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我們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像走迷宮,有起點,有終點。

我們有時走直線,有時會繞個彎,有時會繞很多彎,甚至可能往回退,最終到達終點。但是,不管怎樣走,我們大腦一定會選擇最經濟的路線,能直接通過的,絕不繞彎,即使繞彎,也是最經濟的彎,不得已往後退,也是為迅速達成目标服務。而且,我們隻要走過這樣的迷宮一次,我們下次就不會再繞彎,隻會走最經濟的路線。做一件事情達成目标,經過複盤發現這次不經濟的地方,下次也會改用最經濟的方式。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成語熟能生巧、遊刃有餘、得心應手、駕輕就熟、耳熟能詳,說的都是我們做事都有一個不斷練習,變得熟練,走向成功的過程。越熟練越經濟,就像賣油翁一樣,做到從錢孔倒油,而錢不濕。

你去觀察大自然,大自然也一樣,隻不過大自然比我們人類更懂經濟。

我們人類經常出現不經濟的現象,浪費大量時間、精力、浪費金錢做無用功,而大自然絲毫容不得不經濟的行為。

獅子捕捉羚羊,需要一擊即中,絕不會多浪費一絲一毫的體力。

我們以為植物不會動就不懂經濟,實際上,植物在靜悄悄的做出最經濟的變化。植物的花需要異花授粉,而風媒傳播效率太低,它們就培養自己的花朵,利用昆蟲去授粉。植物的花朵怎麼做呢?它們限量分配花蜜,既能讓昆蟲光顧第一朵花的時候嘗到甜頭,又能有動力光顧第二朵花去授粉,做到授粉的平衡。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人作為大自然的一份子,面對的群體世界更為複雜,更需要經濟的考量。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學習,然後進入專業領域,十年磨一劍。學的是什麼?磨的是什麼?學和磨,都是打磨我們的思維方式,為的是把所有事情變得簡單、直接、高效,快速達成目标。

比如走路,三四歲的孩子擡腳就能走,想都不用想。想想更小的時候,剛開始學走路那一段時間要摔多少次,摔倒,站起來,摔倒,站起來,直到邁出穩穩的那一步。

比如用筷子吃飯,成年人用筷子根本不需要思考,但是想想,我們是如何克服萬難學會用筷子的?面對一雙筷子,手的姿勢什麼樣,怎麼夾菜不會掉,怎麼送到嘴裡,都是浪費了大量食物,才做到輕松自如的。

我們進入學校學習,做題,與同學相處,培養好習慣,包括小時候的走路,說話,用筷子,寫字等等,每一步都是把思維磨得又快又光,為的是不用思考就做出自動反應,就跟人的本能一樣,為将來進入更複雜的社會做準備。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進入社會之後,基本沒有鍛煉和試錯的機會了,隻要去做,必成。這就需要我們快速組建團隊,在花費最少,收益最大的情況下達到目标。

從小到大,隻要每次思考都是最經濟的,就能像搭積木一樣,實現越來越複雜的目标。

可以說,經濟思維是指導有效行為的唯一方式,是達成目标的最佳思維方式。

理論上,我們大部分思維習慣都需要在進入社會之前就已經打磨完成。如果我們從小用經濟思維思考問題,做到與人打交道、處理事情如魚得水的話,路是越走越寬,一輩子能頂得上别人活幾輩子。

因為,如果你的知識豐富,與人相處、團隊合作的行為在小時候已經形成本能反應,進入社會之後,你很快就能融入團隊,快速成為團隊領袖,帶領團隊前進,短短幾十年能做的事情是普通人根本無法企及的。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相反,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進入社會到處碰壁之後,你才可能發現,用過去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去做事,做好一件事情都很困難。也就是說,過去的很多思維隻是對自己最經濟,壓根不符合社會的規則。想要改正的時候,大多數人一聲歎息,唉!人到中年,交了這麼多年學費,工作不順,創業失利、項目泡湯……如果當初我怎麼怎麼做就好了!現在,叫我怎麼改!的确是,舊有的思維習慣改變起來,是“傷筋動骨”的事。人的思維習慣一旦養成,形成自己的架構,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發現不對勁,想要動的時候,動什麼?動多少?非專業人士,很難做到。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那麼,什麼是經濟思維?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經濟。經濟在很多人看來是商品交換,省錢,稍微懂經濟學知識的人會聯想到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稀缺,機會成本、帕累托最優等等一系列經濟學名詞。其實,“經濟”一詞從根本上來說,叫用規則做事。“經濟思維”就是我們用最符合規則效率的方法去進行思考。

首先我們要明确,任何人的任何行為,對自己來說,一定是最經濟的,否則他是不會那樣去做的。

孩子不聽話,打還是不打?這裡面一定有經濟考量。

可能對于有些家長來說,打是最經濟的。我們會認為打孩子特别低效,這麼低效的事情怎麼還有人做呢?

因為對于那些家長來說,他們平時已經習慣把孩子打服,打孩子是他們唯一會的東西。

人是這樣的,就算我們會認為效率低,後果很嚴重,但是當時大腦反應做出的行為一定是最經濟的行為。然而,隻要有更經濟的行為,我們一定會放棄第一個用第二個。

打孩子的人知道不知道除了打孩子還有其他方法?

當然知道。

他們會說,我跟孩子好好說話,但是孩子不聽。

跟孩子好好說話,孩子不聽,說明家長說的話有缺陷,不能立即達到目标。我們可以這樣想,他們是不知道怎麼樣讓孩子跟自己好好說話,不知道怎麼樣說話就能讓孩子願意聽,願意接受,或者讓孩子行為發生轉變。這種能落地的好好說話,家長不會。

不能落地,家長好好說話的路就被堵死。即使家長知道如何好好說話,也需要學習一段時間才能運用自如。在選擇好好說話這個更有效的行為之前,大腦瞬間還是選擇最簡單、最直接地打孩子的行為。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電影反映的經濟思維就特别形象。比如很早一部電影《瘋狂的石頭》中黃渤飾演的黑皮,“直接搶不就行了,費這事幹嘛!”“直接拿個榔頭給它咕咚給它一砸”。我們看了覺得可笑,這世界上那麼多工作不去做,去做小偷。小偷不好好做,非要去搶。非得觸犯法律嗎?但是,對黑皮來說,他選擇的一定是對“自己”來說最簡單,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對整個人生來說,是最低效的,對社會來說,是不符合規則的。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打孩子也一樣,雖然符合自己的經濟思維:簡單、直接、有效,但是不符合家庭的整體利益,不符合長遠目标。

所以,個人的簡單、直接、有效,不代表群體的簡單、直接、有效。個人不遵循群體的規則,就會跟群體起沖突,導緻個體的消亡。

可能有些人看到個體和群體的沖突,就會誤解群體的規則,比如有些喝酒的人被交警查酒駕,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扣分和罰款,而不是保護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安全。黑皮這樣的小偷團夥偷東西,第一反應想到不會是受法律制裁,而是怎麼不被抓。對他們來說,法律是他們發财的阻礙。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法律是保護。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這裡我們要理解的是,大自然的規則是保證整個大自然健康發展、确保大部分生物都能生存下去的。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規則之上生存和發展的,沒有規則,自然界就處于無序狀态,很快就會滅亡。人也一樣,人的規則是建立在大自然規則基礎之上,保證全體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沒有規則,人類社會終将毀滅。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規則一定是正向積極的,是幫助大自然和我們人類更好生存和發展的。

經濟思維:有人做事必成,有人一事無成,差距就在這裡

所以,正向積極,是經濟思維的第一規則。

而且,思維是這樣的,你這樣想,就不會那樣想。你正向的同時,就不會負向;你高興的同時,就不會發火;你喜歡與人相處,就不會社恐;你遵守規則的同時,就不會違反規則。前者是正向積極,是幫助我們成長和發展的,後者在很多情況下,是阻礙我們發展的。

隻有正向積極,我們每個人做事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從而達成目标。

(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