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國家系列文章”,我們介紹了。今天我們把目光從歐洲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地區,向西穿過伊比利亞半島,進入大西洋,往西南方向橫穿大西洋,穿過西印度群島和加勒比海,來到中美洲地區,來介紹第35個國家,“火山之國”薩爾瓦多:地處熱帶地區,也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國家。
“火山之國”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是薩爾瓦多共和國的簡稱,薩爾瓦多從七大洲的角度來看屬于“北美洲”,從語系角度來看屬于“拉丁美洲”,從海陸輪廓分布來看,地處連接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之間的狹長地峽,也就是位于“中美洲”地區。薩爾瓦多南臨太平洋,是一個沿海國家,北部與危地馬拉、洪都拉斯接壤,薩爾瓦多的國土面積約為2.07萬平方千米,僅僅比我國的首都北京略大一些,截止2018年,薩爾瓦多的人口數量約為642萬人,人口密度高達310人每平方千米,是中美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薩爾瓦多地理位置圖
從經緯度位置來看,薩爾瓦多的經度範圍大約為西經88°至西經90°左右,屬于西半球國家,從時區的角度來看屬于西六區。薩爾瓦多的緯度範圍大約為北緯13°至北緯14°左右,地處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從熱量帶角度來看屬于熱帶地區。由于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薩爾瓦多氣候終年高溫,年平均溫度約為28℃,氣候常夏無冬,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當地的旱季,而每年5月至10月為雨季,雨季時期,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往北移動,跨過赤道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把太平洋的水汽吹向薩爾瓦多,受到地形擡升形成豐富的地形雨。
薩爾瓦多空白地形圖
位于薩爾瓦多西側太平洋中就是環太平洋消亡邊界,在南北美洲西側沿海,美洲闆塊和太平洋闆塊以及南極洲闆塊相互碰撞擠壓,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長的科迪勒拉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貫穿南北美洲,也穿過了薩爾瓦多所在的中美洲地區。薩爾瓦多以山地和高原地形為主,地勢總體呈北高南低。也就是說地勢由内陸往沿海地區傾斜,所以雨季的西南風越往内陸擡升越明顯,降水越多,使得山區年降水量可達1800毫米以上,而沿海地區降水約為1000毫米。
薩爾瓦多聖安娜火山
由于薩爾瓦多氣候炎熱,很多人口分布在海拔相對較高的山地和高原地區,薩爾瓦多的首都是“聖薩爾瓦多”,地處聖薩爾瓦多山西南的阿瑪卡斯河谷,海拔約為700米,氣候相對涼爽,首都人口數量約為206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薩爾瓦多地處闆塊的消亡邊界附近,地殼十分破碎,地下的岩漿順着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薩爾瓦多是一個多火山的國家,被稱為“火山之國”,其中聖安娜火山是境内的最高山峰,海拔約為2385米,而且是一座活火山。
瑪雅文明
薩爾瓦多在曆史上,曾經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故鄉,這裡曾經是瑪雅文明的活動範圍,不過随着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薩爾瓦多和其他很多美洲地區一樣淪為了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在1524年薩爾瓦多淪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大約在成為殖民地三百年後,薩爾瓦多宣布獨立,并成為了墨西哥帝國的一部分,史稱墨西哥第一帝國。短暫的墨西哥第一帝國,在1823年就土崩瓦解了,薩爾瓦多借機加入了中美洲聯邦,後來中美洲聯邦解體,薩爾瓦多在1841年2月18日宣布獨立并成立共和國。
薩爾瓦多地圖
雖然薩爾瓦多獨立已近200年時間,但是薩爾瓦多并沒有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從20世紀30年代起,薩爾瓦多軍人多次政變,政局長期動蕩,從1979年開始,薩爾瓦多又爆發了内戰,直到1992年才結束長達12年的内戰。目前,薩爾瓦多是一個中低收入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生産咖啡豆和棉花,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以出口農産品和礦産資源為主,2018年薩爾瓦多的人均GDP大約為4058美元,不足我國人均GDP的一半。
聖薩爾瓦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