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殷商文明是外來文明有兩處細節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必須知道

商代是中國曆史上繼夏代之後存在時間較長的一個王朝。從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後建立國家,至公元前14世紀中葉盤庚遷都殷,及公元前11世紀商王纣被周武王帶同西南各族攻滅,共傳17世,三十一王,曆時600年左右。商代已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曆史時期,自從甲骨文字的出土,殷墟發掘的成功,使得古代文獻記載的許多殷商史事得以印證,殷商時代已是中國古代的信史。

殷商文明是外來文明有兩處細節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必須知道

青銅器

而講述殷商史事的古代文獻,我們今天所能讀到的,時間較早、又有系統、并且證明是可信的,當首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這篇《殷本記》所憑借的史料,依照司馬遷自己的話,是“餘以頌次契之事,自成湯以來,采于《書》《詩》”。雖然話是這樣說的,實際上,司馬遷在作《殷本記》的時候,還廣泛利用了當時所能見到的材料,除了所說的《詩經》、《尚書》之外,還采自《左傳》、《國語》、《世本》、《大戴禮記·帝系》和其他一些材料。

殷商文明是外來文明有兩處細節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必須知道

甲骨文

但是司馬遷引用史料,其主張是“考信于六藝”,所以他才說《殷本記》資料的來源,以采取于《尚書》、《詩經》的為最多。商代我們也叫殷商,“殷商”這一名詞,作為朝代的名稱來說,按照司馬遷的記錄,是稱作“殷”的,《殷本記》裡面就是記錄“殷”這一朝代的曆史。但“商”這一名字,卻記載于比《史記》更早的時代。過去的史家把這一朝代有時稱“商”,有時稱“殷”,也有稱為“殷商”的。這三種不同的稱呼并見于先秦時期的記錄。而究竟這三個名稱是否指的是同一曆史時代?甲骨文的出現,給了我們讨論這一問題的不少資料。

殷商文明是外來文明有兩處細節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必須知道

殷商文化

商較早出現

在殷墟甲骨文中,“殷”在還沒出現過,但是“大邑商”卻出現過不止一次。看來很顯然,在盤庚遷殷之後,這個朝代的人仍以“商”稱呼自己。而“殷人”則是商朝時代外面的人對于商朝人的稱呼。如今一般的推斷,就是這個朝代最後建都的地方,地名為殷(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陽市西北的小屯村)。所以外面的人就把他們首都所在的地名,用來代替朝代的名稱。而上古的君王,都以其國都所在的地名作為國号,不像後世的君主,是用國都以外較大的地名作為國号,比如殷商以後的戰國時期,魏國的國都遷到大梁以後,國号也随之稱做梁一樣。此外,有的國号時常伴随着政治中心的遷移而搬家,比如殷商時代,西方的周人定居在岐山腳下的周地時稱做周,待周人滅掉殷商,将其國都遷往豐鎬之後,豐鎬也被稱做周,到東周時國都再遷洛邑,也還是周。隻是在“周”字前面加上“宗”和“成”兩字,分别稱為“宗周”、“成周”。

殷商文明是外來文明有兩處細節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必須知道

殷的由來

在往後,盤庚遷于殷,其國号自然又可以叫做殷。至于殷商的先公和盤庚以前的先王,雖然也經過多次的遷移,不過居住最多的還是商地,所以“商”這一稱呼留下的印象最深。而殷商的都城在殷地最久,于是“殷”這一稱号,其勢力之大,當也不會在“商”之下。至于殷商的由來,可以說非常簡單,在單稱時可以稱之為商,也可以稱殷,而合稱時便把它稱做殷商了。“殷商”兩字合用,雖然未見于甲骨文,但其來源同樣很古老。《詩經》裡面常用“殷商”一詞來稱盤庚以後的商朝人。自從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經過了一百餘年的研究,也證明了《殷本記》中所記載的先公和帝王,大部分可信。《殷本記》中所記載的其他殷商史事,有的已經知道是近似,而有的則可以證明的确是錯了,還有很多部分現在還不能确切地證明它們的可信度,不過随着考古材料的完善和甲骨文記錄的線索筆者相信總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但可以肯定的是殷商文明不是外來文明,而是我們祖先實實在在傳承下來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