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絲線吊葫蘆,明英宗朱祁鎮裕陵地理格局

文陳益峰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皇後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1、明英宗朱祁鎮簡介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漢族,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後孫氏。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統。主少國疑,國事全由太皇太後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内閣”主理朝政,發動麓川之役,導緻綜合國力耗損。正統八年,正式親政,勵精圖治,寵信王振,導緻宦官專權。

  正統十四年(1449年),禦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發生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孫太後聯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稱帝,赢得北京保衛戰勝利。後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策動奪門之變,廢景帝朱祁钰,殺少保于謙、名将範廣,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複位稱帝,改元天順。

  天順八年(1464年)病逝,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廟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先後陪同考察的徒弟:梁繼文(江蘇鎮江)、朱江(重慶石柱)、陳文、姬常勇、王洪超、鄧習紅、郭宇(上海)、胡文超、林敏(重慶合川)等人。

天壽山橫開大帳,數十裡,腳下出脈無數,如雲錦拖出,右帳腳下結穴裕陵

裕陵前後左右,崗阜林立,環抱穴場,不受風吹,四山雲從,前迎後送,大貴之象。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皇後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寝。明英宗朱祁鎮,去世于天順八年正月十六。裕陵始建于天順八年(1464年)二月二十九日,太監黃福、吳昱,撫甯伯朱永,工部尚書白圭,侍郎蒯祥、陸祥奉命督工。參加營建的軍民工匠共達8萬餘人。

正面遠看天壽山腳下的裕陵

絲線吊葫蘆穴,過峽左右,有扛有夾,護衛周密,兩邊扛夾之山成形,如金箱、玉印夾護。

裕陵蔔選在石門山南麓,天壽山西峰腳下。天壽山腳下大龍,已經使用完畢,所以第五個皇陵下葬,隻能使用小龍。

筆者長期酷愛地理技術,十餘年來,所有的精力都在研究地理的路上。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專一行。總是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地理技術,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很多同行以為,一旦多提幾個問題,一旦有迷惑,就是不得真傳,這是滑稽可笑的。不願意提問題,不願意換個角度思考,所研究的學說,怎麼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這些年,長期在山裡行走,有時候一個人,有時候有徒弟跟着,遭受過很多白眼和辱罵,被狗咬過,被村民驅趕過,但是心中那份堅定的信仰,越來越堅實。隻有這份崇高的信仰,才能支撐我一直走下去。

穴後束咽起頂,開口結穴。過峽之脈,逶迤嫩巧、活動悠揚,如藕斷絲連。形如豬尾巴,皇家點穴,常常使用豬尾巴的氣脈,但是這是次選的龍脈。真正的大龍,常常不講究跌斷過峽,隻講究龍勢悠遠雄壯。反而過于巧嫩之龍脈,有矯揉造作之嫌,力量不大。

江西的民間風水師,廖文政家族,因為号稱楊公傳人。曾經被選入明廷,對皇陵蔔選提意見。但是後期表現來看,其技術水準,非常不理想,對皇家基本沒有産生影響,非常可惜。

廖文政依然是民間江湖神吹的作風,直接對明朝皇陵基本持否定态度,上來就忽悠皇家遷墳的态度,批評大量皇陵蔔選不好。其對裕陵評價:裕陵一山一水,所聚來脈不明,四山不顧。從其對皇家陵寝的評價,可見其專業水準非常糟糕。皇家的蔔陵思路,他沒有搞明白,就貿然全盤否定集體的智慧。廖文政的基本思路,還是在看大局的青龍白虎,沖射等一些簡單的民間技巧,加上江湖流傳的喝形、理氣、做法、日課等伎倆。

江湖流傳的喝形、理氣、做法、日課等伎倆,在皇家沒有留下一點點影子。皇家根本上看不上這些伎倆。廖文政回來撰寫的行程錄,号稱在皇家縱橫,但是正史記載:廖文政入京第二年,吏部說,按慣例想給他一個試用欽天監博士(試用從九品欽天監低級官吏),明世宗嘉靖皇帝直接否定,根本上沒有對其多麼欣賞和重視。

皇家的陵寝,每一次都是召集欽天監、精通地理的文官和全國最精銳的地理名師等數十人,反複篩選,反複斟酌的結果,是當時條件下的最優選的結果。皇家對自己的陵寝非常滿意,除了清道光寶華峪皇陵進水而遷墳,基本沒有出現過一次遷墳的事件。皇家每次聖谕,都是對皇陵充滿了滿意和認可,而不是想着遷墳。

窮苦老百姓很難理解:連續富貴幾百年是什麼狀态。民間風水師,依然是老思路,不論誰家祖墳,隻要不合自己口味,就忽悠人家遷祖墳。筆者見過幾個富貴家庭,被民間風水師忽悠遷墳,批評這不好,那不好,被遷墳,而大禍臨頭的。

近看絲線吊葫蘆穴,穴後氣脈如絲線,過峽短小,粗細變化明顯,蜂腰鶴膝,非常細嫩靈巧

結作将成、身必先轉。石門山腳下轉身開局開面結穴,開面地步廣闊,為皇家大地格局的重要特征

穴後氣脈微微隆起,脈上有巨石凸起,穴山自開兩手,左右抱穴。裕陵工程進展很快,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地下玄官建成了。天順八年五月八日,奉英宗皇帝梓宮人葬;六月二十日,陵寝工程全部告竣。陵園從營建到完成,僅用了近四個月的時間。裕陵的建築曾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繕。民國年間,祾恩殿在戰亂中被拆毀,祾恩門則于民國六年(1917年)被焚。陵墓建築的地基早已經經過多次修複,地基移動較大,其坐向,很難精準測量。

穴山自開左手,重重回身為虎砂,左側借外山回身為龍砂

側看裕陵,氣脈拖下平崗結穴

遠看,天壽山腳下的裕陵,首陵為長陵,其次是獻陵和景陵,然後就是裕陵。皇家的地理名家,在天壽山陵區,按照地理最好的穴位,首先蔔選最好穴位。一個陵區,選幾十個皇陵,幾十個穴位,這是古法。民間一個村子,自古以來,下葬幾百個墓地,這是古老的規矩。天壽山陵區穴位衆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民間很多神吹,常常說一個縣就幾個寶地,這是典型的神吹。每個縣每年出現的人才數十個,年年不絕。相反,那些神吹胡說,所說的寶地周圍,常常一個像樣的大學生都沒有。

遠看裕陵,龍脈比較短小相比長陵、獻陵、景陵,有很大差距,但是與華北其他地形相比,依然非常難得

遠看天壽山腳下的皇陵

穴後鳥瞰明堂和朝山,穴前沒有發現明顯的朝山和秀峰。朝山為巨門土星,偏對左側。陵寝基本上自然順氣脈坐向。沒有故意歪歪斜斜一點點。

現場測量裕陵的祾恩門,坐23度,向203度。地盤醜山未向兼癸丁7度,乙醜乙未分金。坐牛宿五度,向鬼宿二度。但是這個數據,沒有太大的專業價值,經曆五百多年的滄桑,建築坐向有三五度的誤差,很正常。

裕陵祾恩門,在清乾隆年間修繕時,被拆大改小,縮小了尺寸。再建祾恩門的台基架在原有的明代台基之上,呈疊壓之勢。

天弧天角龍欲渡,蜂腰鶴膝龍己成。一般小龍小地結穴,常常有蜂腰鶴膝的特征。真龍大地結穴,少部分是大龍結穴,更多是氣色興旺,而形巒隐晦之地。

後面散漫而來、則以成星為貴。穴星端正秀麗,起正體木星。

大斷過峽,束咽起頂,起貪狼為穴星,開口結穴

面前玉案若橫遮,更有應龍當面起。請君下穴細裁量,不久子孫官爵至。真龍結穴,左側龍砂回身過堂做案山,關鎖内堂真氣。

龍抱虎,似開弓,平洋山谷一般同,東朝水返歸東去,下了其家福祿榮。

一路牽連而至、則以跌斷為奇。

皇陵多采用順水局。來龍悠遠,龍勢強健,穴場周圍四山周密,内局水口關固,水雖去,而戀戀不舍,回頭顧穴

裕陵左側龍砂,星峰疊疊,如印如笏。印笏如生龍虎身,才子英雄壓萬人。

正面遠看裕陵,龍脈從後方入首,頂對來脈,撞背結穴,皇家帝陵多是采用直龍結穴。

青龍抱白虎,家裡人無數。孝順好兒孫,能文又能武。

龍脈頓跌曲折,脈清星正,到頭開門立戶,四山圍抱,自然結一大地。

龍虎相交繞過宮,赀财易發永豐隆。皇陵選址,特别重視局勢,大局山水大聚,小局四砂拱衛。

近處側看祾恩門的牌匾

側看神道碑亭

正看裕陵

三路單孔橋後,回看明堂合神道碑亭

側看陵前的三路單孔橋

側看神道碑亭

正面看裕陵,穴後緊接氣脈立穴,皇家一般不考慮後面枕對高山秀峰,關鍵還是葬乘生氣。後面枕對的地方,有凹風、也有溝渠、甚至沖射,這些他們都覺得不重要,關鍵是氣脈真。穴上不被水沖、水淹,就沒有關系。

側看裕陵的明樓,右後方有貴人峰聳立

2、結語——不要輕易否定人家祖墳,要客觀冷靜觀察

很多讀者留言,對皇陵的蔔選很不滿意,也不想研究。很多師傅去皇陵轉了一圈,就走了,内心真的看不上。覺得皇家被欽天監和精通地理的文官忽悠了,如果民間高手親自去蔔選,不可能選這樣的地形,看啥也不合自己的口味。廖文政自稱曾經被請去參謀皇陵,看完皇陵,很不滿意,恨不得把多半皇陵遷墳。

這些喜歡遷人家祖墳的惡習,自古有之。大量民間地理先生,過得是最窮苦的日子,說的是最神奇的話語。筆者見過幾個富貴的朋友,清名師去看祖墳,都是不滿意為主。現實發家的祖墳,真的長得不标準,也不合大師那些神神叨叨的祖傳秘訣,所以大師很不滿意。

即使遇到不滿意的祖墳,也就将就,不能随意搬遷,隻是以後下葬,再選寶地。

筆者見過一個首富,楊氏,資産數十億,請了幾個地理高手,前去查看祖墳。其祖墳在山溝裡,前面案山數百米高,看啥啥也不是,僅僅是溝邊一個土台而以。高手們,商議了一個結論:四山逼壓,龍虎不護,向口犯八殺,為大兇的祖墳。

楊氏聽後,吓傻了,直接遷墳,後移一百米,明堂也有了,龍虎也有了,滿以為萬事大吉。結果遷墳當年,其姐姐車禍去世,自己也深陷牢獄,數十億的企業,灰飛煙滅。大師依然狡辯,說沒有嚴格按他的日課遷墳,錯了五分鐘,才有此禍。

所以信仰地理是對的,對人至少沒有壞處,常常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是聽信神吹忽悠,聽信極端偏執的江湖先生忽悠,胡亂折騰,無事生非,一驚一乍,不但得不到地理的好處,反而得到更多的災禍。

全文完。

作者:陳益峰,男,著名地理師傅,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碩士研究生,先後在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園林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工作。長期從事傳統地理學的實踐、考察等研究工作。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