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罕至的北極圈荒島,面積比2個海南島還大的新地島,究竟是如何成為人類生命禁區的呢?
世界上充滿神秘又詭異的禁區有很多,比如美國加州沙漠谷底的死亡谷、百慕大三角、以及烏克蘭境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區域等等。在這些禁區中,有的是自然形成的,也有的是因為人類的不當行為所導緻的,因為環境惡劣,空氣裡都彌漫着死亡的味道,所以這些地方人煙稀少,連鳥獸魚蟲都極為罕見。
比起一些比較知名的禁區,新地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要陌生一些。這個島隸屬俄羅斯管轄,位于北冰洋巴倫支海和喀拉海之間,面積達到8萬多平方公裡,是我國海南島的兩倍還多。本以為是北極圈附近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島嶼,沒想到這裡卻是人類的禁區。
新地島是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島嶼,從外觀上看,新地島呈狹窄的長條狀,被馬托奇金莎爾海峽分為南北兩島。新地島的面積并不算小,但并不适合人類居住,這是因為島上絕大部分的面積都是荒漠,南部地區還是極地苔原。加上島嶼位于北極地區,常年冰天雪地氣候寒冷,冬季氣溫最低可達零下二十多度,就連在夏季這裡的最高氣溫也隻能達到七度。整個地區彌漫着大霧和大風,因此非常不利于人類的生存。
人迹罕至的新地島早在十六世紀就被荷蘭的探險家巴倫治發現,他本以為這是一條通往東方的航道,可惡劣的氣候卻把巴倫治困在了島上,最後因為缺糧缺醫死在了島上。到了十八和十九世紀,新地島上來了一些移民并對其進行開墾,由于新地島的位置偏僻,環境惡劣,所以來到這裡的人并不多,也沒有引起蘇聯政府的重視。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北極小島搖身一變成為前蘇聯至關重要的核爆試驗點,新地島經曆了怎樣的改變?
新地島所處的地帶人迹罕至,島上主要的地質結構是花崗岩,這可是核爆武器實驗的最佳場所。要知道,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想研制核武器,但苦于沒有專業的科研人才,最重要的是連試驗核武器的場地都沒有。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本身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一顆足以毀滅一座城,試驗它們的效果自然要選擇沒有什麼生物生存的地方。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也就是美蘇冷戰時期,新地島就被前蘇聯當作核武器的試驗地。為了測試出核武器更好的威力,也為了不傷及島上無辜的原住民,前蘇聯政府在1957年7月下令要求新地島上的島民全部搬遷。除此之外,政府還封閉了島上所有的入口,并禁止一切船隻人員向其靠近。
新地島可以說是淪為了政治的犧牲品。當時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為了對抗美國,計劃設計一顆當量為一億噸的氫彈,并将其命名為”大伊萬“,但由于種種因素限制,前蘇聯又将氫彈的重量減為五千萬噸。這次的任務嚴密且封閉,島上隻留下研制核武器的科學家和部分試驗地,新地島像被世界孤立了一樣,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大約曆經了四年的時間,在1961年10月30日的那天,一顆空前絕後的,數量加起來達到五千萬TNT的“赫魯曉夫炸彈”在新地島爆破,伴随着一股接一股漫天的蘑菇雲在新地島的天空中翻滾,周圍的建築物、植被瞬間被化為黑炭,幾千裡内島上的雷達和通訊設備都被毀壞,甚至全球電磁都受到了幹擾。
曆經過數百次的核試驗,現如今新地島的近況又是什麼樣子呢?
歐美國家在意識到前蘇聯軍事威力的同時,也注意到了新地島這一默默無聞的小島。其實,“大伊萬”的爆破并不是前蘇聯第一次在新地島上進行核試驗,但一定是威力最大、毀滅性最大的一次試驗。“大伊萬”的當量是五千萬噸,超出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威力的幾千倍,要知道,一顆原子彈幾乎把整個廣島夷為平地。如果“大伊萬”被用于戰争,那人類的命運将不堪設想。
從1954年到1991年,前蘇聯在新地島進行了兩百多次核試驗,核彈總量相當于五個“大伊萬”,他們将島分為三個區,基本上每個區都進行過核試驗。一次次的爆破在給敵對國家帶來震懾的同時,也給新地島的環境帶來了緻命的創傷。
整個島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洞眼,被核武器覆蓋過的地方滿目瘡痍寸草不生。但新地島也并不是完全淪為了“鬼城”,一點人煙都沒有了。在位于新地島南端的西海岸,有一個名為别盧西亞古巴的小鎮,還生活着兩千多人,這裡大部分人是俄羅斯軍人的家屬,他們把這一小片區域建設的有模有樣,各種基建設備應有盡有。除此之外,新地島的北部,俄羅斯在這裡還設立了俄羅斯北極國家公園,特殊的極圈旅遊環境也吸引了大多數人心向往之。
雖然新地島還能檢測出有不少放射性物質,但俄羅斯政府一直以來也在不遺餘力清理污染。一些污染源并沒有對當地的居民和環境造成太大的影響,沒有出現像網上或輿論裡訛傳的那樣恐怖。畢竟現在是以“和平發展”為主題的新時代,人們也意識到了核武器的危害,明白隻有清潔和平的環境才是人類的共生之道。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