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中國第一個要消失的沙漠:面積比海南島還大,如今80%沙漠成綠洲

一望無際的沙漠被稱作生命的禁區。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有着為數不少的沙漠地帶,那裡雖然曾經是綠洲、草場,自然環境良好,有着輝煌燦爛的曆史文化;但是,随着滾滾黃沙的侵襲,加之人為的破壞,曾經的一切都被湮沒在惡劣的自然環境當中。

曾經作為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漠即将“名不副實”,這片面積比海南島還大的沙地将要從地球上“消失”。原來, 毛烏素沙漠一改貧瘠、荒涼的自然地貌特征,成為生機盎然的綠洲。

毛烏素沙漠示意圖

而這一切,當然來自于一代一代治沙人的辛勤付出。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治沙人,是如何做到這人間奇迹的呢?

“毛烏素沙漠”的前世

在蒙古語中,“毛烏素”是“寸草不生”的意思。而毛烏素沙漠的位置在陝西省榆林與内蒙古鄂爾多斯之間的地區,它曾經有4.22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而海南島面積是3.59萬平方公裡。

所以,毛烏素沙漠的面積比海南島的還要大。 并且,毛烏素沙漠并非是天然形成的沙漠。

在曆史上,毛烏素原本是一片水草豐盈的地區。

荒涼的毛烏素沙漠

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将今天的毛烏素地區劃入了秦國版圖。在這裡設置了九原、雲中、上郡等郡縣進行管理。在那個時候,毛烏素地區是什麼樣子的呢?據史書記載,有着“新秦中”的稱呼,這都源于農業的開發和人口的移入,使這一地區出現了繁榮昌盛的景象。

毛烏素沙地示意圖

而秦朝滅亡以後,匈奴重新占據了毛烏素地區,它又成了匈奴人的牧場。

到了漢朝,漢武帝命衛青大舉奪回了河套地區,也包括毛烏素地區。漢武帝将七十多萬百姓遷入毛烏素地區,設置軍屯,以恢複農業建設和增加邊防實力。

經過數代邊民的辛勤努力,毛烏素地區又呈現出沃野千裡的繁榮景象。到了漢宣帝時,毛烏素地區人口衆多,經濟空前富庶,甚至可以用餘糧救濟内陸發生的大饑荒。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毛烏素地區卻迎來了第一次衰落。

根據著名的氣象家竺可桢研究,在當時中國進入了幹冷期,而處于400毫米降水線附近的毛烏素地區降水量驟減;加之,胡人的侵擾。大量的農田逐漸退化為草場。

進入隋唐時期,毛烏素地區的氣候又變得濕潤宜居。唐太宗時由于當地人口混雜,突厥人和漢人在一起進行農業耕作和放牧,加重了土地的負荷。在唐末,毛烏素地區開始有了風沙的記載。新唐書中曾有記載道:“夏州,飛沙為堆, 高及城堞。”

這也就是說,風沙吹過之後,夏州城外的風沙已經可以堆得跟城牆一樣高了。

毛烏素地區逐漸開始沙漠化,原本水草豐美的自然環境,由于風沙侵蝕,不再适宜農業生産。而造成沙漠化的除了氣候的變化,還與當地居民的濫牧濫耕息息相關。

唐朝詩人李益曾有“六州胡兒六蕃語,十歲騎羊逐沙鼠。”的詩句,可見當地的胡人,小小年紀就開始放牧,而這一地區在過度放牧的情況下,土地沙化在進一步加劇。

而在宋朝,毛烏素地區歸屬于西夏境内。毛烏素成為宋夏兩軍交戰争奪的戰場,在戰争的破壞下,毛烏素地區的壞境被嚴重破壞。

進入到了明清,毛烏素沙漠正式形成,并向東、南進一步蔓延。并且,漸漸地擴大到延綏長城一帶。而雄偉的延綏長城是經萬曆年間重建後,形成“ 崇墉蜿蜒, 屹為巨障矣。”

毛烏素沙漠地貌

然而,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工程顯得如此脆弱。風沙之大,依然是“高及城堞”;蒙古人騎着馬就可以沖破城牆的阻擋,侵襲邊境地區。為此,明朝朝廷每年都要進行“扒沙”。

除此之外,榆林城還被迫南遷,躲避風沙的破壞。

在清朝初年,毛烏素沙漠的面積繼續向南推進。榆林城不得不再次向南搬遷。

到了20世紀70年代,毛烏素沙漠的面積達到頂峰。

由此可見,毛烏素沙漠的最終形成自然因素的影響是重要原因。在暖濕期,毛烏素沙漠就會變成适合農耕和遊牧之地。但是到了幹冷期,毛烏素便會面臨水源減少、植被退化的災難。

毛烏素沙漠地貌

但是,很多專家也指出,之所以有今天的毛烏素沙漠,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是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明清時期,人口大量遷入,過度放牧加上農業耕作,再一次增加了土地的承載能力,加重了土地的沙漠化和鹽堿化。

所以,毛烏素沙漠的形成今天的模樣主要原因是自然力和人為的破壞。

因為長期遭受幹旱和風沙的侵害,生活在毛烏素沙漠附近的老百姓,常年與貧窮和落後相伴,幹涸的沙地阻礙着人們走向幸福的腳步。

“毛烏素沙漠”的今生

新中國成立時,毛烏素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創下了曆史最低值,僅有0.9%。

隻要刮起漫卷的大風,毛烏素地區附近的村莊就會被沙塵包圍,地裡的莊稼就要遭殃。在當地還流傳着這樣的順口溜:“山高盡秃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

如果不對毛烏素沙漠進行治理,不僅影響當地的發展,而且随着毛烏素沙漠的擴大,還将使更多的地區受到風沙的破壞。

防沙治沙

因此,從1959年開始大力推進防風林帶建設,改造毛烏素沙漠的面貌。

從那時起,國家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和防沙治沙措施,當地老百姓積極響應國家的号召,不僅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子孫後代,奮鬥在了防沙治沙的第一線。

在防沙治沙的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很多當地老百姓在一開始種樹時,種下多少樹苗倒下多少樹苗;要麼就是,一捆一捆的樹苗插進了沙窩,大風沙吹過之後就全都沒了。

為此,當地老百姓因地制宜發明了“草方格”的辦法,而這一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也得到了其他國家的認可和推廣。

“草方格”就是将沙土地按1立方米的規格,劃出十字網格。然後,将幹草紮到沙地裡,在周圍播種沙蒿等植物的種子,每隔三個格子再種上一顆樹。這樣可以起到截留水分、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防沙治沙

此外,當地的農業科研院所,還創造了“飛機飛播治沙技術”,對沙漠地區綠化帶來了很大的便捷。與此同時,農業專家還不斷地改進種植技術,讓樟子松等固沙植物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在防沙治沙的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将無怨無悔将自己的青春奉獻于“毛烏素沙漠”改造的人。

補浪河女民兵的故事,就是在防砂治沙中湧現出的一段佳話。

補浪河女民兵

補浪河是榆林地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在60年代,當地的情景可以用“背朝黃土面朝天”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了。近八成的土地被黃沙吞沒,人口銳減、植被稀少,一片荒涼的景象。

即便如此,54名年輕的女民兵,響應國家“向荒沙草灘進軍”的号召,來到了補浪河鄉的黑風口。

剛剛接觸到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剛剛種下的樹苗,在狂風的襲擾下,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冬季,天氣寒冷,女民兵的手、腳紛紛出現了凍瘡,可即便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也沒有阻擋她們防沙治沙的腳步,反而更加堅定了決心。

女民兵席永翠曾留下了:“以後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治沙”的話語。

沙漠變綠洲

後來,女民兵席永翠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将自己家的五名孩子送到了防沙治沙的第一線。

在四十多年的時間裡,補浪河女民兵治沙連一共有16任連長,共計三百多名女民兵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記。

在一代又一代補浪河女兵的共同努力下,創造了14425畝綠洲,使當地消失了800多座沙丘,還營建了33條防風固沙林帶。

郁郁蔥蔥的樹林

這些女兵用堅定的信念和青春創造了“毛烏素沙漠”治沙史上的人間奇迹。

除了像補浪河女兵這樣的優秀團體之外,還湧現出不少個體人物,奮鬥在防沙治沙的戰線上,殷玉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殷玉珍

殷玉珍本不是榆林本地人,在19歲那年,她從陝西靖邊縣嫁到了毛烏素沙漠的井背塘村。

剛一踏上這片黃沙地,年輕的殷玉珍頓時感覺人生猶如這片沙漠一樣迷茫。後來,在家門口偶然種活了幾顆樹苗,這讓殷玉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殷玉珍鼓足了勇氣,心中定下了“種樹是為了活下去”的念頭。從那時起,殷玉珍開始在荒漠裡試種防沙林,沒想到這一種就是32年。

殷玉珍

殷玉珍累計種下了70000多畝樹苗,她的行為不僅讓沙漠變成了郁郁蔥蔥的綠洲,還帶領同村的村民走上了緻富之路。用殷玉珍一句最質樸的話來說:“現在的好都是奮鬥出來的。”

沙漠新面貌

而因受到風沙的威脅而9次搬家的石光銀,從小便立下了治理沙漠的志願。

1984年,石光銀成立了農民治沙公司,這在當時還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與當地政府簽訂了3000畝荒沙治理合同,随後他帶領7戶村民紮進了狼窩沙,這一幹就是十三年。

石光銀用13年的時間,治理了5000畝荒漠。

然而,治理狼窩沙并非想象的那麼簡單,這5000畝的數字,談何容易。

一開始,無論采用任何方式種樹,樹苗的存活率都不超過20%,因此石光銀損失慘重。

但是,性格堅毅的石光銀并沒有灰心喪氣,他不斷的嘗試,最終選擇在迎風坡重新規劃格子,建沙障,終于這一次成功了,樹苗的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

石光銀

很快,狼窩沙綠意盎然,沙地漸漸退出人們的視野。此時,意外突然降臨,石光銀的兒子在運送樹苗的途中遭遇車禍喪生。

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令石光銀十分痛心。

即便如此,石光銀依然沒有動搖自己堅定的治沙信念,堅持着自己的初心。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狼窩沙一改往日的頹勢,黃沙漫卷地變成了片片村落,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石光銀

然而,止住了狂沙腳步的沙石光并不滿足于現狀,有着經營頭腦的沙石光,想出了“公司+農戶+基地”的點子,辦牧場、建水廠、發展旅遊,最終帶領着村民走上了緻富的道路。

現如今,年近七十的沙石光依然奮鬥在治沙的第一線,他想守護自己一生奮鬥出來的綠色家園。

在一代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日的毛烏素沙漠綠樹成蔭,生機盎然,重現了昔日宜居的生活環境。

沙漠新面貌

這一切的改變,除了用科學的方法改造自然環境,還包括無數治沙人的辛勤努力。

也就是說,毛烏素沙漠每增加一分綠色,背後都包含了無數人的熱血與青春。

結語

從最新發布的衛星雲圖上也可以看到,最近幾年,我國的國土裡黃色區域在逐年減少。

毛烏素沙漠的面積還将繼續不斷縮小,綠色将取代剩下為數不多的沙地。如今的毛烏素沙漠已經稱不上是典型意義的沙漠,更像是一片綠地和森林的海洋。

聯合國相關部門盛贊毛烏素沙漠取得的偉大成績,稱“做出了讓世界向中國緻敬的事情。”

毛烏素沙漠治沙的成功,值得國人的驕傲和自豪,但是我們不要忘過去慘痛的曆史教訓。我們要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要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