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以“”為名在某APP發布後,一時評論者雲集,有不少朋友認為“全介紹”的表述實為誇大其詞的标題黨,因為我沒提到看瓜、砍瓜、攪瓜、石灰瓜、燒瓜等等,今天本磚家就來一一釋疑。
圖① “看瓜”
看瓜,“僅供觀賞”,小時鄰居家在院子裡就種了一棵,瓜熟後下半部分橙紅色,上半部分是白綠色或其它顔色的凸起,大體如上圖。就是筍瓜/Cucurbita maxima的品種,留着“秀色可餐”當然可以,真吃也木得問題。南瓜屬三兄弟“南瓜、筍瓜和西葫蘆”,外形别緻、顔色漂亮的品種如過江之鲫,盡可以當成“看瓜”栽培。
圖② 砍瓜
看和砍,音調不同,昭示不同命運,一個安享歲月靜好,一個身受寸磔之刑。一般來說,砍瓜就是長條型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随吃随砍,傷處自然愈合,不影響後續生長(長不長另說,至少可以保鮮)。冬瓜亦可如法炮制,但創面太大,需在傷處覆蓋保鮮膜。說起來有點殘忍,好在植物不是有情衆生,不入六道輪回,無妨。
圖③ 攪瓜
圖④ 攪瓜
攪瓜,又名金絲攪瓜或魚翅瓜,西葫蘆/Cucurbita pepo的品種,果梗具棱和槽,基部稍增粗,典型的西葫蘆特征。“金絲”不是自然出現的,要用力拍砸瓜的表面(或用開水著三五分鐘),切開後再攪動瓜肉才行。不信你查一下,就連攪瓜的品種名都叫“拍砸一号”、“拍砸二号”。p.s. 好像也有些“攪瓜”是筍瓜的品種,略。
圖⑤ 石灰瓜
圖⑥ 石灰瓜
圖⑦ 長果型的蛇瓜
恕我孤陋寡聞,第一次聽說石灰瓜,搜圖後原地震驚了,真沒見過。仔細端詳之後,發現配色風格很像蛇瓜,隻是果實外形對不上。進一步查詢得知,這玩意兒就是短果型的蛇瓜/Trichosanthes anguina,此外還有中長果型和長果型。因短果型蛇瓜兩頭尖中間鼓,略似老鼠,故又名老鼠瓜,這名字一聽就不想吃。
圖⑧ 菜瓜
燒瓜,正确的寫法是“梢瓜”,上一篇已有提及,甜瓜的亞種菜瓜/Cucumis melosubsp.agrestis,本質上也是甜瓜。外表樸實無華,瓜肉無香甜味道,吃到嘴裡能淡出個鳥來,隻配當蔬菜,一般用來腌制醬瓜。紅樓夢美食中有一道“野雞瓜齑”,主角之一即是此瓜,足見其文化底蘊深厚,并非泛泛之輩。
圖⑨ 西瓜
還有人提到山西某地有一種瓜,外觀似西瓜,内部如同冬瓜,瓜子青綠色;我搜到了一張圖,大緻上就是這般模樣。這是如假包換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三白瓜有點像。打聽了一下,據說當地又稱凍瓜(不是冬瓜),口味清淡,一般摘下放陰涼處存放,至瓜瓤成湯狀後拌白糖吃。中老年接受度高一些,大部分年輕人無愛。
關于瓜的疑問,基本上就這些,如有新瓜,還請諸位不吝賜教。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