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泉譜對西遼錢币載之甚少,雖曾有“天感元寶”、“天禧通寶”是西遼錢的傳聞,但終因前賢們未能對其信息做出令人信服的論斷而消聲滅迹。所以,直到二十世紀末,西遼錢币仍是個不解之謎。1994年 衛月望先生在《遼甯金融·錢币專輯》16、17期合刊上,首次披露了兩枚康國元通寶(通寶小平、元寶折五)錢的拓片,向世人展示了西遼錢的獨特風貌。2007年12月泉癡山人在博客文章中又披露了一枚折十型康國元寶的存在。這是世人見到的第一枚西遼錢的彩色照片。至此,西遼鑄造過漢文錢的傳聞才得到了實物的佐證和認定。康國是西遼耶律大石的第二個年号,康國鑄造了漢文元通寶錢。那麼,康國前西遼第一個年号延慶年間是否也鑄過漢文年号錢?雖然從理論和契丹人自始至終沒有絲毫改變的傳統上講,凡是契丹政權建元必定鑄鑄造新錢,尤其新建的政權更是如此。但考慮到耶律大石正處于四面臨敵,孤軍奮錢的非常狀況,對其是否有能力和時間鑄錢一直心存孤疑。
然而,令山人意想不到的是,“五一”前連續得到兩個發現延慶錢的好消息。一個是黑龍江泉友告訴我當地發現了一枚延慶通寶小平錢,青銅質,包漿鏽色開門見山。六月份報國寺錢币會,他會帶給我。一個是北京好友向陽先生告知他近日從内蒙泉友處獲得兩枚延慶元寶小平銀錢和一枚延慶通寶折二銀錢。因兩個朋友均是收藏遼錢多年的“老江湖”,他們上手購進的遼錢從未走過眼。所以,對他們經手錢的真僞我很放心。然而一下子出現這麼多西遼錢,自然也引起了我的警惕。我立即通過原就職的省文物研究會的會員網查證個中緣由,結果令我不能不相信這些遼錢的真實。
原來,自21世紀伊始,東北三省和内蒙陸續出現了數以百計的專門盜挖地下文物團夥。他們利用先進的寶藏探測器,一次即可探測到方圓數公裡、地下10-15米内埋藏的所有金屬、陶瓷、珠玉等寶藏。這些團夥拉網式地在東北、内蒙遼金元遺址、墓葬地區瘋狂盜掘,使無數各種各樣寶物落入了他們手中。其中,宋、遼、金、元錢币是各種寶物中數量最大的一宗。因這些盜賊多為農民,文化不高,對錢币的價值不甚了解,又因其變現較困難,所以大多估堆批發。這樣,盜賊成全了錢币販子,使東北、内蒙有實力的錢币販子手中都囤積了大量宋、遼、金、元錢币。
由于有探測器的邦助,前此很少會被人們發現的私人埋藏的錢币被大量挖掘出來。這種藏錢多裝在瓶罐之中,一處數量都不很大,但珍稀錢币之多卻令人咋舌。和考古發掘的窖藏錢币多唐宋錢不同,這種罐藏錢中遼金錢往往占絕大多數。它說明遼金早期錢可能不是被老百姓單純作為錢币使用,而是當成某種聖物虔誠地保存或收藏。許多前所未聞史籍缺載的遼金珍錢就這樣突兀地出現在人們面前,使人目不暇接更難以置信。遼代不僅所有年号錢都已被發現,而且還發現了大量的金銀錢和折二以上大錢;金代也發現了所有年号錢和衆多的金銀錢,十等級的承安寶貨銀币,已發現兩套;宋、西夏、元錢也發現許多史籍失載的錢币。這次大發現将徹底改寫遼、金、西夏錢币史,補充修改宋、元錢币史。
西遼錢延慶元通寶錢的出現,就屬于這次大發現的一類。不僅西遼錢中的漢文年号錢大部分都已發現,而且發現了不少契丹文和回鹘文錢币,它們也必将會補充改寫西遼的錢币史。
因為黑龍江泉友的延慶通寶要到六月份才能見到,本文隻能先披露北京向陽先生的三枚延慶元通寶錢,以飨諸位泉友。延慶元寶銀錢兩枚,徑22.6-23毫米,厚1毫米,重4.3-4.6克。延慶通寶折二銀錢,徑28毫米,厚2毫米,重9.3克,錢體包漿自然,紫褐色銀鏽說明它們出自罐藏,難得的是兩枚元寶錢竟生有罕見的根深入骨的朱砂鏽,豔麗異常。兩枚元寶錢錢文右旋讀,上下字方正較小,右左字長方較大;書體仍為遼錢慣用的寫經體,似隸非隸,象楷非楷,楷隸相間;延字走之寫成3加一捺,上部分寫成止加一短撇而且和走之離得較開;慶字長方把内郭和邊緣間空間塞得滿滿當當,由于廣内筆畫太多擁擠得已看不清筆順;元字一筆短小二筆左挑,寫法尚見唐開元遺韻,隻是三筆豎撇和四筆豎彎鈎過于圓挑,又遠離唐風;寶字比慶字清瘦,但寶蓋下不見王爾,貝内缺失二橫,是典型的隸足省寶。
延慶通寶錢文順讀,延字扁寬,慶字方正,通字方正稍小,寶字長方肥大;書體雖也為寫經體,但隸味濃重筆法清秀;延字走之一橫特長,上部寫成了正字;慶字四四方方,廣部寫成了廠而且橫撇斷開,廣下部分一絲不苟布局勻稱;通字走之之頭豎直,甬無甬頭隻有一點,用缺左邊;寶字寬大寶蓋下珎的爾部寫作一方大點,貝為隸足方貝,二橫懸空。
元通寶書體都和遼錢書體有明顯承續關系,文字樸拙淳厚,筆力矯健,結體大張大合,充盈着粗犷豪放的異國情調。錢風已與天祚錢的柔美端麗有截然區别,但骨子裡自然顯現的血脈傳承關系還是一目了然的。此時,剛健雄渾、狂傲不羁之風已占據了錢文主體,這恐怕是和耶律大石西行三萬裡,氣吞伊斯蘭的霸氣有關。
延慶元通寶的發現,證明了“契丹改元必鑄新錢”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說明遼太祖制定的貨币制度是多麼地深入人心,而契丹人對鑄錢又是多麼地重視,對傳統制度遵循更是多麼地執着與堅定。望看兩枚延慶珍錢,眼前不由得浮現起耶律大石創建西遼的艱難曆史…
“延慶”是西遼開國皇帝耶律大石(1087-1143)1132年2月5日在葉密立(新疆額敏城東南)登基稱帝時所建的開國年号,取“延續遼天慶盛世”之意。耶律大石29歲時,于遼天慶五年登進士第,當時大遼國的富庶繁榮給年青的大石留下了終身難忘的深刻印象。如今他在漠北登上皇帝寶座,自然而然地就以延續遼天慶盛世為己任了。耶律大石說到做到,從延慶年第一天起,他厲精圖治,運籌帷幄,收喀拉汗,敗葛邏祿,降康裡人,進而在八拉沙衮建都虎思斡爾朵,在中亞遠征中取得重大勝利,實實在在地延續了遼朝的祚脈。
延慶三年(1134)大石改元“康國”(康複遼國之意),派七萬精兵東征擊金,以期“康複故國,以光中興”。然而,由于大漠阻隔,牛馬多死,無法前進,大軍隻得班師而還。大石仰天而歎“皇天弗順,數也!”于是,他改變了光複東北部中國重興遼朝的計劃,轉而積極經營西部遼朝。康國四年(1137)勝西喀喇汗國,收中亞一萬六千帳契丹,使國威大振。康國八年(1141)應河中葛邏祿人邀請,西遼大軍攻入河中地區。同年9月,大石軍隊與塞爾柱國十萬大軍在卡特萬草原進行了決戰。面對數倍于我的敵軍,大石沉着應戰,他告谕将士“彼軍雖多而無謀,攻之,則首尾不救,我師必勝。”他分兵三路,同時攻擊塞爾柱軍,結果塞軍大敗遺屍數十裡,徹底撤出了河中地區。在西喀喇汗國降服後,大石乘勝又降服了花刺子模汗國,完成了中亞統一的大業。至此,西遼國成為了中西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實現了耶律大石在中亞光複巍巍大遼的夢想。西遼強盛的88年中,疆域北到巴爾喀什湖以北的巴哈台山,西達鹹海,領有花刺子模;東到今新疆中西部,領有别失八裡;東南抵和阗,西南界阿姆河,幅員數萬裡。面積約等于今日中國四分之一強,大大超過當時南宋的國土。
耶律大石和他的子孫們把西遼這樣一個地域遼闊,民族林立,宗教衆多的國家,管理得井然有序,經營得繁榮富強,發展得日新月異達百年之久,說明了契丹人高度的智慧和文明,也書寫了耶律大石不可磨滅的曆史功績。
“延慶”作為契丹血脈上的一個轉折點和西遼朝的第一個年号,其鑄有漢文錢是必然的。因為耶律大石是以接續遼朝祚脈為己任的皇帝,在自己登基之時不鑄制巍巍大遼的“國家名片”,不賦予自己“神授皇權”的皇威是不可想象的。凡對此持懷疑态度的,應都是對中國皇權曆史無知的表現。“契丹改元即鑄新錢”,已被遼朝九帝二十二個年号所證實,現在又被西遼首帝兩個年号所證實,它也必将被西遼全部帝後建立的年号所證實,更會被所有契丹人建立的所有政權建元所證實。我相信這一天就會到來,時間不會太遠!
泉癡山人
2008-5-24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