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始祖倉颉與彭祖
華夏文明與文化都有一個開創過程,其開創者便是始祖。其實,其開創者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有許多人。而古人習慣上選擇其中的代表人物來代表他們,認定他為“始祖”。
如華夏種族始祖是女娲和伏羲,就像西方的夏娃與亞當。其實,他們隻是一個部落的領袖,不同部落有不同祖先,而且他們也得有父母吧?不管他了,就讓他倆代表華夏民族的祖先吧。
再如黃帝是華夏文明的始祖。其實,華夏文明有許多方面,不是一個人開創的。譬如許多人嘗試用火、取火,第一個燧木取火的人是誰?不知道,就給他起個名字叫“燧人氏”。許多人嘗試造“房”居住,第一個造了“房子”的人是誰?不知道,就給他起個名字叫“有巢氏”。許多人嘗試吃過許多植物,嘗試用植物種子播種,誰第一個開創農業?不知道,就給他起個名叫“神農氏”。許多人嘗試用麻的纖維和蠶絲做衣服,誰第一個缫(sao)絲紡織?不知道,就讓黃帝的妻子當代表,叫嫘祖。“嫘”從 “女”從“田”從“系”,表示是用田野纖維紡織衣服的女人,嫘祖就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女人。還有造車、造船等等諸多文明的開創。車子前面有兩個把叫做“轅”,車上部前面高叫做“軒”,于是就把發明車子的人叫做“軒轅氏”。這個“軒轅氏”後來進而發明能夠固定指明方向的指南車,大戰蚩尤迷霧陣取得勝利,從而統一了中原,被推舉為部落聯盟的領袖。這個領袖生活在黃土高原,當時統一的主要是“中原”地區。那裡是黃土地,而且按中國後代的五行學說,東面屬木,青色;南面屬火,紅色;西面屬金,白色;北面屬水,黑色;中央屬土,黃色。在“中原”“黃土地”上稱帝,就叫他做“黃帝”吧。于是就讓黃帝做總代表,代表開創華夏文明的整個時代和廣大人群,稱為華夏文明始祖。
其實,這些人包括“黃帝”的名字也都是後人定的。當時隻有語音,沒有文字,名字到底怎麼寫,是有文字以後的人們确定的。譬如彭祖名jian,到底是“翦”、“剪”還是“籛”還是“錢”(“籛”以“錢”為聲旁,本來“錢”與“籛”同音)?這些複雜的合成字,甲骨文裡還沒有,還沒有發明,也就是說連參與發明甲骨文的彭祖本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寫。于是後代這幾種寫法都有,而一般确定為“籛”。
二
文化與文明不同。在真正的文字發明之前,隻有文明,或者是廣義的文化,沒有用文字流傳、留傳的真正的或者是狹義的文化。有了真正的文字,才有真正的文化。發明真正的文字的人才是真正的文化人,其代表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
真正的文字是誰發明的?古人選擇了一個代表人物——五千年前黃帝手下的大臣倉颉,有了倉颉造字說,據說還有物證:“倉颉書”。其實,這是不符合實際的。
第一、真正的文字——數量衆多的、系統的、可以組詞造句的、通用的文字,決不是一個人能發明的。
第二、“倉颉書”是漢代人僞造的。他們沒有見過千餘年前的甲骨文,更沒有見過此前的“準文字”(類似文字的符号),隻是憑他們見到的比甲骨文晚千餘年的篆書、隸書僞造了“倉颉書”,明顯具有秦漢篆書、隸書的痕迹。
第三、倉颉的時代還沒有找到可以留傳後世的文字載體。後代甲骨文的載體是甲骨,鐘鼎文的載體是銅器,不容易腐朽碎裂,可以久傳不毀,終于被後人發現。黃帝時隻有陶器,易碎,難以留傳,不可能有系統的文字留傳下來。
第四、學術界公認的數量衆多的、系統的、可以組詞造句的、通用的、真正的漢字是甲骨文,發明于殷商中後期,公元前三千三四百年,比黃帝時代晚一千六七百年。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還沒有真正的文字。
第五、事實上,漢字的發明有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
從各地出土的文物看,在古陶器上出現過個别的、零星的、不能組詞造句的文字樣符号——“準文字”,可以稱為陶刻文。這些表明,各地不少人都作過發明文字的嘗試、探索。也許倉颉是試圖發明文字的第一個探索者,或者是這些初期探索者的總代表。因而倉颉隻是漢字發明的初期探索者的代表,而不是真正漢字發明者的代表,并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
後來人們繼續探索,發明了骨刻文。山東昌樂發現了4000年前的骨刻文(詳見《彭文通訊》56期丁再獻的《首陽山岩書和崇山石祖林與壽光51号骨刻一脈相承》),其中壽光骨刻51号被稱為“彭翦(籛)拜祖”。
它右邊用線條畫一個跪着的長壽老人,被認為是彭祖,名翦即籛;左邊畫男性生殖器陰莖和陰囊,被認為是“祖”字,指的是山東崇山石祖林的“石祖”,它們是像男性生殖器的石柱,成為當時性崇拜的對象。那時已經脫離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男性才能稱為“祖”。
所以,它由一個人物像和一個男性生殖器像兩個圖畫形象組成,可能表達“彭翦(籛)拜祖”的意思,其實還是圖畫,還沒有形成四個獨立的文字“彭”、“翦”、“拜”、“祖”,因而也很難确定那個人一定是彭祖,這是圖畫的局限性。但是那男性生殖器圖像有了象征性的“祖”的“字義”,成為了相對獨立的符号,是“準文字”。它到甲骨文中簡化為符号性的獨立的文字“且”,就是最早的“祖”字。(圖b)。這類似于用女性生殖器形象發明了“也”字。所以,“她”當然有“也”,“他”也離不開“也”。天陽地陰,天是老公,叫“天公”,地當然是老婆,也是“女人”,自然“地”字也有“也”。
壽光59号上面倒真有一個與甲骨文相似的“彭”字,圍繞“彭”字有大大的類似于甲骨文“長”的字,表達“彭祖長壽”的意思,但是還是圖畫,而不是文句。
這種骨刻文是在圖畫和文字、陶刻文和甲骨文之間的過渡性文字,具有明顯的圖畫特征,還沒有組詞造句能力,但是有些已經是符号性準文字,或者為圖畫的符号化奠定了基礎。甲骨文進一步減少圖畫性,增加符号性,某些字可能借鑒了骨刻文。
壽光51、59号顯示,四千多年前的骨刻文,出現于彭祖已經封彭稱祖的時代,反映了彭祖的活動——到彭城北邊的山東崇山朝拜石祖林的“石祖”,表達了彭祖長壽的意思。這顯示,從彭祖封彭開始,漢字發明的探索已經進入中期——過渡期;始彭祖籛铿有可能參與了這一探索,而且有可能是自己刻了壽光51、59号,以志紀念;這種骨刻,也為後來以龜甲獸骨為文字載體,在龜甲獸骨上刻甲骨文進行了“預演”。
從倉颉開始進行了幾百年的初期探索,經過彭祖封彭以後的一千多年的中期探索,到殷商後期才由一個群體集體發明了真正的漢字。
他們是殷王的智囊團成員,他們幫助殷王作出決策。他們是一群巫師,通過占蔔,揣摩“天意”,作出預言,幫助殷王下決心做或不做某件事,或者幫助殷王假借“天意”壓服反對者。如盤庚為了使商朝中興,想遷都到河南,但遭到群臣反對。盤庚就讓巫師占蔔出“天意”:遷都大吉。盤庚就以不可違抗的“天意”壓服了群臣。
這些巫漢占蔔時先将烏龜的腹甲或者牛的胛骨正面磨平,再在反面鑽鑿使之厚薄不勻,然後放到火上燒烤,龜甲獸骨因為厚薄不勻而受熱不均從而産生裂紋。他們把這裂紋說成是上天示意的征兆,根據它說出“天意”,作出預言。殷王要他們對所作的預言負責,事後要進行驗證,但是口說無憑,就要求他們用符号把預言記錄下來——刻在甲骨上。這些符号就被後人稱為甲骨文,至少已經造出了4000多字,可以組詞造句了,也已經形成了文句,甚至文段、短篇文章。甲骨文成了中國最早的數量衆多的、系統的、成熟的、可以組詞造句的、通用的真正的文字,中國從此有了真正的文化,這群發明漢字的巫師成了中國第一代文化人。
三
那麼,誰是他們——中國第一代文化人的代表人物,能代表他們成為華夏文化的始祖呢?是彭祖。準确地說,是末代彭祖老彭。
(一)發明文字的是商代巫師,而彭祖是古代最有名的巫師
發明文字的是商代巫師,而彭祖是古代最有名的巫師。古代有著名的二巫——巫彭和巫鹹。巫彭就是彭祖,巫鹹也是彭祖家庭成員彭鹹。
彭祖是這群巫漢中地位最高、唯一有過伯爵顯位之人。始彭祖彭铿在堯帝時就已經與舜一起輔助堯帝治理國家,是傑出的政治家。孔子說:“(堯)舉舜、彭祖而任之,四時先民治之。”(《大戴禮》)。這代彭祖曾獻雉羹救了堯的命,被堯封于彭地,尊之為“祖”,成為烹饪始祖。前面說過,他可能在壽山骨刻留下了探索發明文字的痕迹。夏代彭祖彭壽也是政治家,還是軍事家,幫助夏禹治國,幫助夏啟平叛,夏禹感慨地說:“皇天哀(可憐)禹,賜以彭壽,恩正夏略。”(《涿冢周書》)《竹書紀年》記載:(啟)十五年,“彭伯壽師征西河,武觀來歸(歸降)”。彭祖已被封為伯爵,建有大彭氏國。商代前期彭祖彭考,仍為伯爵,仍是軍事家,幫助商王多次平叛。《竹書紀年》記載,河亶王三年“彭伯克邳”,平定邳人之亂;五年“彭伯、韋伯伐班方,姺人來賓”,祖丁王再次“命(任命,封)彭伯、韋伯”。《史記》也确認“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楚世家》)。商代後期,商王害怕大彭氏國過于強大,才取消了大彭氏國和侯伯封号,把末代彭祖老彭降為大夫,封為守藏史,留在宮中。《錢氏家乘》說彭祖“在商為守藏史,為大夫”,“世稱老彭”。
(二)末代彭祖老彭是發明甲骨文的商王智囊團成員中最重要的成員
末代彭祖老彭是發明甲骨文的商王智囊團成員中最重要的成員。
首先,彭祖是這群巫漢中待遇最高的人。因為彭祖有系統的養生長壽之道,商王要獲得彭祖長壽之道,于是“王于掖庭立華屋紫閣,使祖居之,問延年益壽之道”(同上)。
其次,彭祖擔任了智囊團中的要職——“守藏史”。守藏史是國家檔案館館長,保管當時的國家檔案——占蔔過的甲骨,随時供商王查閱,向商王解讀上面的甲骨文字,驗證巫師們的預言。因而他一定通曉當時所有的甲骨文字。而當時還沒有甲骨文學校教學甲骨文,要能解讀所有的甲骨文,必須是親自參與了甲骨文的發明。所以,彭祖一定參與了當時全部甲骨文字的發明,否則無法解讀解讀當時所有的甲骨文。由此看來,他也是智囊團的總管,當時甲骨文發明的總負責人。所以,雖然甲骨占蔔者——貞人都要在甲骨上刻上姓名,但作為負總責的彭祖便不刻上自己的姓名。
最後,彭祖及其後人的占蔔可能最準的。武丁王要獨占彭祖長壽術,先是不準傳播,誰傳殺誰,後來陰謀消滅彭祖,彭祖聞訊潛逃,率族人離開彭城。但商王仍讓彭祖後人留在智囊團中占蔔,可見商王認為彭氏占蔔最準,不可離開。此時,彭祖後人已不當守藏史,不是總管了,占蔔必須刻上自己的姓名了。據統計,貞人(占蔔者)“彭”出現70多次,而其他幾十個貞人最多的也隻出現40多次。由此可知,即使在彭祖離開後彭氏仍占智囊團首位,可見彭祖此前在智囊團中的首要地位。
(三)一些古文字符号反映了彭祖的生理特征,行為特征和特有的思想觀念
一些古文字符号隻有彭祖們——彭祖及其族人、後人或受其影響的巫師才能夠發明,因為這些古文字符号反映了彭祖的生理特征、行為特征和特有的思想觀念。
譬如圖(1)、(2)是可能族徽符号,可能是彭祖族徽。圖(1)把耳朵反常地畫到頭的上方,便是為了突出彭祖的生理特征——耳大。據《山海經》記載,彭祖家族族人逃離徐州後,其中一支隐藏在山東隐姓埋名,任意為姓。他們耳大垂肩,修練導引術,“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柔若“無骨”。所以其人被外人稱為“無骨子”——柔若無骨的人和“儋耳之子”—— 耳大垂肩的人的後代;其地被外人稱為“儋耳國”,“儋(耳)”便是耳大垂肩之意;又被稱為“流黎國”,“流黎”就是柔利,柔軟利索。彭祖後裔老子的名字也叫“耳”、“聃”、“儋”,“儋”、“聃”,都是耳大垂肩的意思。
圖(1)、圖(2)還反映了彭祖的行為特征——修練導引養生術:“吹呴呼吸”,“導氣令和”。
首先,畫的都是練導引術站樁功的姿勢。
其次,頭部都隻畫了口加以突出,而口兩側都畫了一正一反(一陰一陽)兩個“氣”字,來表示口不僅是服食(吃藥飲食)養生的器官,而且與鼻一起是導引養生中“吹呴呼吸”的關鍵器官。“呼吸”可以隻用鼻,而“吹呴”必須要用口:先用鼻深吸氣,再用口按不同口形和聲音吐氣,便可起不同的生理調控作用,這就是“六字訣”(吹呼唏呵噓呬)調氣導引法:“鼻中引氣入,口中吐氣出”,先“大吐”幾十遍,再“細吐”幾十遍;吐氣時若患心冷病,氣即“呼”出;若熱病,即“吹”出;若肺病,即“噓”出;若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唏”出;若腎病,即“呬”出;“若有病,依此法恭敬用心,無有不差(痊愈)”。這是唐代醫聖、活了一百多歲的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述的彭祖導引術之一。他認為這是“要方”——重要處方,價值千金,可備急用。
再次,圖(2)手下、足下都畫了一個短橫,也代表氣,表示人不僅可憑口鼻吹呴“呼吸”空氣,而且人體可以通過肌膚尤其是“三心”(天門頭頂心、地門腳底心、人門手掌心)“呼吸”陰陽“元氣”——紅外線等能量,“内氣外發,外氣内收”。這是現代有些人不能接受的觀念。而彭祖有這特有的觀念,并形成了特有的調氣導引方法。“彭祖曰:……閉目存思,想見空中太和元氣如紫雲成蓋(傘狀),五色分明,下入毛際,漸漸入頂,如雨初晴雲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腦,漸漸下入腹中,四肢五髒,皆受其潤,如水滲入池……斯須(一會兒)即覺元氣達于氣海(在腹部),須臾則自達于湧泉(足底心),則覺身體振動……名為一通”,如每天練到三五通,“則身體悅怿(輕松愉快),面色光輝,須毛潤澤,耳目聰明,令人食羨(胃口好消化好),氣力強健,百病皆去”。這也是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的記載。
再如圖(3a)是“異(異)”的古文字形。中國第一位文字學家東漢許慎沒見過古文字“異”,隻見到篆體“異(異)”字,便說:“異,分也。從廾,從畀。畀,予也。” (《說文》)
現代古文字學家楊樹達不同意,說是“甲文‘異’字作人頭上戴物、兩手捧之之形”, 就是說,上部的“田”表示頭所頂戴的東西,雙手捧住了頂戴的東西,所以“異”是戴物的意思。(《積微居金文說》)。古文字學家羅振玉又不同意,說“異”是“象人舉手自蔽形”(《增訂殷墟書契考釋》),就是說,上部的“田”不是頭上頂戴的東西,而就是頭部,舉起雙手是為了遮蔽頭部,所以“異”是遮蔽的意義。
但是,有些“異”字中,雙手并沒有舉過頭部捧住“田”或者遮蔽“田”,而是在頭的側部,甚至在頭的下邊;有些“異”字中,雙手雖然舉過頭部,但是是高舉過頭,也并沒有捧住“田”或者遮蔽“田”。再說,“異”字也沒有頂戴或遮蔽的意思。我們認為,不能孤立地看單個字形,而要把多種字形聯系起來看。我在圖(3a)中把幾種“異”字排列了一下,可以看出畫的是雙手從頭下到頭側到頭上,再從頭上到頭側到頭下,反映了彭祖動态導引術中的“捧氣灌頂”(圖3b)的方法:雙手掌心向上擡起,采“日月精華”或天之“元氣”;再雙手掌心向下,引導“外氣内收”,從天門頭頂心進入頭部;再雙手向下落,導引“元氣”下行。這是彭祖“異能之士”特有的導引行為,是與常人不同的行為,也反映了與常人不同的思想觀念——認為可以導引“外氣内收”。與衆不同故為“異”,特異,奇異,怪異,特别的,不同的,不平常的,可以引伸為分開。這才能對字形給予合理解釋,才能把字形與字意結合起來,也才能解釋得通本義與引伸義的關系。
又如圖(4)、(5),一個畫雙手捧太陽,一個畫雙手捧月亮,便反映彭祖們“采日精月華”的思想觀念。如圖4“揚(揚)”字,常人造字會畫手把東西揚起來,而古文字卻畫雙手捧太陽,采集太陽能量。然後在“祝”時再發出去給人“治病”。“祝”是巫師的一種“治病”方式,口中念念有詞,舞動雙手發出“氣”。圖(6)“祝”字便畫了這種狀态,那雙手前方的虛線(點)就表示從手中發出的“氣”。
另如圖(7)、(8)“光”字,畫人頭上冒火 ,表示“内氣外發”,能發出能量“光”。“光”為什麼不用日月星燈加射線表示光,而用人頭上冒火表示光呢?圖(8)第一個“光”字上部既畫向上的箭頭符号,表示“内氣外發”,又畫向下的“八”字符号,表示“外氣内收”。 。第三個“光”字上部隻畫向上箭頭,表示“内氣外發”。第二個“光”字上部,隻畫“八”字符号表示“外氣内收”。第四個也隻畫“八”字,沒有箭頭,隻表内收,手也向下。
現代一些人認為這樣解析不科學,他們據圖(7)第五個符号認為“光”字是畫的古代的燈具:銅人雙手托銅盤,盤中放油點亮。這是錯誤的。商代還沒有燈。(詳見《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據》)
過去的甲骨文專家不知道彭祖參與發明了甲骨文,不注意甲骨文發明者是一群巫漢,有與衆不同的行為和思想,不了解彭祖的生理特征、行為特點和特有思想,因而無法正确解讀一些甲骨文字,隻能盲目猜測。
(四)古文字符号中儲存的彭祖的思想觀念影響了三千年的中國文化
彭祖們不僅發明了真正的文字,而且在文字符号中儲存了他們的思想觀念,甚至是思想體系。這些思想觀念有些是他們特有的,而更多的是華夏先民共有的,它們成為中華文化的遺傳基因,華夏文化的靈魂,影響了三千年的中國文化。所以,他們的代表人物彭祖才稱得上“文化始祖”。而倉颉即使發明幾個字符,卻沒有留傳下這麼豐富的思想,這麼影響幾千年的思想,所以不能稱為文化始祖。
如“元”、“氣”等字反映了“元”是生成天地、萬物、人的本源物質,蘊含了以元為本、人天同源的唯物思想;“化”、“申(神)”等字反映了陰陽由矛盾到合和生成新事物的辯證思想,也即以“化”為本、陰陽合和的思想;“天”字反映了以人為本、人天合和的和諧思想;“中”、“庸”等字反映了中庸平和的行為準則;“和”、“諧”等字反映了以民為本、官民和諧、和在民生、諧在民主的思想; “衆”、“仁”、“愛”等字反映了以公為本、社會和諧,以仁為本、人際和諧,以愛為本、夫妻和諧家庭和諧的思想,“邑”、“邦”、“國”、“武”等字反映了以和為本、國際和諧的思想;“文”字等反映了以心為本、身心和諧的思想;“養”、“異”等字反映了以服食為基礎、以導引為關鍵的養生思想……(詳見《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據》)它們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
(五)彭祖們中彭祖對後代的影響最大
古文字的其他發明者都已湮沒在曆史中,而彭祖影響了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佛家如來、神醫扁鵲和華佗、醫聖陶弘景、藥王孫思邈……(詳見《東方先哲老子與彭祖》、《東方智者孔子與彭祖》、《和平主義者彭祖與墨子》、《東方Buddha如來與彭祖》、《藥王、醫聖、神醫與彭祖》)彭祖文化影響及于道、佛、儒、醫、武、俗各界,至今仍有影響,仍可造福人類。
所以,中國真正的文字、真正的文化是由中國第一代文化人、殷商後期的一群巫師——彭祖們集體創造的,彭祖不僅參與了創造,而且是他們中最重要的成員、最傑出的代表、對中華文化最有影響力的人,因此彭祖當然地成為華夏文化的始祖。
“字祖”與“文化始祖”
我發布了《文化始祖倉颉與彭祖》,現在做一點補充與修正。
我的題目是“文化始祖倉颉與彭祖”,這是有歧義的病句。它似乎說時隔一兩千年的兩人都是文化始祖,這是不可能的。它又似乎說“文化始祖倉颉”對彭祖的影響。而其實文章中認為,倉颉是傳說中的、一般人公認的“文化始祖”,卻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一般人并不熟悉的彭祖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
現在我加以明确區分:倉颉是字祖,彭祖是文化始祖。
因為我的“文化始祖”的标準首先是:他必須是中國真正的成熟的系統的可以造句成文的漢字的發明者的代表人物。我在文章中論證了漢字發明的過程。漢字的發明,經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漫長的探索過程。五千年前,黃帝時代,進入探索初期,發明了文字樣符号——陶刻文,倉颉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約四千年前,堯帝時代,進入了探索中期,發明了接近甲骨文的準文字——骨刻文。始彭祖篯铿可能參與了骨刻文的發明,因為裡面有“篯铿拜祖”、“彭祖長壽”的記載,反映彭祖到骨刻文發明地——山東首陽祭拜了樣子像男性生殖器的石祖。三千三四百年前,進入了探索後期,一群巫漢才發明了真正的成熟的系統的可以造句成文的文字——甲骨文。末代彭祖老彭就是其代表人物。所以,倉颉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但是,他是最早的漢字發明者的代表人物,所以,可以稱為“字祖”。
說彭祖是文化始祖,除了他是真正的成熟的系統的可以造句成文的漢字發明者的代表人物以外,還涉及文化始祖的另外幾個标準。
他必須開創以文字為載體的狹義文化。毛澤東肯定彭祖開創了養生學,是中國第一位養生學家。其弟子記錄其言行成為《彭祖經》傳世。後來孔子的弟子繼承了這一做法,記錄孔子的言行成為《論語》。《彭祖經》是已知的最早的著作。傳說彭祖學習過許多書,這是不真實的,因為彭祖之前沒有文字,也就不可能有著作。而且漢字本身就是豐富的漢字文化,其中蘊含了中國文化的靈魂——追求全面和諧的思想觀念,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它也是彭祖文化的靈魂。(詳見《中國文化的靈魂——與季羨林先生商榷》)幾百年近千年以後的老子、孔子、墨子等人繼承、發展了漢字文化蘊含的中國文化的靈魂,也是彭祖文化的靈魂。(詳見《東方先哲彭祖與老子》、《東方智者彭祖與孔子》、《和平主義者彭祖與墨子》)漢字文化、彭祖原始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創始文化,諸子百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墨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本土文化的三根支柱。(詳見《衆星拱月緣彭祖》、《墨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三大基礎文化之一》)
他的文化必須對後代有較大影響。毛澤東肯定彭祖在曆史上有很大影響。
事實上,漢字的發明有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
從各地出土的文物看,在古陶器上出現過個别的、零星的、不能組詞造句的文字樣符号——“準文字”,可以稱為陶刻文。這些表明,各地不少人都作過發明文字的嘗試、探索。也許倉颉是試圖發明文字的第一個探索者,或者是這些初期探索者的總代表。因而倉颉隻是漢字發明的初期探索者的代表,而不是真正漢字發明者的代表,并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
後來人們繼續探索,發明了骨刻文。山東昌樂發現了4000年前的骨刻文(詳見《彭文通訊》56期丁再獻的《首陽山岩書和崇山石祖林與壽光51号骨刻一脈相承》),其中壽光骨刻51号被稱為“彭翦(籛)拜祖”。
它右邊用線條畫一個跪着的長壽老人,被認為是彭祖,名翦即籛;左邊畫男性生殖器陰莖和陰囊,被認為是“祖”字,指的是山東崇山石祖林的“石祖”,它們是像男性生殖器的石柱,成為當時性崇拜的對象。那時已經脫離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男性才能稱為“祖”。
所以,它由一個人物像和一個男性生殖器像兩個圖畫形象組成,可能表達“彭翦(籛)拜祖”的意思,其實還是圖畫,還沒有形成四個獨立的文字“彭”、“翦”、“拜”、“祖”,因而也很難确定那個人一定是彭祖,這是圖畫的局限性。但是那男性生殖器圖像有了象征性的“祖”的“字義”,成為了相對獨立的符号,是“準文字”。它到甲骨文中簡化為符号性的獨立的文字“且”,就是最早的“祖”字。(圖b)。這類似于用女性生殖器形象發明了“也”字。所以,“她”當然有“也”,“他”也離不開“也”。天陽地陰,天是老公,叫“天公”,地當然是老婆,也是“女人”,自然“地”字也有“也”。
壽光59号上面倒真有一個與甲骨文相似的“彭”字,圍繞“彭”字有大大的類似于甲骨文“長”的字,表達“彭祖長壽”的意思,但是還是圖畫,而不是文句。
這種骨刻文是在圖畫和文字、陶刻文和甲骨文之間的過渡性文字,具有明顯的圖畫特征,還沒有組詞造句能力,但是有些已經是符号性準文字,或者為圖畫的符号化奠定了基礎。甲骨文進一步減少圖畫性,增加符号性,某些字可能借鑒了骨刻文。
壽光51、59号顯示,四千多年前的骨刻文,出現于彭祖已經封彭稱祖的時代,反映了彭祖的活動——到彭城北邊的山東崇山朝拜石祖林的“石祖”,表達了彭祖長壽的意思。這顯示,從彭祖封彭開始,漢字發明的探索已經進入中期——過渡期;始彭祖籛铿有可能參與了這一探索,而且有可能是自己刻了壽光51、59号,以志紀念;這種骨刻,也為後來以龜甲獸骨為文字載體,在龜甲獸骨上刻甲骨文進行了“預演”。
從倉颉開始進行了幾百年的初期探索,經過彭祖封彭以後的一千多年的中期探索,到殷商後期才由一個群體集體發明了真正的漢字。
他們是殷王的智囊團成員,他們幫助殷王作出決策。他們是一群巫師,通過占蔔,揣摩“天意”,作出預言,幫助殷王下決心做或不做某件事,或者幫助殷王假借“天意”壓服反對者。如盤庚為了使商朝中興,想遷都到河南,但遭到群臣反對。盤庚就讓巫師占蔔出“天意”:遷都大吉。盤庚就以不可違抗的“天意”壓服了群臣。
這些巫漢占蔔時先将烏龜的腹甲或者牛的胛骨正面磨平,再在反面鑽鑿使之厚薄不勻,然後放到火上燒烤,龜甲獸骨因為厚薄不勻而受熱不均從而産生裂紋。他們把這裂紋說成是上天示意的征兆,根據它說出“天意”,作出預言。殷王要他們對所作的預言負責,事後要進行驗證,但是口說無憑,就要求他們用符号把預言記錄下來——刻在甲骨上。這些符号就被後人稱為甲骨文,至少已經造出了4000多字,可以組詞造句了,也已經形成了文句,甚至文段、短篇文章。甲骨文成了中國最早的數量衆多的、系統的、成熟的、可以組詞造句的、通用的真正的文字,中國從此有了真正的文化,這群發明漢字的巫師成了中國第一代文化人。
這當然還隻是一家之言,有此一說而已,是否公允,還有待評論。不要光看結論,要看論證、論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