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蘇裡南:荷蘭拿紐約交換來的地方,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

荷蘭與蘇裡南 作者|嘉陵
責編|Thomas 蘇裡南是位于南美洲的國家,是前荷蘭殖民地,在殖民時期又稱“荷屬圭亞那”,也是目前南美洲唯一以荷蘭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不論是人口(58萬人)還是國土面積(16.4萬平方千米),蘇裡南都是當之無愧的南美洲最小國。

▲蘇裡南的位置

但小國的背後往往是大國的博弈。17世紀,作為三角貿易中轉站的南美洲熱鬧非凡。自西班牙衰落後,荷蘭與英國兩大新興殖民帝國的争鬥由此展開。
蘇裡南最初的宗主國是英國,後易主荷蘭。而荷蘭付出的代價則是自己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這塊地方被英國人奪走後改名“紐約”。

▲曼哈頓島是當年新尼德蘭的首府所在地
被交換走的紐約,後來逐漸發展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都市。與之相對的,蘇裡南卻深陷經濟低迷與人才流失嚴重的窘境。
此外,曾經還有兩個“圭亞那”兄弟,分别是“ 英屬圭亞那 ” 與“ 法 屬圭亞那 ”,這其中, 法屬圭亞那的發展曆程與蘇裡南 何其相似。 但法屬圭亞那 至 今未獨立,甚至已經并入法國領土,發展勢頭也水漲船高。

▲圭亞那的“三兄弟”
而蘇裡南的獨立曆程頗具戲劇性,成為了為數不多讓宗主國“求”着獨立的殖民地。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塊殖民者手中的饽饽變得不香甚至有點燙手的?

▲現任蘇裡南總統單多吉與荷蘭首相馬克·呂特


一、英荷争霸,紐約換來的種植園
西班牙人是最早開發南美洲的殖民者之一,它的另一個對手則是葡萄牙。這兩個來自早期殖民列強幾乎瓜分了整個南美洲。

▲西班牙與葡萄牙,最早瓜分南美洲的兩大殖民帝國
蘇裡南位于南美東北角,早在1500年,西班牙人就來到了這裡。 殖民的第一步驟是伐木墾荒,蘇裡南是整個南美森林覆蓋率最多的地方,靠手工伐木技術是十分困難的。
西班牙人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衆多殖民地,蘇裡南這塊“硬骨頭”不啃也罷。

▲蘇裡南森林覆蓋率超過90%,居世界第一
蘇裡南就這樣成為了殖民者瓜分南美洲的漏網之魚,直到1650年,英國殖民者在總督巴巴多斯帶領下來到蘇裡南,他們宣布占領命名這裡并開墾殖民地。
英國人覺得隻要不是地質環境特别惡劣,都樂于去占領開墾。何況彼時英國剛剛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經濟發展勢頭正猛,急需海外殖民地提供原材料,蘇裡南就這樣被英國收入囊中。
在大航海時代,由于三角貿易帶來的巨額利潤,使得大西洋航路繁忙。朗姆酒憑借其低獲取難度、易長時間保存等優點成為了海上飲品中的搶手貨,而生産朗姆酒的重要原料就是蔗糖。

▲大航海時代,英國人在蘇裡南開墾種植甘蔗
英國殖民者很快就在蘇裡南開墾出了大片土地用來種植甘蔗,一時間讓這塊被殖民主義遺忘了百餘年的土地熱鬧非凡。但就在英國人靠甘蔗在蘇裡南賺得盆滿缽滿時,另一個眼紅的殖民者盯上了這裡,它就是荷蘭。
荷蘭原本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1588年,荷蘭共和國成立。在之後整個17世紀裡,荷蘭是繼西班牙之後的全球最大殖民國,又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荷蘭與英國的恩怨,還得從北美洲說起。1614年,荷蘭人踏足北美洲,建立了第一塊殖民地“新尼德蘭”,其領土大緻囊括了當今美國的紐約州、康涅狄格州等地區。新尼德蘭的首府設置在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現在的紐約。

▲荷蘭橫在英國北美十三殖民地的“新尼德蘭”
但北美洲并不是無主之地,同時期的殖民巨頭是英國與法國,法國的勢力範圍在新法蘭西(加拿大),與荷蘭并無直接利益沖突。但英國早在1584年就已經染指了北美,在東海岸建立了殖民地,也就是後來美國的雛形。

▲1650年的美洲,荷蘭殖民地(粉色)将英國殖民地(藍色)隔開

由于荷蘭新尼德蘭殖民地與英國東海岸殖民地在地理上交錯縱橫,導緻利益沖突嚴重。自西班牙衰落後,英荷兩國在殖民新大陸和海上貿易的矛盾不斷升級,最終引發了兩國的戰争。

▲英荷戰争
1652年,英荷戰争正式爆發。在戰争初期,英國以堅船利炮赢得了第一次英荷戰争,早就視荷蘭北美殖民地為眼中釘的英國順勢占領了新尼德蘭。
但荷蘭人不甘失敗,很快又集結一支龐大艦隊卷土重來,作為英國殖民地的蘇裡南在第二次英荷戰争中被荷蘭占領。1667年,英荷兩國簽訂《布雷達條約》,荷蘭承認英國對新尼德蘭的占領,英國十三殖民地周邊再無他國勢力,得以連接成片。

▲曼哈頓島,新阿姆斯特丹的首府,後來的紐約
而對等的是英國将蘇裡南交給荷蘭經營,雙方互換殖民地。 雖然在之後英荷又打了兩場戰争,但蘇裡南卻沒有再次易主,成為了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之一。
那時候的荷蘭殖民者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塊費勁心血換來的殖民地在往後會變成一塊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

▲英荷兩國簽訂戰後協議,互換蘇裡南與紐約殖民地


二、家中有礦,奴隸翻身
荷蘭人接手蘇裡南後,開始繼續擴大種植園面積以便生産更多的蔗糖。相比起英國或者其他殖民主義國家,荷蘭人對待奴隸的殘暴态度簡直已經達到了人類不人道的極限,動辄就是砍去手腳等酷刑,大量奴隸因此甯願逃到原始森林與土著為伍也不願給荷蘭人幹活。

▲殖民地奴隸在種植園飽受虐待
在19世紀後,由于受到廢奴運動的影響,殖民國家開始逐漸廢除奴隸制度。而經過長時間的折騰,蘇裡南的奴隸死的死逃的逃,荷蘭人的種植園已經面臨無人可用的境地。
為了維持種植園的經營,就必須招募大量“契約勞動力”來取代黑奴。和英國一樣,荷蘭将目光瞄向了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大國。
中國清政府施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使得引進勞工的難度較大。而已經完全淪為殖民地的印度則成為了勞動力引進的首選,荷蘭開始從印度以及自己的其他殖民地逐漸向蘇裡南引入勞動力。
一時之間,蘇裡南彙集了天南地北的“打工人”,這其中印度人最多,成為了後期蘇裡南的主要族裔來源。 不過雇傭勞工畢竟沒奴隸省錢,而且種植甘蔗在此時已經算不上很賺錢的買賣了,蘇裡南帶給荷蘭的利益一天不如一天。

▲荷蘭人在世界各地招募勞工到殖民地工作,這其中包括底層白人
時間來到20世紀初,世界舞台上列強開始展開軍備競賽,也讓各種礦産需求量暴增。而好巧不巧的是,蘇裡南在這時候居然發掘出了大量鋁礦和金礦,這一爆炸性消息直接引來了金屬大頭美國鋁業公司的入駐。
荷蘭人也索性将經營了幾百年的種植園關閉,轉而和美國鋁業公司合作。為了培育出合格的工人,殖民政府在蘇裡南修建了學校,進行義務教育,蘇裡南人的識字率一度高達80%。
同時,大量鐵路和電廠也相繼架設用于輔助礦石開發,當地人可以獲得前往礦産公司工作的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蘇裡南人的小日子也逐漸過得不錯起來。

▲20世紀初蘇裡南發現鋁礦,社會經濟因此得到發展


四、30年河西,殖民地反薅羊毛
荷蘭人在蘇裡南躺着賺錢的安逸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來了。荷蘭早已不是當初馳騁大洋的帝國,面對納粹的進攻顯得不堪一擊,于1940年5月直接被占領。
此時荷蘭手中的殖民地屈指可數,其中最大的當屬印尼和蘇裡南。但1942年,日本帝國占領了印尼,逃到英國的荷蘭流亡政府已經無力管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為了避免蘇裡南再落入軸心國手中,美國與荷蘭流亡政府簽訂協議,蘇裡南由盟軍代管。

▲1940年,德軍進入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荷蘭被軸心國占領
二戰後,大量殖民地都從宗主國手中等到了獨立建國的寶貴機會。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僅僅兩天後的17日,印尼民族主義領袖蘇加諾就簽署《獨立宣言》,宣布印尼獨立。
複國後,荷蘭最開始是企圖重建殖民地,甚至在英國派兵支持下一度俘虜了蘇加諾,但由于印尼人民飽受荷蘭人殖民之苦,又在二戰中慘遭日本法西斯奴役,面對獨立的渴望異常強烈,在各地繼續開展遊擊戰争,荷蘭陷入苦戰境地。
荷蘭此時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但在瓦解前殖民列強(主要是英法)的戰略上空前一緻。1949年8月,迫于美國壓力的荷蘭不得不同意印尼獨立。

▲1949年8月,前荷蘭殖民地之一的印尼宣布獨立
不久以後,在美國提點下,荷蘭又開始着手在蘇裡南去殖民化。1954年,荷蘭政府修訂《荷蘭王國憲法》,讓蘇裡南獲得了包括組織政府、選舉首腦在内的自治權,除了軍事和外交仍在荷蘭手裡以外,蘇裡南獨立已經進入闆上釘釘的階段,按照其他殖民地的建國流程,最後一步就是蘇裡南人自己通過政府發表獨立聲明了。
但令荷蘭政府意想不到的是,蘇裡南人似乎對獨立建國這件事兒一點也不感興趣。
與印尼不同的是,蘇裡南在殖民時期由于大量招募外來勞工形成了世界民族大雜燴,他們雖然世代生活在蘇裡南,但對腳下的土地始終沒有太大的民族情感。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裡南被盟軍“保護”得很好,當地人并沒有像印尼那樣有着對外來侵略者強烈的仇恨。而更為重要的是,繼續呆在荷蘭底下的福利待遇太好了。
随着新憲法的發布,除了軍事外交權仍由荷蘭把控外,所有蘇裡南人自動獲得荷蘭公民身份待遇。
在政治上,蘇裡南人可以自己選舉政府;在經濟上,還能把握國家稅收(不用給荷蘭交稅)。并且隻要蘇裡南一天不獨立,作為宗主國的荷蘭就有義務為其提供教育、基建等領域的援助,甚至在赈災方面,蘇裡南也可以直接管荷蘭女王要錢。
在此後的20年裡,荷蘭政府不僅沒有等來蘇裡南的獨立,反而被自己的殖民地反向各種“薅羊毛”。蘇裡南在70年代的人均GDP實現暴漲,達到了1300美元。蘇裡南作為沒有完全獨立的殖民地,在當時的生活水平已經遠超自己先獨立的“兄弟”圭亞那,甚至和石油資源豐富的委内瑞拉持平。


三、被迫獨立,國運的終結
1973年,蘇裡南政府迎來大選,執政多年的印度裔黨派進步改革黨下台,取而代之的是由黨首亨克·阿龍帶領的蘇裡南民族黨,盼蘇裡南獨立久矣的荷蘭終于看到了希望。
由于民族黨在蘇裡南的支持者大多是奴隸與土著混血者的後代,所以要求獨立建國的意願比較強烈,不過作為政治精英的亨克·阿龍卻也未必願意蘇裡南真的獨立。
但為了籠絡人心,他一上台就宣布蘇裡南将考慮在1975年前脫離荷蘭統治獨立。

▲蘇裡南的民族構成
此時的荷蘭在經濟上已經撐不住了。在20世紀60年代,荷蘭發現大宗天然氣與石油,借着石油危機荷蘭靠出口能源獲得了大量收入。
這些收入雖然極大提高了社會福利,但過度依靠能源出口經濟導緻的直接結果是社會勞動力和資本的轉向,讓荷蘭農業和制造業的用人成本激增,産業出現衰落,這就是經濟名詞“荷蘭病”的由來。
到20世紀70年代,荷蘭的經濟狀況已經嚴重惡化,政府的預算赤字增加了10倍,通貨膨脹率接近10%,失業率翻倍。在這樣的條件下,出于法定義務,荷蘭還必須負擔殖民地的軍費等等開銷,曾經給荷蘭帶來全球利潤的殖民地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台台抽血機器。
得知蘇裡南竟然主動傳來獨立的消息,對于荷蘭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訊。

▲20世紀70年代,荷蘭出現經濟下滑,失業者走上街頭遊行
荷蘭首相約普·登厄伊爾見狀立刻發表聲明,表示“殖民主義是人類曆史上的黑暗篇章”,荷蘭政府支持所有殖民地獨立,最好是在1979年全部獨立。
而面對荷蘭如此迅速的支持态度,亨克·阿龍和他的民族黨懵了,原本隻想凸現自己與前執政黨的獨特理念來赢得選舉,這下蘇裡南不得不真的面對獨立的事實了。
但荷蘭是鐵了心趕鴨子上架,完全不給蘇裡南任何反駁機會,獨立被迅速提上日程。在這樣的情況下,阿龍政府也隻能硬着頭皮走上了談判桌。
在兩國的談判會上,蘇裡南代表大打感情牌,先細數了蘇裡南曆史上給荷蘭做出的種種貢獻,再說殖民者對待奴隸是多麼殘暴,最後話鋒一轉表示:獨立也可以,給65億補償就行。

▲蘇裡南于1975年11月25日宣告獨立
消息一出,荷蘭舉國震驚,哪有宗主國倒貼殖民地獨立的道理?不過阿龍政府非常強硬,不給錢就不獨立。蘇裡南國内大量民衆也走上街頭,以示威遊行的方式抗議獨立議案。
荷蘭政府也沒有其他辦法,隻能同意了補償的條件,但65億對于此時陷入經濟困難的荷蘭來說也是一筆巨款。通過讨價還價,最終以35億荷蘭盾(時值約12億美元)換來了蘇裡南獨立。
就在獨立前夕,蘇裡南掀起一陣移民潮,大量精英階層湧入荷蘭,這是阿龍政府始料未及的。

▲蘇裡南GDP在80年代出現斷崖式下跌(單位:億美元)
1980年,因為經濟危機和産業危機,阿龍政府在政變中黯然下台。德西·德拉諾·鮑特瑟接過國家政權,但軍隊出身的鮑特瑟同樣也玩不轉經濟,除此以外他還大肆捕殺異見者,封閉國家廣播和大學。國家現狀沒有因為新政府上台而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惱火。
鮑特瑟掌權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惡化,還有與前宗主國荷蘭關系的惡化。由于鮑特瑟在蘇裡南的獨裁統治影響到了美國鋁業公司和荷蘭遺留公司的利益,美荷兩國開始聯合制裁蘇裡南,停止了所有貸款和援助。

▲蘇裡南内戰使得街道被毀
沒過幾年,在美荷等制裁國的授意支持下,原本鮑特瑟手下擔任總統衛隊保镖的羅尼·布倫瑞克開始組織人手政變,蘇裡南内戰爆發。這場戰争維持了6年時間,直到1992年蘇裡南政府不得不和羅尼簽下和平條約,并把叢林遊擊隊轉變成軍隊的一部分,直到現在,羅尼仍擔任蘇裡南共和國副總統。
羅尼掌權後,已達目的的美荷兩國恢複了對蘇裡南的援助貸款,蘇裡南經濟開始複蘇。2014年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

▲蘇裡南的人均GDP(單位:美元)
但這些隻是紙面上的數據,現實情況是,由于長期活在宗主國的蔭蔽下讓蘇裡南經濟結構十分單一,過度依靠鋁礦和農業發展,相比之下,其他産業被打壓得寥寥無幾,這是典型的“荷蘭病”症狀。
但蘇裡南不是荷蘭,無法依托雄厚的底子恢複經濟。同時,作為國内支柱産業的鋁礦被美國鋁業公司牢牢把持,加上政府腐敗嚴重,蘇裡南國民的實際收入并不高,貧困率也居高不下。

▲羅尼·布倫瑞克,現任蘇裡南副總統
蘇裡南獨立從來不是嗟來之食,之前過度依賴荷蘭導緻其國内産業轉型困難,國家多次陷入危機,這也為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敲響了警鐘。

▲蘇裡南獨立35周年紀念日街上的民衆
作者|嘉陵 重慶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畢業生 責編|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球情報員」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