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作品23:長篇紀實文學《太行深處王金莊李彥國》

作者/李彥國、從容小主


紀實文學

《太行深處王金莊李彥國》内容介紹

講涉縣必有王金莊,講王金莊必有悠久的曆史故事,在王金莊特有的石頭民俗、民風、民生文化傳播中,有一位半農半師,土得掉渣的小老頭,猶如當年的愚公,樂此不疲地寫作,憑借網絡簡書平台将王金莊故事推向了大江南北……這位生于斯,長于斯,老于斯,歌泣于斯的小老頭叫李彥國。

家住在太行山深處王金莊的老農民李彥國,出生在貧窮的1960年。他頭腦靈活卻一輩子認真又實在。土地是他一輩子的情結。

2017年,他發現在簡書平台上寫作優勢多。網絡可以把深山溝裡的事傳變天下。他的文字引起了社會某些部門和研究機構的關注。吸引了包括: 王金莊的“神”,涉縣的賀獻林局長;北京農業大學的孫慶忠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香港樂施會;簡書寫作平台合夥人著名企業家億萬富翁蔣坤元老師為代表的廣大作家群體;……

大家都為李彥國的文字着迷,他也随之成為各路“神仙”的朋友 。通過李彥國的文章,外界也對王金莊這個曆史文化名村格外關注起來。

李彥國是教語文的,寫作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作文教學,為了給同學們樹立榜樣,敢于寫、勤于寫。随着王金莊申遺工作的步步推進,他的側重點逐漸由作文教學向鄉土文學轉移,向王金莊申遺工作文字資料儲備方向轉移。

李彥國做人有自己的行為準則:

一、不論代課、民辦還是國辦教師,不論工資多少,工作态度是一樣的。不幹則已,要幹就幹好。因為他的工作态度和成績,關系着一批又一批農村學子的前途和命運。

二、他的一生大多在補空代課,主業務農,代課是副業,一天掙一塊錢貼補家用。他的一生又是趕着毛驢種一輩子山地的一生。所以他的文字帶着濃濃的“驢糞蛋”味道。

三、李彥國是農民的兒子,父母親的勤勞儉樸影響着他的行為方式,那就是一日不可閑着。他要把智能和體能都發揮到極限,時間也利用到極限,他想通過文字告訴後世子孫,隻有勤奮,才能完成老天爺賦予的曆史使命。

從容小主将用紀實文學加小說這種體裁,将李彥國的文字進行整合。用真實與藝術加工,以太行山深處王金莊李彥國為主線。将一個普通的農民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呈獻給讀者和李彥國的後代們。

李彥國跟那個曾說出“我不慌不忙地叙述着人類久違的自然生存”的劉亮程一樣,很有耐心地在書寫着自己的村莊,書寫着自己的土地情結。

李彥國在他的王金莊,和他的驢子一起,深刻地堅守,執着地守望着700多年的鄉土文化。

李彥國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鄉村作家,一個将鄉村的詩意與文化内涵呈現給世界的一個作家。這個夢并不遠。網絡已經将世界變成地球村,李彥國的願望就是将站在腳下的土地介紹給世界,讓世界為之瘋狂。

王金莊是全球聞名的農業文化遺産地,正在等待世界文化遺産地聯合組織考察之際。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延遲了王金莊申遺的腳步。李彥國心急如焚,但面對國際大形勢,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别人在牢騷滿腹的時候,他卻仍在默默地為王金莊申遺繼續工作着。

故事從一場戒煙開始。西太行人原軍鵬是李彥國在簡書平台寫作的好友,兩個人都是“大煙鬼”,由“戒得新生”開始,兩個人有了一場比賽,不久也有了一階段的結果。

李彥國用堅強的毅力熬戰煙瘾,忙于日常寫作和《王金莊地名志》編寫和修改工作推進中,他不給自己找任何借口赢得了文友和鄉親們的贊歎。而他對原軍鵬戒煙的幫助方法,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李彥國是北京農業大學孫慶忠教授團隊認可的人才,是孫教授團隊的得力助手,王金莊資料核對整理和記載工作的本地中堅力量。他做的工作,不僅是讓一個村莊恢複記憶,也在給世界奉獻一份寶貴的農村史料。他堅定總結王金莊的決心,令人驚歎!

李彥國自成體系的散文七大系列作品: 毛驢-道路-梯田-村民-作物-石頭-水利。 就是對申遺工作最好的文字基礎資料。李彥國是王金莊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的行動者和記錄者。

李彥國習慣處處有思索,處處有總結。除了王金莊文化,他還在自我矛盾中掙紮。

難以割舍的土地情結,因貧窮他卻提出了一個背叛性的人生口号: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他17歲留校擔任代課教師,一天掙一塊錢,卻認為是跳出了山門。兩個兒子進城買房,娶妻生子,候鳥般一年春節回家見上一面,連土地毛兒也不再摸上一把,倒讓李彥國作難起來。種不了又丢不得。明知不種也餓不死,卻不願荒掉曾拯救過他生命的土地。曾夜裡戴上礦燈奮戰了個通宵達旦,隻是不想讓土地荒蕪。王金莊,終于有了候鳥般的下一代,然而,他則必須在這裡繼續艱難生存下去。

生命在漸漸地枯竭,他,幹不動了,面對就要撂荒的土地,心裡像翻倒了五味瓶。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在等待結果。

小孫孫李鶴軒既是李家未來,也是王金莊未來,傳承不僅僅是一句口号,還是李彥國對王金莊農業文化遺産地的思考。

土地,祖祖輩輩遺留下的土地,永遠在。

本文引用了李彥國和相關人物文字資料,重在展示李彥國在王金莊農業文化遺産宣傳、傳承及文學方面的真實造詣。

樣文:

《太行深處王金莊李彥國》(1) 戒得新生

李彥國一輩子幹什麼都很認真,也是一個極認死理的人。

這不,2020年冬至餃子才吃完,他就決定戒煙了。戒煙就戒煙呗,關鍵是他和别人還有一個賭約。

這賭約可就有意思了,一個60歲的老頭兒,到了這個年齡,還跟人家80後小青年杠上了。

跟年輕人打賭,犯得着的事兒嗎?可是李彥國不那麼想。打賭是認真的事,那絕對不可以丢份的。

事情回到幾分鐘之前,西太行人原軍鵬是李彥國在簡書的三年老友。李彥國的家住東太行,這老早就認識了,關系那可是杠杠好。偶爾聊幾句,也是極正常不過的事兒。

“你抽煙嗎?”原軍鵬微信裡問。

“我抽不抽煙,你不知道?一根兒也不少抽。”

對于原軍鵬莫名其妙的問題,李彥國竟然有一種預感,總感覺這裡頭有什麼故事要發生。

“就在十分鐘前,我突然間心血來潮。不,這次絕不是心血來潮!”原軍鵬說。

“什麼事兒,不會是想戒煙了吧?” 李彥國下意識地問。

“就在十分鐘前,我下定了決心,必須,必須把可惡的香煙戒掉,此生永不再吸了。”原軍鵬态度堅定地說。

“哦,此話當真嗎?”李彥國遲疑了一下問。

說到這裡,肯定大家都笑尿了吧?的确是的,每個瘾君子何嘗不是發毒誓幾百上千次要戒煙?原軍鵬也是!

有道是“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士立長志”。從此刻起,原軍鵬内心告訴自己要做個有志之士了。

“當真。”原軍鵬态度非常堅定地重複了一遍。

“好!”

在李彥國心中,原軍鵬剛說出來的話,怎麼可能收回去呢!

“如果連煙都戒不掉,還有什麼事能夠成功?我承認我不是一個意志力堅定的人。但是,就單從戒煙這方面,我就試試。不,不是試試,必須成為意志堅定的人!”

原軍鵬簡直在說繞口令一 樣,就是為了把自己急迫的心情和老朋友說清楚。

“你小子真行啊!你怎麼知道我煙盒裡就剩一根了?”

李彥國和原軍鵬說話的時候,手剛剛從煙盒裡掏出最後一支香煙。這一會兒正叼在嘴上,還沒來得及點上呢!

“那這麼說來,我這跟你說話時間是剛剛好啊!”原軍鵬看到李彥國發過來的這條消息,忍不住笑了問。

“我也想戒掉,咱兩個比着戒,看誰有毅力。”

李彥國在這一會兒已經點上最後一支香煙,袅袅的煙霧慢慢升騰,仿佛要把最後的曆史使命從這個老爺子手中完成似的。

煙草的味道,彌漫在李彥國和他住的卧室的狹小空間裡。老伴兒沒有在家,一個人的日子,隻能用“清苦”來形容了。

李彥國和原軍鵬兩個人都是大煙鬼,他們都想戒掉煙,但都沒戒成功過。那麼這一次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兩個人都不太确定。

“今天咱們約定用簡書戒煙,我馬上在簡書建了一個專題《戒得新生》。要不你也建一個專題?”

原軍鵬說完這句話之後,就已經登上了簡書平台,這一會兒去建立自己《戒得新生》的專題了。

李彥國嫌麻煩,他可不想因為戒煙的事情去建立什麼專題了。老伴兒不在家,家裡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忙,戒煙還犯得着搞得那麼聲勢壯大嗎?

“你弄吧,你弄吧,咱們用一個專題就行了。” 李彥國拿出了自己的想法說。

“好吧!任何毒咒都沒用,任何吸煙的害處在此列舉都顯得無力,那我就利用簡書日更,作為我每天戒煙曆程的記錄吧!”原軍鵬說。

“這個主意還不錯,我給你點贊。” 李彥國默默笑了回了一行字。

“咱們兩個都上簡書去寫一篇文章,讓文友們給點激勵吧!”原軍鵬說。

“啊,還要寫文章啊!”

李彥國有了那麼一點點抵觸情緒出來了,本來戒煙想起來都有點兒頭疼,這還要有一篇文章跟着,那豈不是更多的人會知道這件事情嗎?

“每日不定時記錄我們在心理和生理上對煙瘾的感受和與煙魔鬥争的心得,這樣不是挺好的嗎?”原軍鵬有自己的想法說。

“行,那也行吧!”

李彥國覺得自己就這樣莫名其妙應諾了。而手中的那支香煙,也慢慢完成了曆史使命,正在空氣中慢慢地消失了煙霧。煙的屁股被李彥國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一腳。

“以後煙瘾來啦,咱們就寫200字,收在專題裡。”原軍鵬說。

“好吧,隻能是這樣的。”

李彥國莫名想起了邱曉宇。她原來是一個賭棍,來到簡書,每天看文寫文。最後,竟然把賭博的這個壞習慣戒掉了。

簡書能戒賭還不能戒煙嗎?這是李彥國此刻的想法。

一個簡單的想法在變成目标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動力跟着,讓你沖着那個方向,不由自主的就努力了。

《太行深處王金莊李彥國》(2)有個目标

李彥國有一個目标,他曾經說:“我前半生學趙樹理,後半生學蔣坤元”。

學習一個人也不能隻學習寫作,也得學學人家的良好生活習慣呀!蔣老師是不抽煙的。就因為蔣老師不吸煙,這給李彥國的戒煙行動,也無形之中增加了力量。

那天,李彥國又和從容小主在簡書中相遇了。李彥國知道從容小主是寫小說的,很想學習她能寫又自律的精神狀态 。無形之中,他又産生了首先戒掉壞毛病的意念。

其實,這也隻是給自己堅定信心的一個想法。從容小主是一個女同志,馬上退休了,一輩子也沒吸過煙。但是,向自律的人學習,這才是李彥國真正想做的事情。

決心下了,恰巧今天原軍鵬又給了契機。李彥國雖然到了花甲之年,但是内心卻是孩童般的天真呢!

想到、說到、做到,李彥國向來是不含糊的。老伴兒不在家,其實也就沒有人約束。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少了别人照顧。可是, 有了可以寫作和交流的平台這也是老天爺對李彥國的照顧了,至少不寂寞。

在李彥國看來,花甲之年或稱耳順之年。六十不老,此年歲尚有精力去享受生活,回報社會。更應愛人愛己,發現生活之美好,探索未知領域。有上進心者才更适合自己的。

六十年一輪回,周而複始,則為花甲。人這一輩子,能有兩個花甲也就是真正的長壽了。這個年齡還圖點兒什麼?還不就是身體健康,兒女孝順,有自己的愛好做嗎?

李彥國想到六十年一輪回,還特意敲了敲自己的胸脯。感覺自己身體還足夠強壯。雖然,黑一點,瘦一點。但是,身上的肌肉疙瘩和力氣,還真的不是同齡老人都有的。

偶遇簡書,結識了那麼多的文友, 讀詩書,飽覽知識,在知識的海洋充實自我。這是多少同齡人又可望不可及,敢想卻在實踐中不敢做的事兒啊!

從不斷學習的角度來看,李彥國足夠幸運的在退休之前就遇到了簡書。可以在這裡記錄生活,記錄王金莊。

李彥國更幸運的是兩個兒子都孝順。兩個兒媳都賢惠。兩個孫孫,都聰明可愛,健康成長中。

這些對于李彥國來講都是寫在心底的幸福。子孫幸福,衣祿豐足,整個家族也和諧美滿。這和國家提倡的和諧大家庭也是緊密相連的。

想到現在的好日子,李彥國就覺得自己出生的有點兒早了。像兩個小孫孫,這個年齡剛好可以享受國家的一切紅利。祖輩們艱苦打下來的江山,孫孫們隻享受成果,卻不用品嘗過去的苦難了。

想到自己抽煙起因,還不是跟過去的苦難有關系嗎?因為煩,男人才會找一個排解内心煩悶的出口,那就是吸煙。

一吸一呼之間,仿佛也就打開了心靈與天地的接口。煩悶到底能排除多少,李彥國不知道。但是,他很清醒地知道,吸煙隻不過是人們給自己情緒找個借口罷了。

現在沒有煩心事,倒恰恰有了煙瘾。說是煙瘾,其實也隻是習慣問題。李彥國想到過去的點點滴滴,覺得戒煙就戒煙吧,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還有誰想戒煙呢?我們一起吧!”

李彥國和原軍鵬在簡書的文章裡同時發聲了。 兩個人微信之間不聊天兒了,但兩個人的文章世界裡熱鬧了。兩個人寫的文章發表了之後,留言紛紛湧來。

原軍鵬在文章中說: 願《戒得新生》像一本雜志一樣,團結更多天下煙民,“虎門銷煙”般地來一次大革命。

李彥國在文章中也分享了因為吸煙曾經出現過的尴尬事。

李彥國在文章中說 : 有一次我去買煙,舍不得買7塊錢的,隻買3塊錢的黃果樹。一個煙民笑話我,說我是個小氣鬼,工資那麼高才抽3元錢的黃果樹。他說: “你看我!一分工資沒有,抽的卻是7元錢的,一天三盒。”

他走後,售貨員極其輕蔑地說:“三七二十一,一天抽煙20元有什麼可炫耀的?”

這些東西,李彥國拿出來就是為了提醒自己,吸煙不是好事情,是被人瞧不起的事情。不管你抽多少錢的煙,時不時的還有“攀比風”出現,把時間浪費在那裡,還不如多花心思在文章裡呢!

這麼想了,李彥國在文章中說 : 軍鵬,比毅力,行動起來,先向你主編的《戒得新生》投稿了呵!

李彥國這是什麼陣勢,這就是宣戰呀!

《太行深處王金莊李彥國》(3)特殊一年

相比較老爺子李彥國而言,小夥子原軍鵬倒像是心血來潮的感覺。沒想到一個小夥子的心血來潮,兩人就在簡書寫作平台中來了一場無形之中的戒煙比賽了呢!

老爺子李彥國文筆了得,那小夥子原軍鵬,也是一個寫作達人呀!老爺子文章出來了,帥小夥原軍鵬也在簡書發聲了。

《戒得新生》這狀态,有好戲看了。從容小主和其他人一樣,也在關注着事情的進展。

從容小主是無意中才看到的李彥國和原軍鵬之間的賭約,忍不住關心這個事也留言說:“加油,循序漸進,一點點來!軍鵬那一邊我也關注了,這可是個好提議。”

李彥國很快就看到了從容小主的留言,回複說:“小主老師關注戒煙了,你不吸煙不知道,這是個很不容易的事兒。你想想天底下有多少人,都有這個壞習慣呀!遇上小主老師,我就産生了一個想法,連戒煙的毅力都沒有,能幹成什麼事兒呢?蔣老師曾到過一個好地方,美女坐到他腿上,他都能忍住。有人替他付了100元錢,白付了。作為男人,别人遞煙能不吸,女子坐懷能不亂,就可說是有毅力。”

從容小主雖然沒有再說什麼,但是心中對這位60歲老爺子的敬重,卻又增加了許多。

李彥國又說 : 我不再吸第一根,小主老師,從這事兒可看我毅力有多大吧!

從容小主看完這句話笑了。老爺子的可愛,都在說話的方式和态度上。莫名的信任,在這一會兒就更加堅定了。

原軍鵬看到李彥國文章說: 李老師,我們一起持戒,加油!萬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輕心,我們這是和尼古丁在作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惡戰!

李彥國看到了信息回複說: 無論誰用什麼方法給我們遞煙禮讓,都不可接受,如果吸了第一支,就意味着戒煙失敗 。吸第一支就打開口子了,第一次特别重要。

原軍鵬已經看出了李彥國的态度也說: 對,堅決不開口!

在當天的留言中,李彥國驕傲地說 : 今天一根沒吸邁出第一步了。

文友們持續關注中,也紛紛地對李彥國留言 : 繼續保持住啊!

李彥國幹脆來了個比較說: 每天吸煙比吃飯花的錢還多嘞!

這來不來的,吸煙的費用和生活費就有了比較。不比較沒有感覺,比較了就會心疼錢,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狀态。

也有文友說: 我們身邊的同事,戒煙戒了很多回,老是反反複複的。相信您完全可以戒掉,感覺您是一個很有定力的人。

李彥國看到文友這麼說,開心地回複 : 不是太難的事兒,今天和定給我煙 ,沒吸,拒絕了。我要是說了不算,小主會怎麼看我?我說到做到。至少在這件事情上小主要佩服我,很多人做不到的事兒我做到了。并且,這件事情并不難。這不,你也說我有定力,被老師誇獎也是很高興的事兒。連戒煙都戒不掉的人,那還能幹點什麼?

李彥國話是說得铿锵有力。但是,誰難受誰知道呀!

李彥國在2020年3月份已經退休了。沒退休之前盼着退休,這真退下來之後,還真就感覺無所事事了。特别是自己說出的話要戒煙了,平時煙霧缭繞,仿佛思想也能跟着騰飛,可這讓思緒騰飛的東西不見了,能說一點兒反應沒有嗎?

老朋友們這兩天都忙,沒人能來家裡。和老伴兒通電話了,老伴兒那邊笑呵呵地問他家裡冷不冷?這話還用問嗎?一個人在家裡,能暖和起來嗎?要是老朋友在,拉拉話,再讨論讨論寫作的事,那時間也過得快一點。

可是,現在這一切都不在,就算躺在床上,眼睛除了盯在手機上,仿佛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事情可做了呢!關鍵現在是冬天,地裡沒有農活了。

2020年,注定被記錄到曆史史冊的一年。在李彥國的心中,這一年,全世界絕對不應該是現在這種被新冠狀病毒疫情籠罩的一年。

這一年,就應該是王金莊接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的一年才對。說好的今年專家隊伍要來實地考察,結果又被耽擱了。

别人也許不知道,李彥國心裡卻清楚得很,王金莊為申請全球文化遺産而做出的努力,那裡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呀!

想到那麼多人為了這個事兒努力,李彥國由躺着的狀态,一下子坐了起來。老伴兒不在家,連個燒水給遞杯水的人都沒有。

過去窮有窮的幸福。現在幸福,也有幸福的煩惱呢?

《太行深處王金莊李彥國》(4)王金莊的神

屋子裡煤球爐的火半死不活的,水在爐子上面是溫的。不想捅火了,李彥國走進廚房,用小快壺燒開了一壺水。燒水的期間,他雙手掐腰,靜靜地等待着水開。

如果在往日,他一定會點燃一支香煙,東走走西逛逛。看看這兒,看看那兒,那時間過得也快一點。可是今天,說好了不吸煙就是不吸煙。這會兒想抽煙的難受勁兒上來了,用雙手掐着腰也就挺過去了。

還别說,這麼想着,抽煙的那種欲望,還真就降低了許多。

由渴望抽煙上迅速地剝離自己的想法,李彥國想到了王金莊的“神”,賀獻林局長。

想到了這個“神”字,李彥國又想到了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孫慶忠。

王金莊180個品種,23種小米,自己都不知道的事兒,農業局的賀局長怎麼就都知道呢?怪不得孫教授說: 賀局長是王金莊的神。真的是神人一個呀!

想到了人們的心血,李彥國又想起了“驢,路,田,人,禾”五大系列提出者,農林局賀獻林局長對王金莊文化的精妙概括。

也想到了本地能人劉森如提出的“屋,水”兩大系列。

李彥國把它們合為:

1、毛驢 2、道路 3、梯田 4、村民 5、作物 6、石房 7、水利

想到自己用了前前後後兩年時間,已經将這七個方面,寫成七個系列了,李彥國黑瘦的臉龐,露出了暖暖的笑意。

在李彥國的心中,有了這七大系列指引創作方向,他将不遺餘力争取将王金莊的真實,報給孫慶忠教授團隊。這是目标,是方向,也是他這一輩子最希望做好的事情。

李彥國覺得,人與人的相遇,除了用緣分來講外,那一定是老天爺刻意安排的。

想到和賀獻林局長相識,那何嘗不是老天爺的專門安排?

李彥國在2018年09日27日晚上,用了很長時間寫了一篇文章《地種百樣不靠天》。

文/李彥國

立夏已來臨,正是播種好季節。别人都忙着播種。我賣了毛驢,不能種了,就帶了5瓶草甘磷去打草。

打草是不想荒地,讓花椒樹生長。去年花椒賣了14000元。花椒是重要收入,一旦把土地荒蕪,椒樹不再結椒,樹也要逐漸幹枯。

我到地裡一看,椒花都凍壞了,滿樹都是凍壞後被曬幹的小黑芽。

今年不結了,再盼下年吧,隻要地不荒,明年還會結。明年若凍壞,就盼後年。後年若凍壞,再盼後後年。

你可能認為王金莊人靠天吃飯。但我告訴你,王金莊人“地種百樣不靠天。”

這句話的意思有二:

一是分開種。

山下種點,山上種點,東溝種點,西溝再種點。此處遭冰雹,另一處會收入點。山頂遇霜凍,山腳不會凍。東方不亮西方亮。

二是多樣性。

各種作物都種點兒,不收這樣兒收那樣兒。

椒凍壞了,14000元凍沒了。但老天爺害不死我,我總要活下來呀。自元代二十七年,老祖宗就開始探索了。地種百樣不靠天。

别看椒樹了,你來看我的柴胡吧!

寫到這裡之後,李彥國特意插進了幾張圖片。有半死不活的椒花小黑芽的圖片,也有樹幹粗壯的花椒樹的圖片,還有一張就是滿地一片青綠柴胡的圖片。然後,他接着寫下去。

去年夏天,我在高山梯田上種的柴胡,隻有二指高,雜草可不少,沒勁道,鋤了一遍,再也沒上山看過。

時隔快一年了,再去看看吧,一看,滿地一片青蔥。我知道路遙為什麼看到綠色會掉淚了。路遙看大地山川和無聊的遊客感受不一樣。

就拿這綠油油的柴胡來說,它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我生存的保障,有了它,我今年餓不死了。我含着眼淚感謝這生命的贈與。

一個來自石家莊的遊客是個教授級人物,他看了我的藥材,說:“全村人都像你這樣種藥材吧?”

因為他看到,王金莊人這幾天種玉米和谷子的人多,他說我的柴胡能收兩萬,别人種玉米隻能收幾百塊錢。

他不知道,柴胡也有欠收年,柴胡是耐旱作物。2016年,王金莊大澇,山腳下種的柴胡全部爛完了,山坡上的梯田裡也幾乎爛光,幸好,那年我種得稠,除爛掉的還剩了點。澇年裡别的作物長得好啊。

王金莊有一句諺語:“豐收之年也有不豐收之家”。不豐收之家就是因為種植的單一性造成的。

他雖是個教授級人物,但初來乍到,還沒弄懂王金莊農作物多樣性的好處。

他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王金莊人生活好起來。

但是,他不懂王金莊文化。不知道這地方的天地不能養生。

王金莊原本就不具備人類生存的環境。

當時寫到這裡,李彥國是歎過一口氣的,沒人知道他歎的這一口氣中,飽含了多少對先祖們的敬佩呀!

《太行深處王金莊李彥國》(5)老農民賀獻林局長

李彥國在文章中繼續寫道:

我們的祖先為避戰亂逃到這裡,在長期農耕試驗中才學會使用毛驢耕種,才有了鐵制農具。才學會稷、麥、菽、黍的旱地作物栽培技術。

元朝,就開發了軟棗。直到我出生的1960年代,軟棗和粗糠攪拌在一起,制成的炒面,仍是我們的重要食物來源。我家保留着一桶炒面,準備沒辦法了再吃。放了近50年了,占地方,讓驢吃了吧,我喂毛驢,驢聞都不聞。驢都不吃的炒面啊!

祖先試種成功了三類養生的作物:谷,果,菜。

1,谷:黍,麥,綠豆,黑豆,小豆,扁豆。

2,果:桃,李,柿,奈,梨,棗,軟棗,核桃,石榴。

3,菜:蔥,芥,蘿蔔,

王金莊人民為适應石多土少的自然環境和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在缺土少雨的深山區,不斷地摸索總結,創造了獨特的山地雨養農業生産方式。适應多種種作,不能單靠一樣,雖然生活在貧困線上,但沒有餓死人的曆史記錄。

倒是發生天災人禍時成為外地人的避難所,人口不減反增。直到1950年代還有一批人逃到這裡。聯合國農業署的官員來考察也沒弄出個所以然來。

王金莊人的生活,為人類生存提供了一個範例。值得研究的有很多方面,“地種百樣不靠天”是其中之一。

關于王金莊另一個特有的農諺“地種百處不靠天”另文介紹。

就因為這篇文章,李彥國寫的是柴胡種植。本文在簡書發布後,被一個叫“老農民”的網友發現了。

老農民說:“我是研究柴胡的,看你的柴胡長得很好,我要去考察你的柴胡。看看能否從你這裡找到一條路子,讓村民用工少點,收入多點。”

李彥國一聽這話就知道對方可不是個老農民,真正的老農民可說不出來這樣的話,這是有大格局觀念的一個人呀!

後來,李彥國才知道,原來老農民是賀獻林局長的筆名。

因為寫文章,李彥國認識了賀局長。他是涉縣的專家型人才,所發論文和國内外專家同在一個專集上。

李彥國還清楚的記得2018年發生的事情。

因為忙,賀局長一直來不了。本來賀局長和李彥國約定6月22日來,但進村後一堆事忙得抽不開身。

想到了賀局長的忙,李彥國又笑了,那是一種贊許的笑。在老爺子的心中,隻有真正關心百姓的農業局長才會那麼忙。這一點,李彥國絕對是看得真真切切的,也才會有認可。

那一天,在李彥國看來,賀局長可真是太忙亂了。想到那一天的情況,李彥國思緒又跑到了過去。清清楚楚記得,因為賀局長的到來,他自己寫過文章的。

李彥國在寂靜的家裡,默默地又打開自己的手機,開始看起自己寫過的文章了。點點滴滴往事,一點兒一點兒從記憶中被提取而出。

文中記載:

今天我在滴水西坡鋤草。過了12點,我在地裡野炊。7兩面條下肚,吃得飽飽的,喝得足足的,要去石闆房裡睡一覺。突然,賀局長來了電話,他要去南牙豁看我的藥材,讓我在大南溝路口等他。

他呢?此時正在餘角嶺考察,餘角嶺在北山尖上,南牙豁在南山尖上。賀局長一行人從餘角嶺下來到大南溝路口已是正午1點,正是一天裡最熱的時候,可他還沒有吃午飯呀!

時間很緊。

他讓我把三輪車停在路口,我們都坐到他車上,開進了大南溝。

坐車到了溝底,不難,上山就難了。我讓他在前面走,走不快就慢點,走不動,就休息會兒。

我沒想到這位局長大人攀山如猿,我倒是緊緊跟着。汗水往眼裡直流,我不停地在路邊采樹葉擦汗。後面随行的年輕人是陳科長,他也卯足勁緊趕慢趕。

賀局54歲,我59歲,都50多的人了。烈日當空,正午攀山,很容易熱倒。随行的年輕人說,他早晨就沒有吃飯。我哥哥給他們摘了一袋杏子,吃杏子吧!

一邊上山,我們上氣不接下氣的說個不停。走到路邊的古代石闆房前,我告訴賀局長石房橫檻上刻的日期。他們把光緒,同治,鹹豐三個時期建築的明庵,暗庵全部拍了下來。

由石庵推斷:

在王金莊大南溝石牙溝分布着清鹹豐、光緒、同治年間建設的石庵子,說明這些梯田應該是在1850~1886年間修建的,距今150多年!

終于我們爬上了磨盤凸,平時人們上到磨盤凸,都要休息一下再往過翻越。一是走到這兒就把體力耗得差不多了,需要休息。二是怕西風吹來,滿身的熱汗頂不住,容易感冒。但是,賀局長他們不休息,一口氣就幹上去了。

此刻,李彥國想,真正的實幹家,其實就是幹呀!

《太行深處王金莊李彥國》(6)一輩子的身份

李彥國想到那天的情形,就算到了今天,兩年過去了,内心感慨仍很多的。從來沒想到,一個文質彬彬的學者型專家,竟然有如此之吃苦耐勞的精神。單從這一個人的身上,就看到了國之希望所在。

李彥國還記得那一天到了柴胡地的場景。

賀局長看到柴胡,不停地拍照,已經完全顧不上和李彥國說話了。他拿着手機從下往上拍,陳科長用照相機從上往下拍。兩個人對這一片地塊兒的癡迷,簡直沒辦法讓人描述了。

那一天,賀局長還想讓虎林上山航拍的。但是,考慮他在建築工地上摔壞了腿,爬不到這麼高的山上。所以也算有了遺憾,幾個人隻有下山了。

也是在那一天,李彥國又有了意外驚喜。因為賀局長告訴他,他要把柴胡籽收走,柴胡杆也收走。

這話才一出口,李彥國立刻心花怒放了。沒有人知道,就在前一年,柴胡的籽和杆他可是都割下來扔掉了的。這今年專家來了,自己覺得沒用的東西就要變成錢了,那能不樂壞李彥國嗎?

水開了,回屋,李彥國手邊多了一杯紅茶,茶湯紅紅的,正冒着熱氣。老爺子又躺下了。看那袅袅的茶霧,就像那漫天飛舞的心思一樣,陣陣飄香呢!

想想那一天下了山,匆匆吃了點飯。看看時間,已是下午3點了,賀局長他們急着趕回城裡。原來當局長竟是這麼忙。體質若不好,一趟山下來就把他累倒了,但他依然精神矍铄。

一個50多歲的人,不顧死活地工作,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李彥國的回答是: 為了文化,為了王金莊。

為王金莊申辦世界文化遺産,賀局長所作的努力,很少有人知道。

李彥國回想着過去的點點滴滴,他到現在也認為,為王金莊作出貢獻的人,首先就是賀獻林局長。

李彥國和賀局長在南牙豁他的地頭攝影留念,那一張照片,他将永遠珍藏的。那是曆史的見證,不僅僅代表一種友誼,更是一種“老農民”對真正老農民的認可和鼓勵的。

李彥國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的身份有很多。

師者: 一輩子的老師了。甚至教學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可以跨越不同的年齡層次的。

農民: 這是一個不用定義,一輩子也擁有的身份。家中戶口本上原來有五口人。李彥國轉為國辦教師,兒女進城安家,都遷走了。現在,全家八口人,戶口本上隻有老伴兒愛魚這一個人戶口了。

這麼多年,一個個人遷出的,都是變化和喜悅呀!但是,李彥國始終認為自己就是個農民,已經植根于心底的認可。

父親: 四個兒子,一個奶姑娘。隻是那兩個被送走的孩子,還像刺芒一樣,這一會兒想起來會心疼。好在他們都比較幸福,當父親的能知道這一點也就夠了。

兒子: 父母已經走了,人生已經沒有來路。現在,這條路已經斷了。

丈夫: 老伴兒身體健康,這就是他和兒女們最大的幸福所在。隻是現在,老倆口又被孫孫們拆散了,老來伴兒,老來伴兒,在這一刻卻變成了老漢孤苦伶仃的一個人苦守家園了呢?

作家(寫作者): 也可以稱為文人。好在有可以寫作的平台,否則一個人在家的日子,屬實是有些難熬的。 2018年8月,李彥國的書由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散文集《愚公挖山不止》,那可是李彥國的榮耀,也是他内心的力量源泉。

王金莊農業文化推廣人: 2018年,與中國農業大學農業文化遺産研究團隊、香港樂施會合作編寫農業文化遺産地叢書《地名文化志》。同時,他也是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的行動者和記錄者。

終身善于學習者: 這個是從容小主總結的。能夠學習的東西都學習,善于接受新生事物,這是這個山裡人的特點。就連玩基金和股票,也一邊向别人學習,一邊自悟其中的門道,就是這種堅持,在這個年齡段,包括整個王金莊,也是隻有其一,沒有其二的。

……

李彥國覺得,自己的稱号一直在增加中。管他有用沒用,隻要人活着,一定要愛折騰才行。人的思想一旦凝固了,人也就會很快地進入衰老期的。趁着還有力氣,還有思想,當然是要做一些事情的。

想到這裡,李彥國又坐起了身體,慢慢地飲了一口茶水。茶的香味在口腔裡彌漫,卻怎麼也感受不到香煙帶來的那種快樂。也許在所有的物品中,隻有香煙才會懂得手的寂寞。

現在手中是茶杯,這茶杯能懂手的寂寞嗎?家離賣煙的商店,說實話,沒有幾步路的距離。就算是散步,溜溜達達幾分鐘也就到了。可是,說出的話潑出的水,男子漢大丈夫,說話怎麼可能不算數?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