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職場法則
作者:毒哥&連理枝
來源:毒哥(ID:JokerDJT)
1
在快節奏的時代下
越要學會慢下來
又收到了朋友的結婚請柬,下個月十三。
我們笑着說這個世界上又多了一個,不對,是兩個步入婚姻墳墓的自由人。
問到朋友未來的打算,總結下來就是沒有打算,朋友說和現在的女朋友已經談了一年半的戀愛了,真的不想再拖下去了,雙方的父母都着急成家的事,東拼西湊的也就把婚結了。
說實話到現在這個年紀,我們依舊不清楚所謂的“好好生活”到底該怎麼定義,是如同老人說的先成家再立業,還是先穩定房車再穩定老婆,衆說紛纭。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我也急切的想要趕上同齡人的腳步,這個社會很奇怪,從20-30歲的年齡跨度,有人在剛開始就選擇了結婚,有人拖到30歲還是孤家寡人。
在網上看到有人拿自己的人生和别人的人生作比較,舉了一個很通俗易懂的例子:
就像是坐在同一個考場裡邊考試的考生,有人早早交了卷、而有人還在奮筆疾書、甚至還有人已經選擇了放棄,雙眼盯着天花闆發呆。
可能很不幸,我并沒有成為那個傳統意義上提前,甚至是按時交卷的孩子,那是因為在我看來,人生不能完全被比喻為一場考試。
因為本身,我們拿到的人生劇本,也就是比喻中的考試試卷,本就是不一樣的。
所以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樣的生活才能夠算得上是“好好生活”,這些一連串的問題,其實并沒有人能夠給出足夠确切的答案。
就比如往前推兩三年,看到身邊的人陸續成家立業我會感到焦急、恐慌、甚至是暗暗嫉妒,但是後來又會随着他們的跳槽、辭退、離婚,漸漸平衡我的想法。
我會發現後來的我不再羨慕别人的人生頻率,也不會再拿自己和别人做橫向比較,但是我學會了和自己比較,和過去的自己比較,這是我自認為做過比較正确的決定。
2
成年人的毒品——“理想化”
如果要問現在的人最缺的是什麼,我覺得不是金錢,也不是時間,而是去獲得這兩樣東西的過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簡而言之就是現代人都得了一種通病,一種比不勞而獲更加可怕的病——急功近利。
相比較之下,那些真正沒有任何付出的人是不可怕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躺赢,而真正可怕的是那些稍稍付出一點點就開始腦補成功的人。
他們可怕的點在于不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付出的程度,在他們的認知裡,付出=成功。
而事情一旦沒有朝着他們既定的方向發展他們就會感到失望,覺得自己付出了為什麼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他們卻忘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收獲的。
就像小時候老師讓我們用“隻要……就”和“隻有……才”造句。
我記得老師那個時候就說了兩個句子:
“隻要你足夠努力,就會成功”和“隻有你足夠努力,才能成功。”
老師自然是把前面一句當做了例句重點講解,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我們的整個學生時代,我們都是足夠天真的,覺得一切好像都不是很糟糕。
而長大後才漸漸開始回味老師那堂課後邊其實還講到的另外一句話“隻有你足夠努力,才能成功”。
雖然在課上老師隻是輕飄飄的一筆帶過,但是這句話卻貫穿了絕大多數人成年後的整個人生。
3
好的事物
往往都需要時間的淬煉
之前看到的一段話,在這裡借鑒拿來和大家共勉:
“我們太急切想要一個答案了。想要風光的學位,瞬間的博學,想要意氣風發,想閃着金光走向喜歡的人。但現實告訴我,操之過急便會敗北。
他要我等,要我耐得住不斷延長的時間線,要我交付出足夠的努力堆砌在沉悶、晦澀的時光裡,才肯将一切“我想要”一點一點遞送至我手裡。"
也正是在看到這段話過後,我才開始真正的沉澱自己,開始學會享受“等待”的過程,我拒絕用戰術性的勤奮掩蓋戰略性的懶惰。
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不懂道理,隻是我們不願去相信,不願去一步步的走向成功,而是更趨近于“臆想式成功”。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同樣結果也需要一個個過程反複推敲和堆砌。
如果我們專注的是結果,那麼隻會在取得勝利的那一刻為之興奮,甚至在失敗時失去所有的鬥志。
但是如果我們專注于過程,那麼興奮感就會随着不斷付出而不斷累加,當結果不可控的時候,就要學會享受過程的美好。
而且所謂的快樂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去不斷創造的,當我們把所有的過程都視作痛苦的時候,那麼我們自己,也就變成了痛苦本身。
人們姑且将迷路的過程都稱為是走路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把等待歸于勝利的前奏曲呢?
作者:毒哥&連理枝
來源:毒哥(ID:JokerDJT)毒雞湯的分号。在這裡,毒哥和你聊聊職場那些事,一起成長。
【毒家福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