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古人把癢分為三種,風邪作癢,濕熱作癢,血瘀作癢。
有一個中成藥把這三種原因引起的瘙癢一網打盡了,它的名字叫膚癢顆粒。
由蒼耳子、地膚子、川芎、紅花、白英組成。
蒼耳子是植物蒼耳的種子,蒼耳在野外非常多見,多到大家一度忽略了它的本領,以為它就是一株普普通通的野草。
蒼耳子渾身是刺,像縮小版的琅琊棒,帶刺的植物一般比較有“攻擊性”,人或者動物見到了,都要小心翼翼,若是從前被紮到過,更是心有餘悸。
蒼耳子的刺主要是為了傳播種子,雖說沒那麼可怕,但也是一大特點,中醫非常看重它的這一特點,認為它的刺能穿破,也就能把不通的孔竅通開,蒼耳子,各種孔竅它都能開,最突出的是通鼻竅,不得不說,蒼耳子在調理鼻炎方面,效果确實值得肯定。
再回到今天的主題,皮膚瘙癢是因為體表有風邪,風的特點是什麼,善行,喜歡走來走去,表現出來就是癢。
蒼耳子先是把毛竅打開,毛竅就是毛孔,然後把風邪往外趕,大家不要忘了,蒼耳子手裡有長槍利劍啊,風邪隻能乖乖就範,順着毛孔灰溜溜地走掉了。
川芎、紅花活血化瘀。活血的目的是生新血,皮膚離不開新鮮氣血的濡養,就像土地,土地為什麼滋潤,為什麼能承載萬物,長養萬物,因為它的周圍有水源,假如水源枯竭,土壤也會幹涸,土壤荒漠化導緻的結果就是風邪肆虐。兜兜轉轉又回到了風邪上,蒼耳子已經把風邪趕出去了呀。到了這一步,祛風是下策,上策是什麼?涵養水源。對應到人體就是把瘀血化開,新的氣血才能流經此處,風邪才能徹底消失。
古人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紅花色紅,入血分,經常和桃仁一起出現,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對于一些不太頑固的瘀血,紅花就可以應對,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是用紅花泡酒,像跌傷,打傷,身體局部有淤青,一碰就痛得厲害,用泡好的藥酒擦患處,能把瘀滞的血液散開,讓氣血通暢,通則不痛。
川芎走散的力量很強,哪裡有瘀血,它就去到哪裡。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大概可以從頭走到小腹這個地方,所以頭上有瘀血,腹中有瘀血,或者這一帶的某個地方有瘀血,川芎都能化。
白英,聽起來倒像是人名,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一位身姿曼妙的姑娘,實際上白英也是一種植物,中醫用這種植物的幹燥全草來入藥。
白英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果子,果子成熟以後由青綠轉為鮮紅,如瑪瑙一般,在綠葉的襯托下格外張揚。
白英在這裡可以清熱利濕。對付濕熱隻是它的一個小用,它其實還有更厲害的作用,能抗癌。
同樣清熱利濕的還有地膚子。地膚子在以前經常被拿來做掃帚,它是真正的掃地僧,身懷絕技卻又深藏不露。直到某一天它的功效被世人發現,大家不由得驚歎到,原來地膚子竟有如此妙用!古人說,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地膚子通利膀胱,就是讓小便通暢,小便作為排邪途徑,把皮膚表面的濕啊熱啊帶出去。
這就是中成藥膚癢顆粒。
最後再來總結一下,這個藥從三方面入手,祛風,活血,除濕,把引起瘙癢的三大罪魁禍首一舉殲滅。
所以膚癢顆粒,膚癢顆粒,其實是讓瘙癢一去不複返。
版|權|聲|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