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衍宗丸的制作技藝繁雜,工序多,後繼乏人,加之野生藥材資源的瀕危,導緻五子衍宗丸傳統制作技藝正在失傳。因此,保護、傳承五子衍宗丸的傳統炮制技術、制藥技術,變得十分緊迫
【處方組成】:
由菟絲子(炒)、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醋蒸)、車前子(鹽水炒)五味中藥材組成。
【方解】:
《黃帝内經》記載:“腎者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府在腰,其華在發,在色為黑,主髓,主作強,開竅于耳,司二便,乃氣之根。”中醫認為,腎與生長、發育、衰老等密切相關。五子衍宗丸方皆為植物種子,方中君藥菟絲子溫腎壯陽力強;臣藥枸杞填精補血見長;五味子五味皆備,而酸味最濃,補中寓澀,斂肺補腎;覆盆子甘酸微溫,固精益腎;妙在車前一味,瀉而通之,瀉有形之邪濁,澀中兼通,補而不滞。用于腎虛遺精、陽痿早洩、小便後餘瀝不清、久不生育,及氣血兩虛、須發早白等症。古謂本方有添精、補髓、益腎的作用,稱之為種子方。
【獨特的選材及炮制方法】:
五子衍宗丸在選料上一概遵循古代選料方法和原則,選用質量上乘的道地藥材入藥,并遵循特殊的古法炮制技藝進行精心炮制,使得五子衍宗丸的品質完全達到古法制作水平。
一、選料方面
方中枸杞子,選用甯夏中甯縣所産的頭茬枸杞,個大、皮薄、籽少、色澤紅潤、肉質甜美,一錢不超過十粒;
方中五味子,選用遼甯新賓縣所産的“北五味子”,其表面紫紅色、顯油潤、果肉柔軟;
方中覆盆子,覆盆子選用浙江磐安縣所産的硬覆盆子,個大、飽滿、粒整、結實、色灰綠;
方中菟絲子,選用内蒙烏蘭浩特所産的小菟絲子,吐絲率需達到95%以上。
方中車前子,選用四川廣漢所産的車前子,粒大、飽滿、色油黑。
二、炮制技藝
清朝《得配本草》中記載“藥有制法,制得其宜,性味功能為之變化。”明代醫學家李梃在《醫學入門》中有載,“凡藥入肺蜜炙,入脾姜制,入腎用鹽,入肝用醋……”。“引藥歸經”是中藥炮制的目的之一,中藥通過用不同的輔料炮制可以加強或改變其特殊的選擇作用。
五子衍宗丸遵循古法炮制:
方中五味子醋制:将粒大、肉厚、色紅的北五味,淨選後置入鍋内,用上等的“淅江玫瑰米醋”,分四次加入,每加一次米醋,需拌勻、焖潤,并加蓋焖透,每次需靜置1小時,讓藥材充分吸收,直達藥材内部,讓米醋完全吸收。再放置于竹制蒸籠内隔水蒸,用柏木柴火将水煮沸後轉為文火蒸約4至5小時,直到五味子呈油黑色,取出曬幹。醋制:能增強酸澀收斂的作用,澀精止瀉效果更強。
方中車前子鹽炒:置鐵鍋内,文火翻炒,炒至略有爆鳴聲,鼻聞有香味時,用優質井鹽熬制成淡鹽水,晾冷後均勻噴灑炒熱的車前子,讓藥材充分吸收後炒幹,達到引藥入腎增強療效的作用。
方中菟絲子清炒:置鐵鍋内,文火翻炒,炒至有明顯的爆鳴聲,鼻聞有香味時即可,有增強其補腎、益精,安胎的功效。
【獨特的制劑工藝】:
五子衍宗丸不僅在選材上俱擇道地精新者,炮制上依照古法蒸、炒等,不厭其煩;在制劑過程中精益求精,分為碾粉、篩粉、起母、泛丸、抛光。
一、碾粉:将炮制好的藥材充分混合均勻,置入碾槽内反複搗碾;
二、篩粉:将搗好的藥粉置入細密的籮篩内過篩,未過篩者再返回繼續搗碾;直到完全過篩;
三、起母:取少量篩好的細粉置入特制簸箕内,分多次加入适量的精心煉制的白蜜水,将藥粉在簸箕内經過無數次的團、篩,最後制成均勻的如菜籽粒大小的小藥丸(習稱母子);
四、泛丸:在起好的母子上,噴上一層蜜水、撒一層藥粉後進行團、篩,如此反複多次,逐步将藥丸加大,經過上千次的撞、團、篩、揉,一粒粒如黑豆般大小的五子衍宗丸就成型了;
五、抛光:将涼幹的成型藥丸,置入特制簸箕内,灑入适量的蜜水及芝麻油,在簸箕内經過無數次的撞、團對其進行抛光,直到藥丸油黑發亮,五子衍宗丸才制作成功。
信息來源:綿陽市非物質文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