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通過西遊記了解到唐僧,正如屏幕裡那個害怕打打殺殺的唐僧,但凡看過的人,都認為唐僧是一個弱弱的老好人,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首先,玄奘是一個心機boy。
最初唐朝是不讓出境的,于是他就偷渡出去。
後來他帶着600多部佛經回國,到達龜茲(今新疆省庫車、沙雅二縣)。
他給唐太宗修書一封,說:經過帕米爾翻越大石崖時,我的大象淹死了,經書也損毀了一些,需要在龜茲再搜羅下佛經。
圖 | 絲綢之路的制高點,玄奘的人生最高峰——大石崖(坎達爾山口)
這封信表面是向唐太宗報告行程,但實際上卻是等唐太宗給他答複。
你想,他當初是偷渡出去的,如果一回去被當作偷渡犯處理,那肯定不回去了。
玄奘在這裡停留大半年之後,唐太宗的谕旨來了,歡迎他回家。
其次,他還是一個有社交牛逼症的玄奘。
一開始,玄奘是窮遊出發的,他到達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說服高昌王,讓高昌王資助他西天取經,他回來後就來高昌講經三年。
取到經後,又有印度鸠摩羅王、戒日王的贊助,回大唐的盤纏又有了。
真實的取經之路,是各個國王包括西突厥可汗給他錢花,又給他國書介紹信,一路給他開綠燈,簡直跟開挂了一樣。
圖 | 基大石嶺,背徙多河的石頭城
他情商極高、口才極佳,哪怕最後回到西域,又把唐太宗搞定了。
當然,電視裡的唐僧有一點是符合真實曆史的,就是他是個大美男。
《慈恩傳》上面說他皮膚赤白色,就是白皮膚裡帶點紅潤,還說他美麗如畫,長得非常帥。
真實的玄奘,不是一個神話,也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一個中華文明至上主義者。
他會有國别歧視,骨子裡大唐優越感,他認為唐朝就是世界最一流的文明國家,所以到了中亞,他就感覺這些地方比大唐差了一大截。
他也會有相貌歧視,當時中亞有很多歐洲人,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白種人,現代人都覺得好看的,玄奘就嫌棄人家長得很醜,而長得較黑、又整天赤裸着上身的印度人,他就不嫌棄。
“當你了解到真實的玄奘,你一定會更加喜歡他,除了超堅定的佛教信仰外,他還有冒險精神,以及超高的手段,放在現代社會,也定成為一個頂流。”——這是侯楊方接受專訪時,對玄奘給出的評價。
他用長達八年的時間,重走玄奘的東歸之路。
圖 | 侯楊方教授,複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中國地理學會曆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複旦教授的絲綢探險之旅關于曆史,侯楊方有自己的獨特理解:曆史依靠的是想象,地理依靠的是踐行。
他說:“比如講玄奘做過什麼,你見過他嗎?你能穿越嗎?還不是人家紙面上告訴你的?“
也許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可對于侯楊方來說,最好的方法是有實際的地形,拿出具體的GPS軌迹,依據現代技術,那些古人能走通的,他也一定能走通。
隻有走古人走過的路,看古人看過的景,由此産生的真實情感,這樣的曆史,才是活生生的曆史,才是有說服力的曆史。
1400年前,玄奘曾經在巴基斯坦,記錄過“大方石上,有如來足蹈之迹”。
2016年,為了找尋佛祖的足迹,侯楊方去到巴基斯坦。
可玄奘記錄的這個地方,卻是被巴基斯坦列為“禁區”的地方,一般人進不去,甚至連軍隊都難進入,因為這是部落長老的地方。
圖 | 侯楊方在巴基斯坦找到佛祖的“足迹”
最終在他堅持之下,兩輛皮卡車,18個軍人一前一後保護着他們到佛的足迹之處
當地人都知道,玄奘看到佛足迹的“大方石上”就在這裡。
這個地方,以前是世界的佛教文明中心。
這個證明了什麼?1400年前的記錄的完全是真實的,玄奘見到了,記錄下來了,侯楊方也見到了,而且巴基斯坦人都知道,出家人不打诳語。
侯楊方用了八年、十多次的實地考察,走遍了帕米爾、南疆、羅布泊、中亞、南亞等地區,隻為複原絲綢之路,他說:“這是對我們3000多年綿綿不絕的史料記錄抱着深刻的敬意,非常靠譜。”3000多年的史料有很多,其中就有《大唐西域記》。
2013年,他在塔吉克斯坦考察時,遇到了一對日本老人,老先生69歲,老太太62歲,倆人退休之前做編輯,都是學習東亞史的,他們研究唐朝高仙芝的行軍路線,打算走一遍。
侯楊方不解,問道:“這片苦寒之地,究竟什麼地方吸引你們?”
老太太說:“因為很浪漫!尤其是唐朝,真是一個浪漫的朝代!”
老先生和老太太兼備浪漫與激情的想象與追求,深深地打動了侯楊方,學術從審美開始,以審美結束,何樂而不為呢?
今日之我見,即昔日他所見。後人讀史,其實讀的是當時的現實。
為尋得絲綢之路當時的狀況,從2013年起,侯楊方帶領考察隊,沿着玄奘、高仙芝等人走過的古道,一步一個腳印,走遍帕米爾高原,順着河西走廊,穿越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國。
圖 | 塔什庫爾幹河畔的絲路古驿站
順着古人腳步,他來到了帕米爾高原,而我們更熟悉它的另外一個稱呼:蔥嶺
當侯楊方來到這個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他一下子明白為什麼古人要叫它蔥嶺?
因為這裡有滿地的野蔥,他不僅親眼見過,還親自吃過,證明了絲綢之路的真實性。
侯楊方翻越古人翻過的每一個山口,渡過每一條古人渡過的河流,目睹玄奘當年見過的同樣景象,體驗同樣的感受。
所經之處,都會留下精準的GPS定位與軌迹記錄,還有視頻和照片,為的是把曾經古人的路線,在現代地圖中标注出來。
圖 | 寬闊、平緩的噴赤河谷是達摩悉鐵帝、瓦罕的核心地區,是當年絲綢之路翻越蔥嶺前後重要的休整、補充之地
侯楊方說:“今日之我見,即昔日他所見。”
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看到當時的絲綢之路。
很多人對絲綢之路的了解,也是經過第二手、第三手的信息知道、
隻有用腳去丈量、去驗證真實的曆史,從而得出的結論才最具說服力,這也支撐他完成了《重返帕米爾:追尋玄奘與絲綢之路》一書。
絲綢之路對我們意味着什麼?在帕米爾古道上,有一個叫公主堡的地方。
當時中國的“漢婦”嫁給波斯國王,因為前方發生戰亂,使團為了安全起見,決定就地紮營。
在一個懸崖絕壁頂上,造了幾間屋子,住了下來。
沒想到三個月過後,公主懷孕了,這事沒法交代了,肯定不能繼續前往波斯了。
于是有了這樣的傳說,每天中午,有一個俊偉男子從太陽上騎馬下來,與公主相會,從此有了“漢日天種”的故事。
最終所有人擁戴公主所生的兒子為國王,在這裡建立王都,取名“克孜庫爾幹”,意即“公主堡”。
侯楊方去到公主堡的時候,還上過一次,垂直高度200多米,三面都是90度的懸崖,很難上。
圖 | 侯楊方登上公主堡
不僅是公主堡,其他地方,凡是所經之處,侯楊方都會精準的GPS定位與軌迹記錄,還有拍下視頻和照片,為的就是把走過的一個個點,一條條路線,呈現出一幅絲綢之路的生動畫卷。
“絲綢之路”這個概念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德國地理學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德文著作《中國》一書的第499頁上提到的。
這一頁上有作者的手繪彩圖,包含了中國陝西到中亞等路線。絲綢之路用了兩種顔色,一種是綠色,另一個是紅色,因為絲綢之路不止一條。
什麼是絲綢之路?連接地中海文明與中國文明的道路,才叫絲綢之路。
公主堡也隻能發生在絲綢之路的,絲綢之路不是兩個地點之間的距離,不是你家到我家的距離,而是一種特殊文明的存在。
這種特殊性,屬于帝國強權的的統治邊緣。它不在帝國核心,對于波斯帝國來說,中亞是其最東北的邊緣;對于唐朝來說,更不像像關中平原這樣重要的地位。正因為處于邊緣,所以才有各種各樣的文明。
《大唐西域記》為什麼珍貴?因為它反映當時中亞真實的樣子,很難找到如此詳實的記錄。
當你把它放在曆史長河中,你會發現公元7世紀是一個大動蕩的世界。
玄奘東歸經過阿富汗,此時阿拉伯已經打進阿富汗,距離玄奘隻有100公裡,他所經過的地方,都被阿拉伯人占領了。他經過瓦罕時有10多所佛寺,後來這些都信穆罕默德了。
這個誰都沒有想到,玄奘也沒想到,他更沒想到,後來中國成了北傳佛教的中心。
圖 | 達摩悉鐵帝:現在在的瓦罕,近景是佛塔遺迹,遠處是噴赤河、興都庫什雪山
阿富汗文物曾在中國舉行過好幾次展覽,第一站在故宮,當時侯楊方就去故宮看了三次,後來又專門跑到敦煌、南京看展。
每次看展,他都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我們的曆史教科書對這段曆史都忽視了,很多人并不了解。
于是他親自出發,重走這段曆史,踏玄奘踏過的蔥嶺,走玄奘走過的公主堡。
等他走到那棵曾目睹玄奘東歸的大楊樹時,他撿起楊樹落在地上的葉子,做成了書簽。
圖 | 見證玄奘取經的大楊樹
文中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