仍有煩躁,又去冷浴兩次,脈如前,稍有力,宗原方加茯苓25克、川芎15克,日進1劑。又服藥18劑,病情日漸好轉,已不到江中洗浴,自覺症狀消失,惟口燥舌幹,舌質微紅,脈沉細稍數。照上方加入丹皮20克、麥冬15克,進服2劑,以鞏固療效,經随訪未再複發。《内經》雲:“大虛者補之,宜峻宜溫,緩則無功也。”(《新中醫》1982年第9期趙立棟報道)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