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不少人都出現過手抖的情況,尤其是在吃飯時用筷子夾菜的時候,就容易手抖。
手抖這個病說大不大,說小也确實不小。但它卻是許多病的前兆。
我的一位患者大概在三年前,他開始出現手抖情況。但在當時,并不嚴重。
後來,患者在寫字的時候,都能看到明顯的震顫線條。到這時候,他本人才重視起來。
等到就診之前,他的生活已經開始吃力了。你想啊,手亂抖亂顫,幹啥能幹好?
起初,去看了西醫,西醫對此隻是開了一點控制類藥物,但是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于是轉投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象弦細而滑數。舌苔根部黃膩,舌質偏暗,還有不少瘀點。仔細詢問,平時頭暈、睡眠差、心胸發悶,愛出汗。
了解到情況後,我便給他開方。方:膽南星、竹瀝、白芍、白僵蠶、赤芍、茯苓。
結果,前後治療了半個月,雙手的震顫幅度明顯變小,而且能自我控制,生活可以自理,同時寫字也不見震顫線條。
其實這就是痰濕上擾導緻的。
為什麼這麼說?
你看,他舌根黃膩,脈滑數,這是典型的痰熱舌脈,對不對?脈滑苔膩,說明有痰濁。苔黃脈數,說明有熱邪。
痰熱淤阻,血行不暢,使得患者有了淤血的問題。于是,舌質偏暗,而且有瘀斑。
痰熱之邪,還能幹啥來着?能引動肝風,對不對?肝風夾痰這麼一吹,好家夥,人的手就開始抖起來了。
為什麼體内會有痰濕呢?
脾胃主運化,運化的則是吃進來的水谷精微;還可以代謝水濕,使之不至于成痰,同時氣能輸布津液,可以維系津液的正常輸布,使之不結成痰濕。脾虛氣弱,運化和輸布失常,人當然有痰濁聚集在體内了。
所謂的痰濕其實說白就是吃的一些東西無法運化,被身體是吸收而出現養分堆積,等到痰濕發病時,在西醫上就有這各種各樣的名字,而在中醫上叫做痰濕。
而脾虛就會生濕,濕阻脈道。脈道被痰濕阻滞,就會變成痰熱,這就好比一個濕了的毛巾,長時間被捂着,會被捂得又臭又熱一樣。
這就是《諸病源候論》所謂的'外風引動痰濕’。體内痰濁不老實,接下來就引動肝風内起。這就是明清時期以來,一直被醫家重視的'痰濁引動肝風’。裡頭肝風夾帶痰濕這麼一吹,人的經絡受阻,手抖就出現了。
既然如此,肯定是需要清化痰熱了,痰熱消了,震顫自然就消失了。
1. 清痰熱——膽南星、竹瀝
膽南星、竹瀝是清痰熱的。
就好比一個髒亂的房間,這2味藥則是将這件髒亂的房間,來一個徹底的大掃除,讓垃圾消失。
2. 息肝風——白芍、白僵蠶、赤芍
白芍來柔肝,白僵蠶來熄風,痰熱引動肝風的局面,基本被控制了。
患者舌頭上有瘀點,所以用赤芍來活血化瘀。
3. 健脾胃——茯苓
茯苓來健脾益氣,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把脾胃養好,那氣血就能源源不斷的化生出來,也是攻補兼施的思路。
痰濕自然就不會存留體中。
中醫治病,一直是是調整人的狀态,使之恢複平衡,把邪氣化散掉,把正氣扶起來。這樣,人的狀态好了,所謂人身上的病,也就捎帶腳地好了。
治病的結果,無非就是治好了,沒治好,根本沒有不好不壞這一說。
而常年的服藥控制,其實就是'自欺欺人’,這樣下去隻能更重,因為根本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