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筋按摩-論手感(一)
# 1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須以那種方式在明醫網發表,因為精華的東西,我沒藏私的全寫出來,也曾在上海開了一個小研習班,手把手一個個教學生摸筋。找傷筋,學生回去後,均說有進步,總感覺和我要的程度差一截。這猛然讓我想起以前學佛的老師講的一句話,法不得超傳,否則徒然啊。因此,就想用更簡單而能具體的方法來傳導這種按摩法,它真能處理及根治很多很多的酸痛,軟體組織的問題,甚至所謂的【骨錯縫、筋出槽】導緻的一些骨頭有關的一些問題,如骨盆、脊椎、駝背…等等,好讓世人來脫離酸痛的困擾,最重要的不要被一些庸醫誤導,甚至去做那些害人的手術,導緻一輩子無法康複的機會。我之敢這樣講,因為把讓那些綁住/拉住骨頭的筋弄松、把那些節打開了,骨頭就可恢複正常,道理很簡單,重點是那些節是真的打開,還是臨時性的刺激,造成短暫時間的松弛,這就是我要苦心婆口來論述這簡單的按摩法。再且,隻要手感練出來,什麼穴道、肌肉、骨頭等解剖必知的東西,幾乎是多餘的。什麼推拿手法、正骨、整脊、針灸均不須會,就能治酸痛病了。這對于初學者是很容易入門學習的手藝。可是,人們的心就靜不下來,有耐心的去研究學習,而一眛子往外追尋,尋尋覓覓,到頭來你會發現,原來你最缺少的就是手感,即是中醫講的觸診,但,我較喜歡用手感,因這還包括治療。我愈來愈感覺這按摩很像禅宗的自求内證,一如佛性人人本自具足,何須外求呢?
話說回來,要學這手藝,對有興趣學這撥筋按摩法的人,不具備一些條件,也是徒浪費時間和精力,我就在此再嚕嗦幾聲:
1. 十四經絡走向,是必須知道的。
2. 具備兩個心:愛心及耐心。在摸捜傷筋的過程中,為醫者如少了愛心,定會急就章,無法耐心去找病竈,這均是需要時間,到頭他定放棄此方法的。
當然,你如本已會針灸、推拿、正骨,對人體解剖等均有深入的研究,是好事,這會幫忙你在各自領域内再深入的領悟及進步,甚至中醫師的把脈均會另有啟發的。
有心想學此手藝,定須由最基本功夫,手感找傷筋練起,我就由此再費舌一回,但請有心人士,把我的帖子,由撥筋按摩法及傷筋(一),如何找傷筋(二),至如何找傷筋(三) 續,請多讀幾次,并開始在自己身上找酸痛的線索,然後,我們在一起來探讨。
#2
練手感,定須能分辨,所謂好和壞的筋(就是沒有酸痛和有酸痛的筋),就是醫者摸着患者的傷筋時,最起碼就須分辨清楚,這筋是新傷還是舊傷,是否為病竈處,是由那邊牽連過來的傷。醫者憑着手的觸診,約略比照如下
傷筋 |
好的筋 |
按或摸均會酸痛 |
按或摸均不會痛 |
氣塞,按下去如一個氣墊 |
沒有 |
稍微腫,有些腫的特别厲害 |
平平的 |
附近的肌肉緊張,甚至僵硬 |
松松軟軟的 |
受其他的骨頭或關節牽連住,身體活動受限 |
沒有 |
使點力按下去,酸痛會牽連至其他的地方 |
沒有 |
按住疼痛處,感覺有細小的筋在指下移動,甚至聽到異響聲 |
沒有 |
因此,醫者須把傷處傷筋的感覺,轉換成患者的疼痛程度。醫者須慢慢的自己去體會其差别。這是最重點的地方。
前面講的東西最要緊的重點如下:
1. 一個傷筋的痛點,表現在醫者之手上是,有異響聲(細筋受外力之移動聲)、發炎的筋腫、有如氣墊式的氣塞,表現在患者身上是酸、麻、痛。甚至牽連至他處之庝痛。如有練氣功的人,用手心測會有刺刺的感覺。
痛點會沿着經絡走向或肌腱走向而成線,于患者是酸痛;于醫者是氣阻塞,一如觸摸兩頭稍阻塞的塑料水管之感覺,氣愈塞則是愈痛,反之則較不痛;愈上去愈痛的方向,就是傷筋的方向。直到某一點時,患者會很痛處,而醫者感覺氣塞最嚴重的地方,如超過這點,則又不痛,且無氣塞。則那痛點即是筋傷處,一般那裡定有筋出槽的異響聲。醫者可可依其所知的方法上藥、洩氣等法再去把傷筋推開。 該處一般很痛,醫者須十分小心處理,通常這線索會有很多條,而常常集結于關節處。該痛點的傷筋撥開後,即筋歸位,則整條發炎之線索全消失了,那痛點所引起之庝痛或牽引至他處之酸痛,就會同時消失了。如酸痛仍有存在,則是别處的傷筋仍在影響該處之庝痛, 此即為氣通則不痛之道理。
2. 傷筋會以面、線、點呈現在患者身上,醫者可依患者所指之痛處摸索上去,或是以由面而線而點之模式去尋找。傷筋絕不會以單獨一點的庝痛而沒有牽連的。
當醫者掌握了上述的重點,可先在自己的身上去摸索, 你指下酸痛的感覺是如何?再把這感覺應用到你要按摩的患者身上,就會有所悟。
這幾個重點有心要學的人須將這原則牢記在心。
#3
看下圖,假如患者訴求其痛點在 1.點,醫者按上去時,先會感覺,那裡如氣墊式的氣塞,就是說指頭壓下時,指頭無法直接壓至那裡的肉,你可感覺裡面是有氣體在擋着,我叫它是氣墊式的氣塞,這氣體的厚度愈厚,你表示患者的痛處愈疼,愈薄則愈不疼,沒感覺到氣塞,則不疼。我們和患者的這種對待關系一定要弄清楚,以免弄疼了患者,剛開始,我們可先在自己的一個疼痛處,先去體會氣墊式的氣塞和疼痛的對等關系,然後再應用到你的病人身上。
繼續上圖,由1.點推向2.及3.時,是在手少陰心經上,也許醫者按着1、2及3時,他均會說疼,到底哪邊較疼,醫者須弄清楚,當醫者的手由3.往上輕輕及慢慢的推往2時,醫者手下會感覺澀澀的,似有東西在拉着醫者的手指,我叫它是氣塞,愈往上時氣塞的感覺愈重,而患者是愈疼,同時氣塞的範圍就愈寬。假如它的病竈是在2,則,醫者的手指頭到2時,患者的疼痛的反應定是最大的,因此對患者而言,這疼痛是漸進的再增強。反之,由2推至3時,患者的疼痛慢慢的減輕,氣塞的範圍愈小,往往會細細的到3。這就是我說的線索。
假如患者的左手是健康的話,你推他同樣的位置,氣塞及澀澀的感覺均沒有,反而是很滑順的,那他的左邊就沒事了。做個比較,多練習,就會摸到竅門的。這就是我一開始說的醫者必須分辨筋的好及壞的。
#4
我假設你會撥筋,但,你即是把上圖的2點撥開後,你會馬上覺察到,1及3點的問題,以及心經上的阻塞均消失了,則酸痛就減輕多了。但有時,1點,還是有酸痛,也許,那酸痛是由于3點的小傷筋引起的,就又要把3點的傷筋處理好,1點的問題才會消失。假如,2點的傷筋撥不開,這時,就須依同樣方法再去找有其他地方影響這傷筋的線索。
2. 基本按摩手法(九):請大家看我第九篇的文章,這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由上而下的按摩,一面檢查,一面治療,因是沿着12經絡走向在按摩,是有個順序的,方向的。慢慢的你會發現,這些引起傷筋的線索,很多是沿着經絡走向的。
3. 面、線、點:受傷的位置,或是患者所訴說酸痛處,會成一大片的腫,手摸,便知氣塞,這時,可找到氣塞或疼痛較厲害的線索,由此線索,就可找到那傷筋的點了。
再這摸筋的過程中,對于初學者,有時是須很長的時間才找得到的,就隻有兩個竅門,一是不斷的問患者,你按摩處疼痛的情形。另一是,多在自己身上按摩自己的疼痛處,把它的氣塞和疼痛關系摸熟悉了,就容易上手了。
#5
如何找到更嚴重的傷筋或病竈
1. 有時氣塞厲害,找不到傷筋處(内有異響聲,或細筋在轉動,而患者在喊痛) 輕輕轉動該關關節或其上端或下端之關節。定可發現同點更痛的情形。
2. 以”高爾夫球肘”而言, 因由頸、肩、肘、腕及手指頭均可牽引到肘部,手感定須很清楚,影響到肘部的線路,摸久了,就自然明了我說的沿經絡及肌肉走向去找傷筋及病竈。 現在試着以高爾夫球肘為例,用幾張圖來說明,數個影響到肘部的不同位置的傷筋來源。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因每人運動的姿勢及牽引到的肌肉會有差異,受傷的位置,當然就會有點不同。
以拇指腹部在肘部有畫圈處,按住轉圓圈,定可覺察其他凸出的線索,每條線索的尾端,代表不同的筋移位。有畫圓圈處,代表傷筋處,線路即是手可感覺到的氣塞,患者的微微酸痛,到另一端的傷筋處就有更重的疼痛,厚的氣墊,以及有細筋在轉動。這就是我們須撥筋的地方。三個圖表示肘部的轉動因腕部的傷影響到 #2點。
還有這些線索定時會往上走至肩頸。此就不談,讓大家去摸看看了。
3. 一般而言,我習慣患者依我的基本按摩法,檢查時,會由頭、頸肩大臂肘、小臂、手指順序摸下來,捏、揉住肩膀、手臂時,是雙手一起動的,醫者定須兩隻手(包括手掌及指頭)定須全部有感覺,且記住,有氣阻塞、傷筋的位置,這就是在腦海裡要慢慢習慣有個3D圖,立體圖像顯現有問題的地方.然後看這些有問題的地方,有啥想關系。如此,很快的整體觀念就會建立起來。治病才會徹底、有效。
#6
找傷筋角度及方向
1. 病竈的情形在我的”如何找傷筋(二)”裡提到,【痛點會沿着經絡走向或肌腱走向而成線,于患者是酸痛;于醫者是氣阻塞,一如觸摸兩頭稍阻塞的水管之感覺,氣愈塞則是愈痛,反之則較不痛;愈上去愈痛的方向,就是傷筋的方向。直到某一點時,患者會很痛處,而醫者感覺氣塞最嚴重的地方,如超過這點,則又不痛,且無氣塞,則那痛點即是筋傷處,一般那裡定有筋出槽的異響聲。】
這是個很關鍵的話,在這裡患者會很痛,醫者須很小心觸摸,非不得已不下手。新傷可直接下手,舊傷因經絡及一些肌肉腫、發炎或肌肉萎縮厲害,須由遠端疏導開,方有效,否則徒把患者弄通。
2. 有時找到位置,知其氣塞、氣腫的厲害,患者叫痛,可是過去此點,又沒有氣塞的情形,而患者也不疼了,或痛苦相對減輕很多。這就是須找傷筋角度及方向的問題。
3. 如何找傷筋的角度及方向: 當然可參考我以前的帖子,“找到病竈的傷筋後,撥筋的幾個治療原則(五)”,“ 全身九大關節的旋轉運動法+傷筋角度+手指、腳趾慢轉=患者自治傷筋法(六)
”,重點是醫者的手或拇指按住傷筋處,另手或助手代轉圓圈;患者自傳圓圈也可以,但定須很放松,如此才能牽動出原來受傷的肌腱或韌帶,轉動傷筋附近的關節,手下就聽到異響聲,即是傷筋的細筋在裡面滾動。這就是撥筋治療的點及方向。有些更嚴重的,這樣還撥不開,就須找該關節的一個或上或下之關節,轉動之,去感受病竈受另一關節的所牽引的狀況,有時這樣就可直接撥病竈的傷筋,有時還須把另一個關節上的傷筋撥開,才回來處理病竈的部分。這全看手感的狀況而定。因人受傷時,肌肉的運動很少是隻轉動一個關節。
譬如,在上面幾個圖内的#2點,手肘的傷筋,如單轉肘部要牽動肘的傷筋時,有時轉動手腕至傷筋的角度,甚至再去轉動肩關節,至某個角度時,才醫的動那肘部的病竈,甚至會牽連到肩、頸、胸部的筋。全是靠手感來的。
現在提供剛整理好的兩個視頻, 供大家學習。
視頻:撥筋按摩的基本按摩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yNDY2MDky.html
視頻:九大關節旋轉運動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yNTAxMjU2.html
#7
找傷筋及病竈
顧名思義,病竈就是病的根源, 傷筋是受傷的筋,病根嚴格講起來,不會太多,除非是同時多處的受傷及舊傷。因此,在未達到病竈時,其或上或下或是更遠處受傷處,均有可能會有不少的傷筋。有時病竈處直接把它撥開,其他的傷筋或會減輕或是消失;有時又是須由遠而近的處理,這全靠手感的判斷。
#8
大面積的搜尋傷筋
對于新手而言,搜尋傷筋及病竈是很困擾的事。我常說,為醫者要比患者更清楚他的病情,甚至不須他開口,便知其患處,除了其他的診斷外,手感之觸診是最重要的。除了患者的訴求外,醫者須有自己的判斷,才不會誤事。
我一般開始時,會雙手拇指按患者的風門穴,另四指會在頸部、鎖骨上下、左右遊走,一如一般按摩的松肩,分辨清楚患處之來源,是由頭、頸、手或是身體的前、後方過來的。确立方向,再依基本按摩法去搜尋傷筋及病竈。有時方向來源确定後,會以整個掌面或手指指尖,輕輕的在患者的身體上遊走,主要是依肌肉的松緊度來判斷來源的方向及位置,當然這摸捜的方向是在愈來愈僵硬,或緊張的方向,到了這地方,就開始可感覺到氣塞,患者會有酸痛,傷筋線索就會慢慢出來,醫者可邊檢查。邊撥筋治療那些地方,再依循前面所講之方法,就可慢慢抵達病竈處了。相反的方向,沒問題,就簡單的帶過即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