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世界工業革命的進程分述-3

2024年4月13日

世界工業革命的進程分述-3

工業革命,又稱産業革命,是人類曆史上的一次次重大轉折,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已經發生到第四次。首次起始于18世紀末期,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中期。它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産方式,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本文主要從工業革命的背景與過程、主要内容和影響及意義幾個方面,探讨這一重大曆史事件。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發生了世界第三次工業革命:重要發生地:前蘇聯及美國

背景及重要過程:所謂“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現,既是由于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也是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結果。

第三次技術革命,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技領域的重大革命。空間技術的利用和發展是這次技術革命的一大成果:比如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空間技術發展的新紀元,同時也極大地刺激了美國。

世界工業革命的進程分述-3

1958年,美國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而1959年蘇聯立刻取得了一項新成就:前蘇聯發射的"月球"2号衛星成為最先把物體送上月球的衛星。正在美國人瞠目結舌之時,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飛船率先進入太空。而美國不甘落後,開始了60年代規模龐大的登月計劃,最終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70年代以來,空間活動開始由近地空間為主轉向飛出太陽系。

1981年4月12日,美國第一個可以連續使用的哥倫比亞航天飛機試飛成功及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飛船、飛機等3種特性,是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以來,中國宇航空間技術迅速發展,現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國之列。

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成果還表現為原子能技術的利用和發展。比如:1945年,美國成功地試制原子彈後。1949年,蘇聯試爆原子彈成功。1952年,美國又試制成功氫彈。1953年~1964年間,英國、法國和中國相繼試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術首先被應用于軍事領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業也有一定發展。1954年6月,蘇聯建成第一個原子能電站。1957年,蘇聯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下水。1977年,世界上有2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核電站反應堆229座。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利用和發展是另一重大突破:比如:40年代後期,電子管計算機成為第一代計算機。1959年,出現晶體管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在100萬次以上。1964年達到300萬次。60年代中期,出現許多電子元件和電子線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積或體積上的集成電路,每秒運算達千萬次,它适應一般數據處理和工業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發展為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1978年的計算機每秒可運算1.5億次。80年代發展為智能計算機。90年代出現光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大體上每隔5年~8年,運算速度提高10倍,體積縮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世界工業革命的進程分述-3

第三次科技革命相比前兩次技術革命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産力的發展方面起重越來越重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産力的速度加快。

二是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随着科學實驗手段的不斷進步,科研探索的領域也在不斷開闊。

三是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之間相互聯系加強,在現代科技發展的情況下,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方面學科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研究越來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相互聯系滲透的程度越來越深,科學研究朝着綜合性方向發展。

世界工業革命的進程分述-3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意義: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争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範圍内社會生産關系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從1980年開始,微型計算機迅速發展。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生産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科技手段現代化和國防技術現代化,也推動了情報信息的自動化。以全球互聯網絡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縮短人類交往的距離。同時,合成材料的發展、遺傳工程的誕生和信息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發展,也是這次技術革命的結晶。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産力的發展,以往,人們主要是依靠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勞動生産率。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條件下,主要是通過生産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産率。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産業、第二産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産業的比重上升。為了适應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加強國家對科學領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強了對科學技術的扶持和資金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世界工業革命的進程分述-3

第三次科技革命,給全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又面臨了嚴峻的挑戰。

世界工業革命的進程分述-3

[作者簡介]

潘長宏(雅号:文學之都居士、筆名:長宏、紀風清、溱湖之戀),1956年10月出生,江蘇姜堰人,中國網絡作協會員,中國攝像師、攝影、視頻制作師;1988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種過地,當過兵,任過教,做過官;讀過彪炳千秋的曆史巨著《史記》和《漢書》;《資治通鑒》;《中國通史》;《兵書戰策》等中外名著和中國曆代通俗演義。藏書萬餘冊,各類讀書筆記七十餘冊。百度文庫(墨鬥魚)金牌作者。《當代作家》雜志社簽約作家。1986年以來,在各類刊物上發表過186篇文章和美圖。參加過各個級别的66次有獎征文獲獎。個人創辦網絡圖書館,網址:個人原創文章達10286篇,總字數達二十萬餘。

(攝影師在江西廬山留影)

潘長宏以為,人生在世,隻有多讀書,勤耕耘,為社會做點奉獻,實現自我價值,通過筆墨躍然紙上,堅持撰寫内容健康、品位高雅、生動感人的作品來奉獻社會!把人間的真、善、美弘揚光大,活出自己的精彩,面向陽光,不負累,不仰權貴,不卑微。讀懂淡定、舍得,看透、聚散、進退五大天律,做一個自信、容人、坦蕩、優雅、灑脫的自我。不要等到繁華落盡感歎人世滄桑,終身不留遺憾。從而無愧于這個時代。

優酷視頻網站LV.28級道長()

搜狐視頻網站()。

《潘長宏著作》第一部(《成人成事與成業》已經于2019年問世;第二部著作正在創作之中(中國曆史上比較有名氣的百名紅顔)預計在2004年成功鉛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