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藥三通湯、五通湯,橫掃十幾種心、腦血管疾病!

壹 三通湯:心血管通,腦血管通,全身血管通
組方:丹參12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桂枝9克、甘草6克、人參6克、麥冬6克、五味子6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
人參,重用黃芪15克、玉竹25克替代之:野山參力猛,林下參25年以上力足,林下參5年以上湊付用,種植參煲湯用。
凡是被醫院診斷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都可以用,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不需要辯證。一天一劑,七天一個療程,一般服用三個療程。腦溢血不可用,補陽還五湯專治腦溢血的。
①打通心腦血管的通脈飲:川芎丹參葛根
丹參活血化瘀又補血,色紅入心,打通心血管;加上葛根,打通腦血管,改善腦缺血,葛根升清陽,把氣血升到腦部。川芎血中氣藥,化瘀又行氣,走而不守,在前面披荊斬棘開路,丹參在後面跟着,川芎指哪丹參就打哪,上行頭面,下行血海,中開郁結,全身的血脈都會被打通。 ②強壯心髒陽氣的桂枝甘草湯:桂枝甘草湯
身體心陽不足,寒邪會再次卷土重來,瘀血會再次凝聚,心腦血管會再次堵塞。桂枝陽氣旺盛,猶如天空的太陽,可以強壯心陽,驅寒,辛散;甘草守中,補津液,補脾胃,二藥合作,辛甘發散為陽,就可以為心髒乃至全身輸送源源不斷的陽氣。陽光普照,陰霾自散,寒邪落荒而逃。
③大補心氣心血的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
心髒氣血不足,暫時把血管疏通,以後還會堵塞。人參補心氣,五味子麥冬補心血,心髒的氣血就足了。
④健脾第一方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
白術茯苓健脾,提高脾胃的運化能力。脾胃氣血生化之源好了,就會源源不斷提供新鮮的氣血去支持心髒打動血管。二藥解決痰濕的來源,脾胃運化不好,杜絕痰濕堵在心腦血管。
貳 五通湯:通毛孔通血管通七竅通大小便通一身經絡,無毒百病消。
排毒的方子,一個打通全身經絡血脈的方子,通毛孔通血管通七竅通大小便通一身經絡,一通百通,通則不痛,無毒百病消!
組方:麻黃6克、桂枝10克、苦杏仁6克、白芍10克、當歸10克、丹參10克、枳實9克、厚樸9克、火麻仁12克、肉桂6克、澤瀉10克、石菖蒲9克、黨參6克、白術6克。
服用七劑,一天一劑,一天一次,飯後半小時服用。藥渣可以用來泡腳。
第一組,麻黃與桂枝的最佳組合就是通毛孔的。經常不出汗的人需要适當發發汗,出一身汗後會覺得非常舒服,身體發緊的感覺會一掃而光。發汗最好的藥就是麻黃了,但是麻黃一個藥發汗還不夠,加上桂枝就更妥當了。桂枝還可以防止麻黃發汗過度,因為桂枝可以救津液,麻黃走氣分,桂枝走血分,兩兄弟合力就讓全身的氣脈與血脈暢通無阻。 但是麻黃發汗比較猛烈,有可能會讓血壓升高,讓神經過于興奮,但是不要怕,後面有苦杏仁跟着,苦杏仁就可以防止麻黃的副作用。桂枝也有些溫燥,但也不用擔心,後面有白芍跟着,桂枝補陽,拳頭打出去,白芍滋陰,拳頭收回來。
如果你的毛孔是通暢的,汗也多,不需要發汗,可以去掉麻黃與苦杏仁,桂枝與白芍保留。
第二組藥是當歸與丹參。這組藥很顯然是打通血脈的,血脈不通會導緻心腦血管疾病,會腦梗會心梗會中風會猝死,這是最要命的不通。不通的原因一個就是堵了,有瘀血了,所以用丹參來活血化瘀,丹參是血管的清道夫,像披荊斬棘的戰士,在血管叢林開路,遇到瘀血就把它化掉,讓全身血脈暢通無阻。
不通的背後是不榮,血虛也會導緻血管不通,血流量少了,自然就會慢慢形成瘀血。所以丹參充當開路先鋒,當歸在後面跟着,丹參掃清了血脈裡的瘀血,當歸在後面補血,哪裡血虛了就補哪裡。
當歸與丹參這一藥對是民國神醫張錫純經常用來活血化瘀的。 叁 第三組藥是通大便的,通大便不是瀉肚,而是讓你的大便更通暢,不粘滞,不粘馬桶,讓你的大便排得更爽快,而不是一次排一點點,要排好幾次。
所以這裡沒有大黃之類的苦寒直下的瀉藥,而是用了枳實與厚樸還有火麻仁。火麻仁可以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最好,因為它不傷正氣,有一股油潤之性,可以讓你幹枯幹澀的腸道更加順滑,這樣大便就更容易出來,也不那麼幹燥。
火麻仁就好比揉腹,揉啊揉,你的大便就軟了。軟了以後就需要一股推力,需要一股腸動力,讓腸道蠕動更加有力,這個靠什麼呢?要枳實與厚樸,胸滿用枳實,腹滿用厚樸,這兩味藥一用上去身體的脹滿就解決了一大半。
枳實與厚樸都可以下氣破氣,枳實可以利七沖之門,六腑的關卡它都可以打開,厚樸直接讓腸道蠕動加快。枳實與厚樸加在一起就好比推腹,先揉腹再推腹,這樣大便就通暢了。
第四組藥是通小便的。通小便要雙管齊下,一方面要用通利膀胱的藥,直接把水濕利出去,我們稱之為利尿。用什麼利尿呢?用澤瀉,可以把江河之水瀉掉的藥,利尿的作用非常強大。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氣化作用不強大的話,用再多的利尿藥小便還是不出來的。腎司二便,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的強大依賴它的上司腎的強大。
所以要加強腎的氣化作用,小便才可以順利出來。肉桂就可以強壯命門之火,可以加強腎的氣化作用。再加上前面的桂枝,就可以溫陽化水。
第五組藥是開頭面七竅的,就是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個鼻孔,一個嘴巴。耳鳴耳聾視力不好鼻子不通氣都是七竅不通,這個石菖蒲可以開心竅,可以開七竅,讓你耳聰目明,讓你的清竅更加通暢爽利。著名的方子調理近視眼與耳鳴的益氣聰明丸裡面就有石菖蒲。
最後一組藥不是通的,也不是這個方子的主要的藥,而是佐藥,是反佐的,這個方子以通為主,通畢竟是要消耗一定正氣的,所以為了防止這些通藥的副作用,這裡稍稍用了黨參與白術來補氣健脾。
三通湯大大改善心腦血管疾病。三通湯主要是通血管,
五通湯可以通毛孔通大小便通血管通七竅,更加全面。
肆 五通湯,使用數千次的方子。
五通湯:麻黃10g,桂枝10g,幹姜10g,半夏15g,細辛6g,白芍10g,甘草10g,陳皮15g,厚樸20g,枳實15g,柴胡15g,白術20g,茯苓20g,澤瀉30g,人參10~20g。 近年綜合仲景小青龍湯、理中丸、五苓散、四逆散四方加減,組成此方,意欲由博返約,便于掌握,治療五系寒證。
仲景《傷寒論》方,是據外感風寒立論,多數屬于津氣郁結病變。由于受寒以後,必然引起心系血絡攣急,成為氣血津液同病。
所以,外感寒邪,經隧因寒而攣,氣血津液因寒而凝,見于一系有之,兩系有之,五系同病亦常有之。
五髒經隧是由肝系筋膜構成,其中心系血管與肝系三焦膜原、腠理遍布髒腑形骸,無處不有,是氣血津液環流全身之路。
《靈樞》《素問》謂其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其實谷精、腎精、膽液之類流動物質也随氣血水津運行血管内外,一旦感受寒邪經脈攣急,氣血津液運行不利,于是衆多征象見矣!
寒邪束表,毛竅收縮,血絡攣急,氣血津液運行受阻,滞留膚腠之間,頭身酸軟重痛見矣。
津氣郁結,阻滞肺竅,鼻塞流涕見矣;阻于咽喉間隙,血絡不通,咽喉癢痛見矣;津氣阻于會厭,聲帶變厚,聲音嘶啞見矣。
肺髒宜降,津氣功能受阻,津氣阻于氣道夾層,滲入氣道,喘咳痰稀見矣。
津氣阻于心系冠狀動脈,或成心肌肥大,或成心包積液,心區憋悶或疼痛見矣。
肝系經脈布于胸脅,膽管下連小腸,經脈攣急,氣血水津郁結,膽液、胰液受阻,胸脅脹痛,不欲飲食見矣。
脾胃納運水谷,升降津氣,胃腸夾層津氣阻滞,脘痞腹脹見矣;胃腸痙攣,津氣失調,吐洩腹痛見矣;津滞夾層日久,胃腸受濕而弛,傳導功能減退,大便不爽見矣;水津不能反滲入腸便秘見矣。
腎為主水之髒,腎命氣化不及州都,水津停滞則成小便不利,或呈水腫。
上述種種要皆素體陽虛,或過食生冷,過用寒涼,陽氣受損,複感外寒經脈攣急,氣血津液升降出入失常使然。 伍 方義:五髒功能衰退,複感寒邪,導緻五髒經隧攣急,肺系宣降津氣功能失常,脾胃升降功能失職,腎命化氣行水功能不及,肝系疏洩功能受阻,津氣滞于少陽三焦,遍及五系。
遵循《黃帝内經》“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中滿者瀉之于内”“其下者引而竭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訓,法當外散寒邪,内溫陽氣,行氣活血,通調津氣,舒緩經脈,解其痙攣,才與病理相符。
方中麻黃、桂枝有散寒解表作用,可祛外侵寒邪,消除病因;麻黃、細辛宣降肺衛津氣,可以恢複肺系功能,乃治上焦藥也。
陳皮、枳實、厚樸,可降胃腸之氣,使其肺氣下行無阻;配以幹姜、半夏、白術溫運中焦、健脾化濕,柴胡、枳實升降中焦津氣,暢通膽流,乃治中焦藥也。
桂枝有溫腎陽之功,配以白術、茯苓、澤瀉,可呈化氣行水之效,乃為下焦而設也。桂枝擅長溫通血脈,暢旺血行;細辛、白芍、甘草擅長舒緩五系經隧攣急,則為血行不利、經脈攣急設也。
自身陽虛,溫必兼補。故用人參益氣,振衰起廢之功,位居諸藥之首,《神農本草經》謂其能“補五髒”者,蓋五髒功能活動均賴氣為動力故也。
諸藥合而成方,可呈外散寒邪内溫陽氣,補其虛損通其滞塞之效。因可通調五系氣血津液故以“五通”名之。
應用:臨證應用此方,當随不同征象加減。
聲音嘶啞者,加桔梗洩肺利咽,陽虛陰盛者,再加附片溫其少陰陽氣,增強心系血運與腎系化氣行水作用。
肺氣上逆呈喘者,可加桑皮、杏仁降其津氣;或加大黃通瀉大腸,為髒病通腑,承氣下行之法;咳嗽痰少者,可加桔梗開宣肺氣,五味子斂肺止咳,款冬花、白前解痙止咳;咳嗽痰多者,加蒼術、膽南星燥濕和脾,杜絕津凝成痰。
脾系脘痞腹脹,氣逆而哕,則重用陳皮,并加旋覆花降其肺胃逆氣,如因胃之贲門、幽門松弛,膽液随其胃液上逆,食道灼熱冒酸,重用枳實促進膽管、幽門收縮阻止胃液上逆,或加黃連、吳茱萸制酸體現寒溫同用之法。
如果胸脅脹滿,食欲減退,當是膽胰受阻,則宜重用枳實,加入木香、郁金暢通膽流。
如果肝髒腫大,則宜加入當歸、川芎活血行瘀,成為氣血津液齊通。
心區憋悶,心律不齊,減去厚樸、幹姜換成生姜(即合《金匮要略》橘皮枳實生姜湯)令其津氣下行;若津凝成痰,阻于心髒冠狀動脈夾層,稍受寒侵或情緒激動則痛,則加瓜蒌、薤白滌痰洩濁。
若系心包積液,心體肥大,則加蒼術、豬苓增強燥濕利水作用。
若系心功能衰憊,呈為心悸,則減去麻黃厚樸、半夏,加入附子,配合人參溫補心腎陽氣。
上述證象僅見一證便可使用,不必悉具,但須以舌體淡胖為其辨證依據。
近年使用此方數以千計,療效甚佳,為了中醫昌盛以此奉獻讀者。
陸 通血路、清血方。
配方:黃芪120克、川芎6克、赤芍5克、川牛膝5克、鎖陽6克、六汗(續斷)6克、桃仁6克、川地龍幹6克、川西紅花3克、正天麻6克、木瓜6克、川歸尾6克、 淮牛膝6克 、雙鈎陳(鈎藤、陳皮)6克。
煎法:藥頭用水五碗煎一碗,早上空腹服用;藥渣用水三碗煎成八分碗,晚上空腹服用。
重症者,三天服一劑;輕症者,七天服一劑。保健者,每月服一劑。
有通血路、達到清血的功效,可預防腦中風;治療頭部筋絡病,如頭部緊蹦、酸痛,臉部、手腳、手指頭發麻、身體背部酸痛。
适用症:專治膽固醇、血脂肪過高(血濁病)、高血壓、中風行動不便者,一服藥後見效。

以上内容來源網絡,僅供參考,侵删!

謹遵醫師囑托!切勿私自用藥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