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餘浩脈法感悟

左寸左尺弱的病人,有頸椎病;尺沉關郁的病人有膽囊炎、背痛;雙尺弱則腰痛。左尺腎陰濟肝木,如果腎虛不能封藏水液,則随肝氣上沖于左寸頸部,則使頸椎受濕而病,這就是頸椎病的脈象左手寸尺都弱。
從脈象上看大概有這麼幾種克乘關系導緻出現病理變化:右寸肺與左關肝的關系可以是肺金克乘肝木,肺金過盛則制約肝木生發導緻肝木郁滞,而肝木郁滞阻礙氣機上升,所以左寸心脈常不足;肺金亢盛或不足皆不能生水;左關肝木與有關脾土的關系可以是土濕木郁或者為木郁克乘脾土;左手脈的病機可以是心腎不交、肝氣郁滞(化火)而心氣不足、肝木乘土、膽火擾心、木陷水中等;右手脈的病機可以是肺胃上逆、脾腎陽虛、命門火衰等。
左手任何一部郁滞,尤其是關部郁滞,則氣機上升受阻,導緻升降失常。反之,右手任何一部郁滞,導緻氣機下降受阻,右手影響左手,兩手氣機互相影響。

從脈象上看大概有這麼幾種克乘關系導緻出現病理變化:右寸肺與左關肝的關系可以是肺金克乘肝木,肺金過盛則制約肝木生發導緻肝木郁滞,而肝木郁滞阻礙氣機上升,所以左寸心脈常不足;肺金亢盛或不足皆不能生水;左關肝木與有關脾土的關系可以是土濕木郁或者為木郁克乘脾土;左手脈的病機可以是心腎不交、肝氣郁滞(化火)而心氣不足、肝木乘土、膽火擾心、木陷水中等;右手脈的病機可以是肺胃上逆、脾腎陽虛、命門火衰等。
《内經》曰: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郁脈即《内經》言獨大者。在手感上亦能明顯感覺到脈象“壅滞”感或脈象的“粗大”不均一。
郁脈最常見于:
(1)左關:大者為肝,細者為膽。肝主疏洩,疏洩正常才能保證全身氣機正常。而七情所傷最易導緻肝氣失于疏洩,疏洩不及而生郁也。出現胸悶、乳房脹痛,喜歎氣。男性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月經血塊及痛經。肝膽經脈互為表裡,肝疏洩不及影響膽汁下洩,久則膽郁。出現脅痛,肩背痛。左關郁滞化火則口苦、性急易怒。

(2)右關:浮沉不同。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胃經互為表裡。胃氣不降則胃郁,飲食壅滞脹滿、食積、胃脹。脾滞則多為脾陽不足而濕郁脾滞。右關化火則嗳氣泛酸。
(3)左右關部皆郁滞:整個中焦滿悶不舒,氣機痞塞、壅滞。郁滞久則化火成瘀,心急易怒,口苦,胸悶痛。還會導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4)左寸:浮取得郁脈為小腸經氣郁滞,小腸經不通影響心脈,出現心慌心悸。稍沉取得心脈郁滞,心主血脈,多為心包絡脈瘀血,出現心部疼痛。
(5)右寸:浮取得郁脈為大腸經氣郁滞,傳導障礙,表現為大便幹燥或便秘;稍沉取而得郁脈為肺氣壅遏,肺失宣降,出現咽喉不适、咳嗽等。肺主皮毛,宣降失司郁熱内生,而至痤瘡繁發。
(6)尺部:尺部郁滞多為濕邪壅滞下焦,易化熱而成濕熱。其中有腎陽真不足與假不足,區别鑒于足踝下太溪脈,太溪脈有力為腎陽被濕郁遏;太溪脈無力為腎陽真不足。
(7)左右手寸關之間:此處郁滞多為陽氣上升受阻,氣、痰、濕郁于胸膈。
(8)左手關尺之間:此處郁滞為小腸腑有積滞。
(9)右手關尺之間:此處郁滞為大腸腑有積滞。
簡單之事寫出來略顯繁雜,實際上摸脈時指下了然。
◎氣機升降失常的幾種典型類型及臨床表現

氣機升降失常包括氣機升發太過、氣機生發不及、氣機上重下輕、氣機上輕下重、氣機壅遏中焦等,其中都有郁脈影響所緻。
氣機生發太過:脈象上顯示為脈氣上躍掌橫紋。
左手脈氣上躍掌橫紋:“火性上炎”,因此,此種脈象升發太過即為化火。可以是心火,也可以是肝火。臨床上同時可以出現左關部郁塞,膽火擾心。臨床表現為口苦、口幹、心煩易怒,睡眠淺、易驚醒,性急毛躁等。
右手脈氣上躍掌橫紋:肺胃氣不降反上逆,濁氣随之上泛。臨床上出現咽喉、食管及胃部不适甚至灼熱感、潰瘍面,打嗝或泛酸;與大腸相表裡,故而大便初硬;或可出現痔瘡或脫肛。
氣機升發不及:通常表現在左手或右手寸關之間郁滞,甚至雙手寸關之間郁滞。表現為膈中痰氣互結,氣機上升受阻、升發不利,清揚不升。臨床表現為頭昏沉不清醒,或有頭昏、頭部惡風,蹲起時眼前發黑,胸口滿悶不舒或自覺有痰。
氣機上重下輕:這不等于氣機升發太過,但脈象顯示氣機上沖之勢,氣血并聚于上焦,而虛于下,顯得頭重腳輕,上熱下寒。臨床表現下盤不穩、走路腿軟,腿怕冷發涼,心煩易怒,頭漲痛,容易臉紅。
氣機上輕下重:明顯地下焦陽氣被寒濕郁閉,清陽不升,氣機下陷。腰部以下濕重,陰部潮濕、腿冷或沉重或浮腫,雙腳冰涼。
氣機壅遏中焦:也屬于氣機生發不及的一種,但雙關部郁滞明顯(雙關獨大),寸尺均不足,即脈大而短。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臨床表現納少或納呆,大便少而不暢,胸悶滞,頭昏沉,腿無力不喜運動,易疲勞等。
小柴胡脈:左手寸關之間郁滞+右寸郁滞。理:肝木郁滞反侮肺金。法:疏肝解郁佐降肺氣。方:小柴胡湯做底方加減。藥:增強疏肝力度,可加香附子、郁金、木香。

桂附地黃脈:雙手氣機上逆。理:陰不涵陽,虛陽上越。法:引火歸原,引氣下行,交通心腎。方:桂附地黃丸做底方加減。藥:降氣之藥如枳實、竹茹、枇杷葉;加龍骨、牡蛎固攝腎水以安龍火。
補中益氣脈:雙手氣機上輕下重。理:濕遏清陽。法:升陽提陷或升清降濁。方:補中益氣湯加減。藥:增加升清力度則加葛根、桂枝;增加降濁力度則加附子、黑豆、澤瀉。
逍遙散脈:氣機壅中焦。理:肝郁乘土或土濕木郁。法:疏通中焦。方:逍遙散合四逆散。藥:增加行中理氣則加木香、桔梗、枳殼或枳實,健脾益氣則加蒼術、白術。
交泰丸脈:氣機上重下輕。理:陰不涵陽,虛陽上越而緻心火亢盛。法:引火歸原,引氣下行,交通心腎。方:交泰丸化裁。藥:加龍骨、牡蛎固攝虛浮之龍火。
附子理中湯脈:左手氣機上輕下重+右手氣機上重下輕,即左尺郁滞、右寸郁滞。理:心腎陽虛。法:溫補心腎之陽。方:附子理中加桂枝湯。藥:加澤瀉、黑豆利濕則陽自旺。

在脈法與用藥上則須把握一個重要原則,即《内經》所言:“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補不足,損有餘。”何為虛?不足為虛。何為有餘?實則有餘。在脈上如何體現?郁脈則是實脈,郁脈在左寸心部則為血瘀,郁脈在左關肝部則為氣郁,在左尺則為濕郁;在右寸肺部則為氣閉,在右關胃部則為胃氣壅滞,在右尺亦為陽為濕遏。郁脈即為實脈,則要損之有餘或瀉之,那麼,血瘀則先行氣,氣行血自行,少佐以活血化瘀;肝氣郁則疏肝理氣;濕郁則利濕解郁;氣閉則宣降除閉;氣滞則行氣除滿;陽為濕遏則利濕升陽,濕去陽自旺。同樣,六部之虛脈亦如此,虛則補之。然當注意,五髒皆有體用,體為陰則用為陽。久郁則易化火化熱,火熱易耗氣傷陰,故而損有餘之後仍當補其不足,此為補之一也;而脈中之不足,亦當補之,此為二也。切脈時,何之脈之不足?有實則有虛,有郁之處,其旁則虛。氣機上升皆受阻,受阻之上為虛。如左關肝郁則氣機無以上升到寸部心脈,心脈常不足;左尺腎脈郁滞嚴重,常關部、寸部皆氣機不利。以此類推,凡脈皆如此。六部脈不能皆郁(極少),然六部脈或能皆不足,此為陰陽氣血俱損也,調之則為氣血同補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