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慢性前列腺炎的認識由來已久。
《醫學三字經》雲: “蓋以脾主土,土病濕熱下注,則小水混油。濕勝于熱則白油”
《類證治裁·淋濁》指出: “腎有兩竅,一溺竅,一精竅,淋在溺竅,病在肝脾; 濁在精竅,病在心腎”。
可見古代醫家大多從濕熱、腎虛論治前列腺炎。
我認為前列腺歸屬于“精室”範疇,而肝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肝的疏洩與精室生理息息相關。
目前快節奏的生活,男性工作壓力較大,久之易導緻肝氣不疏,氣機郁滞,加上煙酒無度、嗜食辛辣膏梁厚味,緻脾失健運,釀生濕熱。
“傷于濕者,下先受之”,故濕熱之邪循肝經下移,導緻肝經濕熱侵襲精室,濕熱日久,灼傷腎陰,繼而出現小便淋瀝澀痛等表現,且腎陰虧虛,陰損及陽,陽虛則氣化失常,膀胱開合失度,出現小便頻數。
顧先生,38歲,文昌人。主訴尿頻、尿急1年。
患者訴尿頻10次/日,尿急、排尿不暢,偶小便刺痛及尿道口灼熱,色黃,時有尿不盡,夜尿4次,會陰、小腹脹悶不适,陰囊潮濕,易汗出。
初診時,見精神欠佳,情欲下降,納眠一般,食欲較差,易有飽悶感,大便稀溏,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證屬腎虛濕熱藴結,治以清熱祛濕,固腎止濁。
藥用:山藥、石榴皮、芡實、黃柏、薏苡仁、車前子、白果、炒厚樸、酸棗仁
藥進7劑,訴尿頻、尿急改善,小便刺痛及灼熱感消失,會陰部及陰囊潮濕緩解,仍情欲不升,續前方去炒厚樸,加仙茅、陽起石。
續服7劑後,不适症狀消失,情欲增加,餘無不适,繼前方不變,服7劑,鞏固療效。
方中重用山藥、芡實補脾益腎;白果收澀止濁,兼除濕熱;黃柏、車前子清熱祛腎火,使濕邪有出路;加薏苡仁,增強化濕之力。
石榴皮斂腸固腎,澀精止血;厚樸辛則能發,溫則能行,溫中消食;酸棗仁甯心膽而除煩,斂神魂而就寐;再輔以仙茅、陽起石溫腎壯陽,改善功能。
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祛濕,固腎止濁之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