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普遍認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藍鲸。
其實并不是,很多生物都比藍鲸大!
藍鲸,被認為是世界上已知的動物中最大的,長度可達33米,體重可達181噸。
這些數據代表什麼呢?
相當于,體長有3輛公交車,而體重呢,按照大象5噸體重來算,則大約是36頭大象這麼重,人類在藍鲸面前,更是渺小。但以下2種就比藍鲸“大”:
1、比藍鲸重40倍以上的神秘蘑菇
這種蘑菇是蜜環菌的子實體,也被稱為蜂蜜蘑菇。
目前發現的最大個體,生活在俄勒岡州國家森林公園裡,占地面積大約為10.36平方千米(15540畝),由于真菌生活在地下,其整個體重無法正确測量。據科學家預估,該個體的體重在7500噸之上,甚至有人認為可能已經達到了難以置信的3.5萬噸。
蜜環菌,就像是地下的一張“吸血”網,盤根錯節的菌絲,在森林裡吸食樹木的營養物質而生,因為長出大片的金黃色蘑菇,才被人類發現。
2、比藍鲸長的水母
獅鬃水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直徑可達2米,雖然體重隻有兩三百公斤,但體長(連觸手)可達37米。
而世界上最長的頭銜,還不屬于獅鬃水母。2020年在西澳大利亞海岸發現的一種管水母,如同一根飄帶,環形漂在海洋中,“環”估計有47米,科學家認為其總長度可達119米。
由此可見,藍鲸頂多算是最大的脊椎動物或者最重的動物。
藍鲸頭骨
有人質疑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動物應該是易碎雙腔龍,而不是藍鲸。根據化石預估,易碎雙腔龍身高至少在10米以上,體重平均值就有180噸,而身長可達50米。
但是易碎雙腔龍的體型是建立在猜測預估上,因此是存在争議的。
藍鲸,放在陸地上來看,确實是超巨型的生物,但放在占地球70%的海洋中,倒也不覺得突兀,那海洋中有可能存在比藍鲸更大的超級生物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藍鲸會長得這麼大?
衆所周知,動物的個體不是說你想長多大就長多大,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首先,生物的大小遵循平方立方定則;
換句話說,動物放大10倍,那麼它的表面積則是原來的100倍,而體積則是1000倍。
按照這個原則,将一個大猩猩簡單放大20倍,在物理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此時的骨骼和肌肉是不足以支撐其自身的體重,它們的腿會被壓碎,内髒也會被壓爆。
但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純粹根據骨骼和肌肉支撐體重這個原則來計算,動物隻要多長一些腳增加支撐力,而體重不是縱向而是橫向發展,這個問題也是可以緩解的。
科學家計算出在陸地上能自由行走的動物,體重至少可以達到100噸,甚至1000噸。但現實中的動物體重和理論值相差甚遠,這也說明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限制了體型增長。
其他因素就包括:食物、溫度、自然天敵、新陳代謝等等因素。
就以恐龍為例,那時候的動物确實普遍比現在大,蜻蜓的翅膀就有1米長,恐龍一類的爬行動物更是大到難以想象。
恐龍之所以能長大這麼大的體型,是因為當時環境好,氧氣含量高,食物豐富,恐龍幾乎沒有什麼天敵,溫度也高。種種優勢,讓這樣龐大的生物存活了下來。
那藍鲸呢,又是因為啥呢?
藍鲸生活在海洋中,優勢更加明顯:水的浮力有助于藍鲸支撐身體,減輕對骨骼和肌肉的壓力;藍鲸的食物是磷蝦,磷蝦是“海上金礦”,數量極其驚人,即使人類每年捕撈十幾二十萬噸,海豹和鱿魚每年要吃掉1億噸,磷蝦的數量依然能夠滿足藍鲸一天4000萬隻的供應。食物如此豐富,而且藍鲸也無需消耗太多體力,隻要張嘴過濾就可吃到磷蝦,身體自然長得大。
深海中有可能存在比藍鲸更大的超巨型生物嗎?
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深海巨人症,意思是栖息在深海區域的物種會比生活在淺水區的體型更大。
真實案例也很多,例如0.76米長的大王具足蟲、腿伸展開有3.7米的日本蜘蛛蟹、體長2米的大鱿魚、8米長的皇帶魚……
主要原因是深海區溫度低,有可能導緻細胞變大,并延長壽命,對于終生都在生長的物種來說非常有利;由于壓力、鹽度和溫度的關系,深海中的溶氧反而增加了,更有利于呼吸;最為重要的是,深海區競争壓力小,人類幹預也少,保證動物能安全長大。
那這是不是意味着,在人類看不到的深海中,還存在更大的生物嗎?
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很多科學家認為藍鲸還有空間繼續增大,但事實上,因為物理上和生理上的原因,以及食物和環境等因素,33米的藍鲸已經是極限了。
33米也是非常罕見的,如果每個藍鲸都這麼大,那麼藍鲸種群數量還會減少,更容易滅絕。
退一萬步來講,超巨型生物是否能在人類的眼皮子底下生存,很難說!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