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種成長,叫“吃百家飯”。
晉朝永嘉之亂時,鄉村貧困至極。
有一個叫郗公的讀書人,流落到鄉村。村裡人敬重他的名望,輪流請他吃飯。郗公不僅自己吃飽,還用嘴含着一口飯回家,供養了侄子郗邁和外甥周翼。
靠父老鄉親的幫助,郗公和家人,熬過去了。
随着時代的發展,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吃穿不愁,請客吃飯的機會,也增加了。
有的人,一天都參加幾個飯局,喝酒都要趕場子,總是不醉不歸。
可是,我們還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有錢時,座無虛席;無錢時,門庭冷落。
做人,要有骨氣,不要把人生淹沒在飯局裡,不必因此看别人的臉色,浪費時間。
以下幾種飯局,對于窮人來說,最好不要去。
02
第一,不勞而獲的飯局,去了就是“混吃混喝”。
俗話說:“無功不受祿。”
你沒有做事,但是要參與一群勞動者的飯局,除非你請客,否則就不要去。
《資治通鑒》裡有一個故事:劉邦在洛陽舉行宴會,問大臣們:“為什麼我成功了,項羽失敗了?”
大臣們認為,這是因為劉邦英明、仁慈,項羽過于陽剛、武斷。
劉邦說:“我成功了,是因為有張良,可以決勝于千裡之外;有蕭何,管好了糧食;有韓信,統領了大軍。項羽手下有一個範增,但是沒有委以重任。”
這頓飯,大家吃得心服口服,心滿意足。
很明顯,做了事情,功勞突出的人,參加慶功宴,會覺得神氣活現,還能在飯局上,說一說建功立業的難度,還有精彩的片段。
你純粹是混飯吃,到了慶功宴上,就會啞口無言了。這是,“名不正,言不順。”
03
第二,旁門左道的飯局,去了就是“招惹是非”。
在《西遊記》裡,豬八戒是一個好吃的人。
有幾回,唐僧被妖怪抓走了,豬八戒卻不以為然,還在接受妖怪的宴請。孫悟空責怪八戒,太不知進退了。八戒卻說:“總要吃飽了,才能去和妖怪鬥吧。”
并不是所有的飯局,都能心安理得地坐着吃飯喝酒,也許你吃完了,還要加倍吐出來。
人窮時,肯定希望一夜暴富,找到緻富的門路,但是你要走正道,不要歪門邪道。
總有一些人,借着發财的名義,算計你,讓你掉進“貪小便宜吃大虧”的陷阱裡。
有一個詞語,叫“脫不了幹系”。也就是說,你和一群小人走在一起,不管是吃頓飯,還是喝杯酒,聊幾句,都有幹壞事的嫌疑,很容易變成同夥。
人啊,要一直幹幹淨淨,不要被套路吸引,也不要想着掉餡餅的好事。
04
第三,嗟來之食的飯局,去了就是“被人嘲諷”。
春秋末年,齊國的大臣晏子去楚國出差。
因為晏子長得矮小,加上楚王恃強淩弱,讓迎客的使者,帶着晏子走偏門進宮殿。
晏子說:“除非是去狗國,才不得不進狗洞。”
楚王聽了,大大方方打開前門,迎接晏子。
吃飯時,有人綁着一個盜賊,走進宮殿,說:“這是齊國人。”
晏子說:“啊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怎麼齊國人到了楚國,品質都改變了。”
很明顯,楚王想要借着飯局,嘲諷晏子,不料被晏子巧妙地反駁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時代一步一步走,飯局一次一次改變,但是人心卻總是有類似的地方。很多強者,希望通過飯局來顯擺自己,碾壓那些相對弱小的人。
窮人參加富人的飯局,因為層次不同,因此被當成了“陪襯”,隻能處于被動地位。
真的不必去飯局上,聽别人吹牛、炫富。他們用你的卑微來襯托自己的高大,雖然你吃飽了,但是心情不好,難免會反胃。
不管多窮,吃飯是一件有頭有臉的事情,不能少了興頭,丢了面子。别人喜歡阿谀奉承、唯唯諾諾說話,那是别人的事情,你不必參與。
05
第四,幫人和事的飯局,去了就是“左右為難”。
有一種飯局,叫“和事飯局”。
也就是說,大家圍坐在一起,把某些矛盾挑明了,邊吃邊聊,然後就把矛盾化解了。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尴尬。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放在飯局裡來說。比方說,夫妻鬧離婚,你去摻和,到底要勸和,還是勸離?兄弟姐妹吵架,你到底認為誰做得對?
和事佬不好當。如果你參與相關的飯局,就得提前了解情況,不要因為吃飯,讓自己不開心,也得罪了當事人。
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你自己很窮,說話就沒有分量,又怎麼可以讓大家都信服呢?
06
第五,距離遙遠的飯局,去了就是“浪費時間”。
有的人,從一座城市,開車去另一座城市去吃飯;買了火車票,走了一千裡路,去參加喜宴。
去吃一頓飯,要買車票,給油錢,還要湊份子錢,真的開支不小。雖然飯菜很香,價格很貴,但是不如粗茶淡飯更實在。
人窮了,要捂住錢袋子,不要增加吃喝的開支。
現實告訴我們,遙不可及的親戚朋友,就應該慢慢斷交,而不是堅持交往。距離遠了,感情就淡泊了,互幫互助就很難了。
07
窮人的飯碗,不是靠飯局撐起來的,而是靠自己的汗水撐起來的。
有句歇後語說:“人家吃飯,你借碗——不看時候。”
即便你沒有本事,也可以通過搬磚、掃大街、做小工來維持溫飽。真的不必巴結權貴,到處蹭飯。
做人,甯要自家一碗粥,不要人家一頓飯。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