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24克麥冬9克黃芪15克
蓮子心3克生地12克五味子6克
當歸12克炙甘草9克沙參20克
丹參12克山楂核12克桂枝6克
滋陰益心複脈。
主治 器質性心髒病或心髒神經官能症。症見心悸怔忡,或低熱,或五心煩熱,性急易怒,口舌生瘡,咽幹口苦,盜汗,眠卧不甯。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或促,三五不調。
用法 每日1劑,水煎2遍共兌藥汁400毫升左右,早晚2次分服。
方解 本方治療心悸怔忡,或有脈律失常之心陰虛證,以百合地黃湯合生脈散加味而成。百合地黃湯原是《金匮要略》為治百合病而立,今用來治心陰虛之心悸怔忡是因其病機相似,而屬異病同治。百合味甘性平微寒,能潤心肺之陰,清上焦虛火,并有滋養強壯、安神益志之功;生地黃甘寒,入心、肝、腎、肺四經,以其滋陰退熱強心之力輔助百合,而達清熱除煩、養陰降火之用。生脈散則是治療心之氣陰兩虛的名方,因其益氣生脈而被廣泛用于各種心髒病症的治療。因本證以陰虛為重,故用沙參替代人參。沙參微寒,長于疏潤,而無燥、膩之弊,以氣分中兼理血為其特點,此藥合麥冬、五味子之清、斂,更可酸甘化陰,保元氣以滋化源。百合地黃湯與生脈散合之可滋水濟火,鎮靜安神,靜以止動而除心悸怔忡,解煩甯躁。當歸為血分之氣藥,與生地、丹參、炙甘草可養血行血滋陰,緩急甯心。丹參、黃芪乃氣血之藥相伍,在此方中用為佐使,意在促進心脈氣血流暢。“陰非陽不化”,用桂枝少佐于滋陰養血藥中,取其補少火以生氣,與炙草通陽和營而化陰。山楂核酸斂,可收浮越之陽氣,陽入于陰則不能鼓汗外出,與麥冬心、蓮子心以心入心,載藥直達病所。如此諸藥合用,以燮理心之陰陽為旨而達甯心平悸調律之目的。
加減運用 心煩重去生地易知母;胸痛加白芷、元胡;胸悶加瓜蒌、郁金;血壓偏高加鈎藤、珍珠母;咽痛加玄參、山豆根;血虛加阿膠、艾葉;肝腎不足加枸杞、沙苑子;脈數疾加苦參;低熱不退加白薇;兼氣虛者去沙參易黨參。
方歌
百合生脈用地黃,二參歸芪蓮草襄;
麥味桂枝山楂核,滋陰益心脈複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