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在給我們家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講到一個漁夫和商人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就是說在一個海邊,有一個漁夫遇到了一個商人:
商人就問漁夫,“師傅你今天的收入不錯啊,滿滿的一船魚”。
漁夫很開心,“對啊、對啊、對啊”。
商人:“那您今天還打算再出幾趟船呢?”
漁夫:“不出船了, 我今天就休息了,你看我今天收成多好。”
商人:“不不不,您應該再出去,你看今天風平浪靜,收成又這麼好,你應該多打幾趟魚,這樣多的魚可以賣給别人,或者做成魚幹,慢慢的你就會有多一些錢,用這些錢去修理一下你的這個破舊的漁船。下次就可以打更多的魚,打了更多的魚之後,您就可以雇别人來幫您打魚,這樣您就可以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了,不是嗎?”
漁夫直愣愣地看着商人,然後說:“那你覺得我今天下午要幹什麼呢?我不就是要在沙灘上曬太陽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能隻追求金錢。但我在想,如果你能做一個開心的打魚的老漁夫是非常幸福的,也是非常幸運的。但大部分人做不了一個開心的漁夫,他們的生活狀态就像是一個每天努力去打魚,每天抱怨老天不公,但是自己又不想多打一趟魚的漁夫,而不是那個打了一趟魚,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去曬太陽的漁夫。所以,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都要經曆商人所走的這條路線。一開始什麼都沒有,非常缺乏安全感,然後不斷地付出努力,獲取更多的金錢回報,慢慢地積累自己的财富。直到有一天,我可以花錢讓别人幫我幹活,或者我有很多錢可以用來生錢的時候,我才可以心安理得的、有安全感的、不愧疚的去享受生活。
查理·芒格|美國投資家
“走到人生的某個階段時,我決心要成為一個富有的人。這并不是因為愛錢的緣故,而是為了追求那種獨立自主的感覺。我喜歡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查理·芒格
我們這一生都必然地需要跟金錢去打交道,不是你變成金錢的奴隸,就是你控制金錢,讓它為你所用。那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可能去控制金錢呢?實現财務自由的這條路其實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很多人會說,當故事聽聽得了,别太當真,最終能實現财務自由的人沒幾個。對,的确是,這并不是一條非常容易走的路。但是,當你決定要這麼走的話,财富自由也并不難:
股神巴菲特
“投資很簡單,但并不容易”——巴菲特
當你認真思考你和錢的關系的時候,你會發現傳統的認知結構中,或者說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告訴我們對錢的态度很多是不正确的,是需要去打破的。否則你沒有辦法真正的獲得自由。下面說幾個關于金錢的重要認知:
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付出自己的勞動和時間換取報酬,這個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大部分人會采用的一條道路。但是,這個信念會讓你進入一個誤區,以為隻有工作才能賺錢。如果說我們的工作是為了賺錢,那麼想一想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去賺錢,而不是說一定要通過工作。每個月固定收到工資這件事情是非常讓人上瘾的,它會讓你有一種虛假的安全感。通過找一份工作去賺錢,是一條容易的路。如果你現在有一份工作,這非常好。如果你現在沒有工作,完全沒有收入來源,我還是建議你去找一份工作。當你有了一份工作之後,你需要想一想怎麼去打造其他的收入來源,讓你可以不依靠你每個月收到的工資。
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反對,覺得這是在鼓勵大家不要好好工作。我以前創業的時候也當過老闆,肯定不希望我的員工每天做着手頭的工作還想着亂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對于每個人來說,你需要盡快讓自己有脫離于工資收入以外的收入來源。
“如果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能掙錢的方法,你将一直工作到死。”——巴菲特
追求資産,而不是金錢和地位。對于資産,用巴菲特的觀點來說,資産就是能給你帶來現金流的東西。比如一個公司的股票,因為公司通過正常的經營會産生利潤,利潤是屬于股東的,即使不去看股價的漲幅,每個有利潤的公司,你每年應該就有分紅的。再比如說房産,房産你可以租出去,然後每個月收到租金給你帶來現金流的。而金錢是什麼呢?很多人對金錢的認識就是某某某又買了一個跑車,某某某又住了大别墅,某某某買了私人飛機。大家對于金錢的認識,多是體現在消費上面。而地位其實也是相類似的,為什麼很多不是那麼有錢的人,會買奢侈品,會去買很貴的包包,也就是想通過這些外在的表現,顯示自己的地位。當你進入到追求金錢和地位的遊戲當中,就勢必會陷入到消費主義的陷阱,或者是僞裝自己強迫進入到某個圈層,不管哪一種都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窮,讓你手裡的資産越來越少。
那怎麼樣來追求資産呢?對于個人或普通家庭來說,我們也希望打造一個幫我們賺錢的機器,它可以是一個投資組合,當你有更多的錢的時候,你就可以把它投入到組合中,它會以每年年化8%、10%持續地運作,然後裡面的錢會越來越多。當你需要錢的時候,或者當你不再有外來收入的時候,你就可以從裡面去取錢,這樣可以滿足你諸如幾年不想工作,或者是養老一類的需求。其次,你還可以做一些基于版權的内容,比如發一本書,拍一些視頻放網上,這些都會産生持續的版稅或廣告費,這也相當于你有一些可以生産錢的機器,這些都叫被動收入。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多人認為隻要錢生錢就是被動收入,事實上并不完全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知道有很多人是專業的投資人,比如華爾街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們要做的是在市場上找各種可以賺錢的機會,然後投入、結算離場。就像我們很多普通人買股票,都錯誤的把自己當成職業投資人,花很多的時間去研究個股,然後去判斷行業,找時間點把錢放進去,但大部分的結果是都虧了。
讀到這裡,您有什麼理解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點贊、評論加轉發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