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Delta
引 言
1904 年,在一篇名為《對位相分析學的第五次補充》的論文中,亨利·龐加萊(Henri Poincaré)提出了一個猜想:
在一個三維空間中,假如每一條封閉的曲線都能收縮到一點,那麼這個空間一定是一個三維的圓球。
這個猜想所表達的意思到底應該如何理解?難道這就是高深莫測的龐加萊猜想嗎?為什麼一個連數學符号語言都沒有的、完全用自然語言描述的看似“顯然”的猜想能困擾曆代整整九十九年的數學家?
今天這篇文章就着重來解決這些問題。
正 文
這句話的意思并不難理解。我們先反過來,從一個三維球體 D3 内部的一條封閉曲線開始考慮。下面我們通過數學軟件模拟出來這個情形:
其結果為:
現在我們讓球内的曲線任意收縮,如圖:
最終能收縮成一個點(1)。
不難看出對于球内的任意一條閉合曲線都是這樣。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觀察出來,在 D3 中,每一條封閉的曲線都能收縮到一點。而龐加萊猜想,則是把這條看起來顯然的定理逆過來,他認為利用每一條能收縮到一點的曲線,能夠推導出這些曲線所在的空間的性質。當然,到這裡你可能有個問題:就算能夠利用曲線的性質推導出它所在空間的性質,但為什麼偏偏是球體?為什麼不能是其它形體?
(讨論環節。)
其實不一定是球體,也可以是正方體、長方體,甚至可以是(2):
好吧。
我承認心形體确實不大可能,除非設計這個空間的人是個可愛的女孩子。
撇開這些不談,實際上,上面說到的這些形狀,專業名詞稱之為流形(manifold),通俗地來說被定義為:
局部具有歐幾裡得空間(Euclidean Space)性質的空間。
什麼叫做歐幾裡得空間?
這樣講吧,一維的歐幾裡得空間就是(實)(3)直線,二維的就是平面,三維的就是立體, 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認識的一樣。
在此基礎上我們來理解流形。先來一個最貼近我們的例子:現在人類基本上都知道地球近似是一個球體,也就是說它的表面是一個球面,那我們平常生活中出行能感受到這個球面的曲率嗎?
“大三角形”雖然是曲邊的,
但右下角非常小的三角形就和平面上一樣了。
(原圖來自維基百科)
顯然不能,這是因為在局部上,球面是等價于平面的。這也是為什麼古人認為地球是一個大圓盤,因為在不觀察月食現象、做環球旅行或是其他實驗的情況下,如果不能上太空,人類又無法直接從宇宙中直接觀察到地球的整體,隻能看到局部,那麼自然無法判斷地球的真實形體。這就叫做局部具有歐幾裡得空間性質,也因此我們認為地球的表面是一個二維流形,因為它局部具有平面的性質。
更“數學”一點來說,如果一個空間能夠以某種方式投影成 n 維歐幾裡得空間,那麼這個空間就被稱作 n 維流形。真正的數學定義其實是這樣的:
(還想進一步理解?下課來我辦公室啊(不是)。)
而我們前面提到的球體、正方體或是心形體,它們都是三維流形。這裡我們要說,它們在點集拓撲上(General Topology)都是等價的。這裡的等價有兩種概念,第一是同倫(Homotopy) 等價,第二是同胚(Homeomorphism)。也就是說,在拓撲學家(topologist)的世界觀中,球體和你所說的正方體、長方體其實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别(4)。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不一 定是球體”但卻用球體來描述該猜想,因為它們在拓撲學裡都是一樣的。(這裡沒有壓迫, 人人平等!)
先來說說什麼是拓撲學,在這裡我們引用北大尤承業教授在《基礎拓撲學講義》的引言中所寫的内容:
“什麼是拓撲學?”這是許多初學者都會提出的問題。拓撲學是一種幾何學,它是研究幾何圖形的。但是拓撲學所研究的并不是大家熟悉的普通的幾何性質,而是圖形的一類特殊性質,即所謂“拓撲性質”。于是,要了解拓撲學就要知道什麼是圖形的拓撲性質。然而,盡管拓撲性質是圖形的一種很基本的性質,它也具有很強的幾何直觀,卻很難用簡單通俗的語言來準确地描述。它的确切定義是用抽象的語言叙述的,這裡還不能給出。……以上幾個問題顯示出幾何圖形的一類特别的幾何性質,它們涉及到圖形在整體結構上的特性,這就是“拓撲性質”。顯然,它們與幾何圖形的大小、形狀,以及所含線段的曲直等等都無關,也就不能用普通的幾何方法來處理,需要有一種新的幾何學來研究它們,這個新學科就是拓撲學。也有人形象地稱它為橡皮幾何學,因為它研究的性質在圖形作彈性形變時是不會改變的。
由于篇幅有限,在該書提到的“幾個問題”中我們僅選取 Euler 多面體定理進行詳細的叙述,另外的兩個問題分别是“七橋問題”和“地圖着色問題(四色問題)(5)”,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查一查。
對于 Euler 多面體定理,相信大多數人在學習立體幾何的時候一定早有耳聞。它說的是:
然而,既然我們需要的是在彈性形變時不會變化的性質,我們就得抛開多面體來考慮。現在把凸多面體放進一個大球體,并使球心在多面體内部。接着從球心做中心投影,把凸多面體的頂點映射成球面上的節點,棱映射成球面上的曲線(被稱為枝)。這些節點和枝構成球面上的一個圖,它把球面分割成 f 個面塊,有 l 條枝和 v 個節點。如圖:
這個圖滿足:
(1) 每條枝的端點是兩個不同的節點;
(2) 不同的枝不會相交于内點;
(3) 每條枝不會自交。在這個意義上,歐拉定理可以推廣為:
當球面變形時,可以看出 f , l 和 v 這三個數并不會變化,所以對變形的球面比如橢球面, 或是任何閉的單連通二維流形(這裡的閉表示封閉)這個定理仍然成立。要注意,我們這裡說的變形,是一種連續的過程,是不發生粘連或者撕裂的變形。在這 種變形下,你不可能把一個球面變成一個環面(6):
否則你必須撕裂這個球面然後再以其他的形式粘連,或者直接把球面的兩極下壓至粘連再撕裂。這也就意味着,球面和環面之間的一些拓撲性質是不同的。比如上文提到的歐拉定理,如果在環面上存在一個連通的圖,那麼它必然滿足:
不僅是 f - l v 的得數,還有其他許多不同的性質。比如,我們不難看出,環面比球面在中心多了一個洞,這意味着如果我們像開頭那樣在環面的内部(我們一般把它叫成甜甜圈)任意畫一條閉合的曲線,這條曲線不一定能收縮成一個點(7):
對于上面這種情況,不難看出這條曲線在收縮的時候會被中間的孔洞擋住,從而變成孔洞的形狀而無法收縮成一個點。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一維多連通(非一維單連通),把孔洞的個數叫做虧格(genus)。虧格也是一種拓撲性質。
球面顯然是一個零虧格曲面,而環面則是一虧格。而對于虧格更大的曲面,比如(8):
它們的 f - l v 是一個負數,我們把這個由曲面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數叫做 Euler 數。
注意到,我們在上文對拓撲學的介紹中多次提到了一種連續的變形,這種連續的變形就 是我們在開始介紹拓撲學之前就已經提到的兩種等價:同倫和同胚。這兩種等價關系都不會 改變在上文提到的兩個性質,因為虧格和 Euler 數(Euler 示性數)都是同倫不變量,而同倫 不變量一定是拓撲(同胚)不變量。
(讨論環節。)
中日關系是同倫不同胚的,中美關系是不同倫也不同胚的。
了解了這些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龐加萊最初提出的猜想:
在一個三維空間中,假如每一條封閉的曲線都能收縮到一點,那麼這個空間一定是 一個三維的圓球。
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圓球是拓撲意義下可以做同胚變換的“圓球”。這是正确的嗎?我 們好像想象不出其他的情形,但這并不足以說明這個猜想是對的。實際上它是錯的,因為它 沒有考慮流形的邊緣。
什麼是流形的邊緣?
讓我們從大家最熟悉的開區間和閉區間開始讨論。事實上,開區間就是一個無邊緣的一維流形,而閉區間就是一個帶邊緣的一維流形。在初高中,我們是怎麼用通俗易懂的手段來判斷開閉區間的呢?是看這個區間包不包含端點。這個端點就稱作一維流形的一個邊緣。同樣的,如果我們把區間的帶邊緣問題整體提升一個維度,來研究二維流形,那麼我們判斷的根據就是這個二維流形包不包含“邊界線”。
如圖,虛線代表不含圓周:
顯然,前者是無邊緣的,後者是帶邊緣的。
在這裡我們要說明兩個問題。首先不能像開閉區間那樣按流形是否帶邊緣稱作開閉流形。事實上,開閉流形都是無邊緣流形,區别是緊緻化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不談。
顯然,一個無邊緣三維流形,不能等同于帶邊緣(球面)的三維球體,所以我們說這個猜想是錯的。龐加萊在1905年發現了他叙述中的錯誤,并對其進行了修改:
任何與三維球面同倫的三維封閉流形必定同胚于三維球面。
或者說:
任何一個單連通的,閉的三維流形一定同胚于一個三維的球面。
這才是真正的龐加萊猜想。
我們剛剛才提過,二維球體(圓盤)的表面是一個一維球面(圓周),而三維球面實際 上是四維空間中的東西,它是平鋪于四維球體上的一層沒有四維“厚度”的膜。也就是說, 我們無法想象出三維球面(超球面)到底長什麼樣子。
不過,通過類比的方法、通過二維球面,我們可以想象、刻畫或理解三維球面的可能性 質。在這裡我們要介紹黎曼球面,它原本是黎曼(Riemann)在複分析中解釋擴充複平面時引 入的一種球極投影。現在我們利用這種思路在實空間中将球面從球的頂極點 P 向平面射影:
這就把球面上除了極點 P 之外的所有點映射到了一個無窮大的零虧格平面上,而且這個 映射是雙射且連續的(事實上其逆映射也連續)。接着黎曼定義平面上的無窮遠處全部交于 一點,該點稱為無窮遠點,作為球面的 P 點映射到平面上得到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下,0 可 以作為除數,并且滿足:
注意,在其他任何意義下該式都不成立。
也就是說,
同樣的,三維球面也可以做類似的投影,它可以描述為無洞的三維空間(也就是三維單連通流形)加上一個無窮遠點。但是,我們知道三維球面向三維空間的映射是雙射且連續的, 并不知道其逆映射是否連續。也就是說,我們單知道三維球面可以被描述為三維單連通空間,不知道如果一個三維空間單連通,它是否一定能連續變化為三維球面。
這便是龐加萊猜想,他認為是這樣的。
尾 聲
最後我們來簡單說說龐加萊猜想的證明曆史。
前期做龐加萊猜想的大部分數學家,比如懷特海德(J.Whitehead)、哈肯(Haken)等人,他們給出的證明都是有缺陷的,但也為拓撲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裡我們隻單獨提一下赫裡斯托斯·帕帕基裡亞科普洛斯(Χρήστος Δημητρίου Παπακυριακόπουλος),簡稱 Papa。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龐加萊猜想,為此放棄了教授的職位。在他胃癌晚期撒手人寰的前段時間,他還将自己證明龐加萊猜想的手稿交給他的朋友過目。然而僅僅翻了幾頁,他的朋友就發現了錯誤,但為了讓Papa 安心離去,朋友并沒有告訴他。可以說,Papa的一生是一場悲劇,但對于他自己而言卻是喜劇,因為他能夠将自己的生命奉獻給自己熱愛的事業。
中期對龐加萊猜想作出巨大貢獻的,主要是瑟斯頓(10)(Thurston),他給出了幾何化猜想,認為宇宙一定由八種基本拓撲形狀構成,并利用幾何化猜想證明了龐加萊猜想。然而,用猜想證明猜想當然是不嚴謹的,但瑟斯頓以跟希爾伯特(Hilbert)類似的理由(11)放棄了對幾何化猜想的繼續證明。他的理由是“要是證明出來了,年輕人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了”。
最終,在克雷(Clay)數學研究所剛剛把龐加萊猜想加入“千禧年問題”後的不到三年, 佩雷爾曼(Perelman)便完成了瑟斯頓“幾何化猜想”的證明。2002 年 11 月 12 日,佩雷爾曼在 arXiv.org 上公布了自己的證明,并在之後半年中又發布了兩篇系列論文。這三篇文章概述了龐加萊猜想以及更一般的幾何化猜想的證明,從而實現了哈密頓(Hamilton)提出的綱領。
到這裡對龐加萊猜想的介紹就基本結束了,但我們還剩最後一個問題沒有解決:為什麼一個連數學符号語言都沒有的、完全用自然語言描述的看似“顯然”的猜想能困擾曆代整整九十九年的數學家?
這個看似直觀顯然的猜想為什麼如此難以證明,事實上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所以在這裡,我們不妨用問題來解釋問題:如何證明一條閉合曲線把平面分為兩部分呢?
這看起來可比龐加萊猜想顯然多了,然而它的證明也是十分困難的,需要以基本群為工具才能給出證明。它的學名是 Jordan 曲線定理,直到 1905 年才出現第一個正确的證明。用自然語言叙述,它可能是一目了然的;但用數學語言叙述:
看起來就沒那麼顯然了。龐加萊猜想,也是類似的道理。所以,在科普的最後,我也要建議大家,不要認為表面顯然的真實就是易懂的事實。不僅數學如此,人生,不也是一樣的嗎?
( 全 文 完 )
注 釋
(1) 本文所使用的數學計算機輔助程序為 Mathematica。該收縮過程可以用 gif 圖展示, 但是我的電腦在處理以下代碼時失敗了,有興趣且電腦配置比較好的讀者可以試着自己展示一下,代碼見下:
(2) 這個秀兒一般的三維體是這樣得到的:
(3) 除特别說明以外,本文讨論範圍均在實空間内。
(4) 區别實際上是存在的,但是并不存在于 1935 年之前的大部分拓撲學家腦海中。一 直到惠特尼(H.Whitney)提出了微分流形的嚴格概念之後,微分拓撲才真正開始興起,拓撲學 家才開始在原先同胚的基礎上考慮“微分同胚”,即從連續過渡到光滑。比如,球體的表面 顯然是處處光滑的,但正方體卻存在八個不光滑的奇點;所以這兩個幾何體雖然同胚但并不微分同胚。除特别說明以外,本文讨論範圍均不包含微分性質。
(5) 四色定理的證明其實和龐加萊猜想還有一定的淵源。沃夫岡·哈肯(Wolfgang Haken) 在證明龐加萊猜想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一個緻命錯誤,這次失敗讓 Haken 博士陷入了暴食 症,後來被人戲稱為“龐加萊猜想綜合症”。最終在 Haken 轉向研究“四色問題”後該病不治而愈了,而他最終也利用機器證明給出了四色定理的答卷(盡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滿意)。
(6) 圓環面的繪圖:
(7) 如下:
(8) 圖源自百度百科對“虧格”的介紹。
(9) I = [0,1].
(10) 斯梅爾(Smale)也在龐加萊猜想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他所做的工作并不是證 明我們上文提到的常規的龐加萊猜想,而是證明了高維的、較簡單的龐加萊猜想:
任何與 n 維球面同倫的 n 維封閉流形必定同胚于 n 維球面,其中 n ≥ 5。
為什麼高維的龐加萊猜想還要更簡單?這就牽扯到紐結理論了。高維的情形下閉合曲線 收縮的過程中不會打結,但三維中是會出現扭結的。
(11) 希爾伯特當年拒絕證明費馬大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的理由是:“這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鵝,我為什麼要殺掉它?”
作 者:Delta
APC編輯部科普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