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窮人、富人和中産階級的現金流走向
不管窮人還是富人,我們都被金錢包圍着,都主動或被動地接受着它帶來的或喜或悲各種情緒,但是有多少人關注過金錢本身的特質以及它的流動性?換句話說,我們都想擁有更多的錢,想駕馭錢,那麼錢到底長什麼樣?有什麼性格脾氣?這些我們了解多少?
大家應該都聽過“萬元戶”、“百萬富翁”、“億萬富翁”這些叫法,好像大家認為那些人在那個時間擁有了那些錢之後就不會變化了,錢就留在他們那兒了。但真相是什麼?錢一直在流動,富人會讓更多錢流進自己口袋裡,而窮人會讓錢從自己口袋裡流走。
清崎說每個人都在參與着金錢的流動,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要去關注自己的金錢動向。清崎畫出了窮人、中産階級和富人三個階層各自的金錢流動圖表,就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第84-85頁,我們一起看一下。
下面是一個窮人的現金流圖:
大家看窮人的現金流圖,“收入”進來以後直接變成“支出”流出去了,就是掙多少花多少。其實我們很多打工者就是這樣的,收入的進項隻有工資,每月的工資剛剛夠衣食住行的日常消費,這一階層在今天中國或是美國社會中所占的比例都在下降。
窮人的錢好像在做直線運動,前門進來後門出去,人隻是錢的一個過路處,不給它帶來任何增益。
下面是一個中産階級的現金流圖:
從圖上看,中産階級的現金流跟窮人的最大區别是,“收入”進來以後繞了一圈,繞到負債上去了,通過購買負債形成“支出”流出去。
大家仔細注意一下這些記錄着金錢流動走向的圖表,資産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其實它們就是我們的财務報表,與金錢有關的交易、交互、流動都會被記錄在其中。這些記錄的意義是什麼呢?考古發現,古迹遺址上的文字符号當中有很大比例是跟交互有關系的,而我們在社會活動中留下的各種痕迹都有可能變成金融的手段,比如正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日常的搜索、浏覽記錄,甚至是一句話都會成為平台推薦商品的依據。
交易交互的記錄和記賬就是金融,金融通過這種記賬方式不斷的找到更多讓金錢流動、增值的事物。所以記賬會促成金融業的發達,而金融業發展又會促使交易、交互、選擇的發生更豐富,進而促進社會财富和可能性的增加,最終促成文明的進步。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大數據時代富豪榜上排在前頭的都跟互聯網有關,因為他們掌握着無數人的生活記錄,這些數據都會成為産生财富的資源。
說回中産階級,美國的主流社會群體就是中産階級,中國也在形成更多的中産階級。中産階級大部分都是受過教育的,他們通常比窮人讀了更多的書,有更多的知識,從事着更高收入的工作,所以他們希望擴大自己的選擇權利。中産階級希望借助金錢的力量來幫助他擴大選擇的權利,所以他們的現金流會先拐到“負債”那裡再變成支出。
舉個例子,兩個同樣25歲的年輕人,一個因為家裡困難,初中上完就回家種地了,他可能一個月就掙2000塊錢,但是他一個月的花銷也就2000塊錢,雖然沒有落住錢但過得很舒服,如果買彩票中個大獎突然有錢了他還不知道該怎麼花呢,這是窮人。另一個年輕人在城裡上了大學,見過了世面,不願再回農村,他認為城市裡才不會埋沒自己的才華,自己的生活應該比沒讀完書的同伴更體面,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應該體面,這就要花很多錢。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辦?自己有信用啊,有穩定的工資收入做擔保可以去銀行貸款,買車買房,去旅遊,等等。這個靠貸款完成的支出可比他的收入高太多了,所以分散到了往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這樣的結果是什麼?最好的結果是他努力工作保證收入不減少,維護好自己的信用,需要更多錢時還可以去貸款。比較慘的是如果他長時間不能工作,也沒有别的收入,貸款不能按時還,那可能要違約,要賠很多錢,最終要破産,一無所有。這樣看來好像比那個留在村裡的過得還慘。
羅伯特·清崎認為美國那些中産階級到頭來都要淪落成窮人,因為他認定了美國的“401K計劃”不靠譜,中産階級為養老存儲的錢早就被少數人透支了,那些債務又被包裝成一代又一代的金融産品售賣出去,而泡泡總有被戳破的時候,到那時候很多人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下面是一個富人的現金流圖:
富人的錢是怎麼流動的?他的收入是從資産負債表裡邊的資産那兒來的,支出也是從資産那裡來的。富人和中産階級的區别是,中産階級把工資收入通過銀行以按揭的方式放大,然後變成消費支出;富人會先用收入購買資産,再用資産收益去消費支出,這樣的結果就是中産階級滿足了消費需求後什麼都沒剩下甚至留下了負債,而富人得到了可以繼續産生現金流的資産;此外,由于是通過公司進行交易,富人在收入和支出的過程中還比中産階級少繳納許多稅金。為什麼公司行為就比個人行為交稅少?因為政府鼓勵金錢通過公司進入市場,活躍市場,增加就業。
清崎把金錢的流動性,即金錢的本來面目,通過财務記賬的方式給大家呈現出來。而且他把金錢的流動性跟窮人、中産階級和富人三個階層的人群結合在一起,更為直觀。我們大家可以對照圖表反思一下自己與金錢打交道的方式,看自己現在處在什麼位置?如果期望成為富人,那麼應該怎麼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02
金錢不能讓你富有
羅伯特·清崎在書中第二章強調我們要關注自己的财務,學習财商知識,要當金錢的主人而不是為金錢工作的奴隸。我們需要通過選擇來購買資産,讓資産帶來的現金流去解決自己的消費支出問題。
但是由于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中國一直存在着一個很重要的影響人們與金錢打交道的因素——面子。我們總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為了面子有時候甚至不惜打腫臉充胖子去做出一些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消費行為。比如你去買衣服,衣服你試過了,但是太貴,不打算買,店員卻一直親切周到地為你服務,介紹它的好處,你最後抹不開面子還是買了那件衣服,結果可能你之後一個月生活都很拮據。而經過财商訓練和知産集習,你再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會對這個現象産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多角度的認識,從而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選擇。
1、财商或能保住你的富有
清崎在書中第77頁提到一個籃球運動員的故事:“一個年輕的籃球運動員,一年以前還擁有幾百萬美元,可現在,僅僅29歲,卻隻能在一個洗車房幹報酬最低的活兒。他說他的朋友、律師和會計師拿走了他的錢,他因為在擦車時拒絕摘下總冠軍戒指,被洗車房解雇了,這樣他的事才成了全國性的新聞。籃球運動員抱怨洗車房,說自己在艱難地工作并受到歧視,他還說那枚戒指是他唯一剩下的東西,如果把它拿走,他就會崩潰。”
清崎一再強調錢不能讓你富有,沒有财商,不懂得金錢的流動規律,那麼不管你某一段時間擁有多少金錢,很快它們都将不屬于你。老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沒錢了,這種曾經的富人會過得比一直貧窮的人更難受,因為貧窮的現實處境裡他們還保持着富有時的生活習慣,心理落差太大了。我就遇到過一個山東的老闆,原來是富商,現在負債累累,住的地方很簡陋,說起來就掉眼淚。所以清崎一直反複強調錢不能讓你富有,懂得金錢背後的思想和智慧才能保住你的富有。
我們需要明白,錢代表着選擇的權利,本來有錢沒錢你都擁有選擇權,但金錢會擴大選擇的權利,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為利益而争來争去。金錢的光芒是如此閃耀,以至于很多人會直接撲向金錢,而忘了金錢的智慧,忽略了如何去駕馭金錢成為金錢的主人。
清崎在86頁再次說道:“有更多的錢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可能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錢往往能暴露人性中那些可悲的弱點,并凸顯人們的無知。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有一些人在忽然得到一大筆意外之财,比如遺産、加薪或買彩票中大獎之後,不久又陷入财務困境的原因——即便他們的财務狀況會比之前好一些。錢隻會讓你頭腦中的現金流的模式更加明顯,如果你的模式是把收入都花掉,那麼最可能的結果是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增加支出。正所謂'蠢人用蠢錢’”。
一個人如果沒有财商,沒有自我建構的意識,沒有思想,清崎就認為這個人是蠢人,而被他支配的錢也是蠢的。我們再回到剛才講的那個運動員,更多的錢并沒有幫助他走向财富自由之路,過上更有體面有尊嚴的生活,反而變成了他的噩夢。
這麼看來,窮人比中産階級似乎過得更好。中産階級比窮人有更高的财富起點,便也有了更多的欲望,能從銀行獲得貸款也就背負了還貸的壓力,他們是享受着比窮人更好的物質條件,但也比窮人承受了更多的精神壓力,年輕一代的中國人消費觀念越來越接近這種所謂的中産階級——借錢消費。傳統的中國人是怎麼處理錢的呢?我有多大的能力掙多少錢就花多少錢,能省就省,一定要有儲蓄,給自己留條後路以備不時之需。從現金流的角度來看,這是清崎認為的窮人的生活方式。
窮人的生活方式極度地降低了物質需求,因此不利于刺激生産,激活市場,搞活經濟,但稍微滿足了窮人對安全感的需求。中産階級的生活方式中欲望和需求會野蠻生長,刺激商品生産、金融信貸産業的野蠻生長,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但也給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因為中産階級一旦失去工作失去工資收入就面臨着破産風險,最終會付出巨大代價。比如疫情之下很多人上不了班拿不了工資,造成房貸車貸斷供,斷供的結果是要賠付違約金,甚至最後連房子、車子也保不住。當然,我們國家政府會出台一些政策來緩解這種情況,但那也隻能是短時間内有效,你最終還是可能淪為窮人。
2、富人對中産階級的“陰謀”
在書上第100頁和101頁上有兩組圖比較了美國的中産階級和富人的區别:富人的資産和收入在增加,支出和負債在減少,而中産階級的支出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沒有資産,負債在攀升。為什麼會這樣呢?
富人擁有資本,所以商業、金融、科技各個領域基本上都被富人主導,他們相互支持,打造出越來越多的産品,然後給中産階級創造出越來越多的需求,以出售他們的産品。中産階級便通過杠杆透支未來,擴大消費能力。最終富人賺到更多的錢,中産階級卻陷入到越來越嚴重的财務泥沼中。這裡要提醒大家,對待杠杆的态度一定要慎重,那是把雙刃劍,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資産,杠杆可能帶你撞進噩夢,所以中産階級的負債在攀升。如果你有自己的資産,杠杆可能會成為助力。資産包括知識的知産和資本的資産,它會給别人帶來選擇,給市場帶來積極效用,這個時候你給它配上杠杆它可能會跑得更好,這就是富人通過支出來增加自己的資産的原理。
說到這裡我要向大家抛出一些問題:第一,我可以通過工資收入攢錢去購買資産,那能不能通過支出、消費,花錢來培養資産呢?第二,我們一直說購買資産,資産就是把錢裝進自己口袋裡的東西,這個口袋到底是什麼?是股票、基金、企業,還有版權,或者其他什麼?第三,當我有了這個口袋以後,我除了拿錢投資這個口袋外,還有什麼資源可以養這個口袋?對于一個不占有資本、土地、技術、人力、政策等各種資源的普通人來說,我們可以靠什麼來建構這個金口袋?又拿什麼把它養起來?
在之前的課上我暗示過大家,其實我們普通人除了每月的工資收入之外,每個人都還擁有一些其他資源,比如知識、情緒,我們首先要意識到這些可用的資源,不要把眼睛隻盯在那些稀有資源上,更重要的是如何用他們培育出資産。你說你沒有足夠的才氣搞不了創作,那能欣賞也行啊,B站上就有好多影視劇的反應類視頻播放量挺高的,當然那些視頻都輸出了UP主自身的知識、經驗以及真實的情緒,能給其他人帶來共情的體驗,同時也給自己赢得了商業價值,他們可以接廣告。
除了知識和情緒,我們還擁有最重要的資源——時間。所有的富人都在想辦法延長生命。
有人說我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間就兩三個小時,下班到家累死了,好不容易有點時間追個劇、打個遊戲放松一下就該睡覺了,我哪有多餘的時間搞其他?這種說法我是不同意的。上下班路上的幾個小時怎麼度過你是可以選擇的,比如你可以梳理工作内容,那麼上班時間你可能會高效從容,下班後你将有精力做其他事情;你也可以觀察周圍的人、事,展開聯想,說不定可以創作出受歡迎的故事;你也可以閱讀,補充自己需要的或感興趣的知識;當然你也可以睡覺或者刷八卦新聞、搞笑視頻度過,然後一無所獲。按北京的通勤時間來算,如果利用好的話,起碼你一周會有10個小時自由支配的時間,利用好了你就有可能取得超越其他人的成就,過得更好。
03
集習時刻
學 員:
湯老師,按照您說的,不買房子的話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好的資源,現在經濟狀況又不太好,那我們怎麼去發現、尋找到資産呢?
湯小明:
你現在有什麼情緒嗎?此刻有沒有感受到什麼情緒?焦慮嗎?迷茫嗎?有沒有患得患失或者怕自己跟周圍人比掉隊了?
學 員:
我也說不上來,反正覺得自己三十來歲,上班也不是最終的出路,創業呢,就現在的經濟環境來看,失敗的風險很高。因此,我想知道我該怎麼去提升自己改變現狀。
湯小明:
針對這個問題,我給你的建議是在外界的不确定性和自身的焦慮中你要先穩住自己,别急着做決定,去認真思考你面臨的問題和你擁有的以及可借助的條件,醞釀你的情緒,使其更豐富些,學習把控你的情緒。我在《創富法則》中提到了創富的三要素:動機、習慣和路徑,你首先需要搞清楚你的動機。
你既然能提出這個問題,那就說明你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而且自己想做點什麼去改變,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資産都不是想出來的,是實踐出來的,而你要做什麼也不應該是被外界環境同化出來的,一定得是經過你的思考和情緒洗禮之後自主做出的選擇。
回到你剛才的問題上來,不要急吼吼地追着錢跑,靜下心來把你的思想、知識、情緒盤活,去建構自己的知産,不要害怕失去機會,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機會,但你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所以選對路很重要。不要被孔子的“三十而立”圈住了,老子還說“大器晚成”呢。
END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