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軍事 > 正文

“波音之父”竟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卻幾乎無人知道......

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内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後台授權

毫不意外,

失事的波音飛機又一次上了熱搜,

但在查波音的資料時,卻讓我大感意外,

因為制造第一架波音飛機的,

竟是一個中國人!

在一次波音總裁造訪中國時,

曾稱他為“波音之父”。

“波音之父”竟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卻幾乎無人知道......

他是遙遠過去被仰望的先行者,

當年在美國航空界“昙花一現”後,

他把最好的人生,全部獻給了中國。

可是一生光輝從來無人知,

這是一個國人從沒聽過的名字,

他叫,王助。

所謂天才,應如斯人:

王助本農村子弟,因成績優異,

16歲就被清政府選派到英國留學;

在阿姆斯特朗工學院學船舶,

在德蘭姆大學學機械,

他被指任為,

中國海軍兩艘軍艦監造官那年,

隻有18歲。

王助的心,比萬丈天高,

海上的事搞明白了,

他要弄清楚天上的事。

1915年王助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學習航空工程。

從飛機設計到鉗工、鍛工,

他幾乎無所不精。

隻用了一年,

他就拿下了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航空碩士學位!

畢業後,

他直接被選為美國自動機工程學會會員,

這個學會裡都是知名機械工程師和專家,

而王助,

隻是個20歲出頭來自落後中國的學生,

可見他有多厲害。

1917年,

美國一家新成立的飛機公司,

聘請王助為第一任總工程師,

他的到來,被視為“天降貴人”。

那時,這家公司投入全部家當,

研發出一架B&W-C型水上飛機,

但一直處于無人問津的尴尬境況,

因為飛機的主要購買者美國軍方,

發現這種水上飛機起飛與降落成功率很低,

根本達不到标準,

王助一檢查,就知道了這架飛機的缺點,

他設計出了,

有雙浮筒雙翼的B&W-C型水上飛機,

成功通過了測試,

一次性帶來50架飛機的訂單,

瞬間拯救了這家搖搖欲墜的公司。

在這樣的基礎上,

這家公司從此發家緻富,

并最終成為今天世界航空業壟斷巨頭,

它就是:波音公司。

“波音之父”竟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卻幾乎無人知道......

而在波音的曆史中,曾這樣紀念王助:

“出生于中國的王助,

是波音公司第一位工程師。”

波音總裁有一次來到中國,

稱他為“波音之父”,

位于西雅圖的波音博物館裡,

陳列着有關王助的資料、照片,

和一塊雕刻有王助肖像的銅匾。

這些發黃的曆史片段,

記錄了世界航空工業的萌芽時期,

一段屬于中國人王助的傳奇,

以先行者的艱辛與蹒跚,

他站在國際飛機設計制造行業最前沿,

那時候,他隻有24歲!

但是這樣的輝煌隻是“昙花一現”,

王助就如一顆彗星,

劃過世界航空史第一頁便再無聲息,

因為,他并不願意繼續為美國服務。

波音的未來他并不關心,

至于波音的今天他更無法預料,

那個時候,他隻想着一件事:

習西夷之長,救中國之短,

他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最大的夢想,

是為中國造飛機!

“波音之父”竟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卻幾乎無人知道......

1917年年底,

王助拒絕了波音公司高薪挽留,

江聲浩蕩,赤子回歸,
他帶給中華民族一個光輝的未來!

1918年,

王助參與創建中國第一個正規飛機制造廠:

馬尾海軍飛機工程處。

第二年,他與好友巴玉藻,

為海軍設計制造成功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

“甲型1号”初級教練機。

第四年,王助設計出了,

世界上第一個水上飛機浮動機庫:浮塢,

成功解決了水上飛行停置和維修的難題,

他設計的飛機後小輪,

令業界為之驚歎,

被國際上稱為“王助輪”。

抗日戰争期間,在他倡議領導下,

中美合資的中央杭州飛機制造廠成立,

他還組建了中國航空研究所,

這裡被稱為“中國航空的搖籃”。

12年裡,在日軍不斷轟炸的間隙,

他能陸續設計制造出教練機、

海岸巡邏機、

魚雷轟炸機等15架新型飛機,

這些戰機被全部投入戰場,

與日機殊死激戰。

那時中國空軍,

第一次帶着自己的戰機參戰,

擊落6架日機,

而我們自己的飛機則一架未損!

國民政府為此将這勝利的一天,

8月14日,定為了空軍節。

“波音之父”竟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卻幾乎無人知道......

王助還培養出,

我國第一代航空工程技術人才,

這些人才中,

最出名的一個人盡皆知,他叫錢學森。

錢學森在王助管理的航空研究所,

做過五年的研究員,

兩人亦師亦友,惺惺相惜。

錢學森順利考入,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

得到了王助的大力提攜和幫助,

後來他親自寫信向政府推薦錢學森。

錢學森和王助

作為中國航空事業先驅,

可以說,沒有王助,

就不會有中國航空的最初起步,

沒有王助,就沒有“航天之父”錢學森。

一腔熱血,盡灑中國,

以他的功績和奉獻,

他本該是受世人敬仰的大英雄,

可是他卻郁郁而終......

抗戰時期,

王助一直親自參與飛機設計,

他的辦公室内有一張長長的繪圖桌,

每天都鋪滿圖紙,

他研發的研運—1号滑翔運輸機,

能載荷30名全副武裝的傘兵和2名駕駛員。

而在二戰中德國曾研制出類似的機型,

隻能承載10餘名傘兵,

與中國的滑翔運輸機相比,

根本難以相提并論。

但是,

國民政府根本不重視這樣的研發成果,

他們甯願斂财貪墨,

都不願投入太多發展航空,

隻是王助一人苦苦支撐着.......

解放戰争後,王助被勒令去往台灣省,

他的科研才華滿身,本該有更高的建樹,

然而海峽兩岸,血濃于水,

王助根本無法研制出任何戰機,

去對準自己的同胞.......

他将自己蜷縮于大學一角,默默教書,

曾經的輝煌絕口不提。

 1965年3月4日,

王助抑郁而終,終年73歲.......

這是臨終前,

他為全中國留下的巨大财富:

《飛機之V字尾》、

《航空人員之體重與身高》、

《飛機設計手冊》等等,

這些書籍,

成為了後來新中國航空事業先行者,

程不時等人的指路明燈。

以巨人的肩膀,

托舉起中華民族航空的偉業,

以泣血的付出,

換來民族輝煌的明天。

他是昙花一現的“波音之父”,

卻是永恒史冊的中華航空先驅!

2022年3月,

一代奇才王助逝世57周年,

緬懷這位中華航空偉人!

“波音之父”竟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卻幾乎無人知道...... END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