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針刺臀中肌髂骨處附着點治療幹性坐骨神經痛212例

針刺臀中肌髂骨處附着點治療幹性坐骨神經痛 212 例 陳日含 1 陳日立 2 (1 福建省惠安縣 , 福建 362141 ; 2 福建省泉州泉港 ) 本論文發表于《中國針灸》2008年6期 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曆來手法頗多,但多以循經取穴治療為主,以取環跳、足三裡、陽陵泉、昆侖等穴取效。臨床上據各種病因所緻的坐骨神經痛,其無論根性、叢性、幹性的坐骨神經痛,都能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常見諸報。但臨床上也确有一些病人曆經傳統取穴治療無效者,其中又以幹性坐骨神經痛為多見,筆者受《宣蜇人軟組織外科學》 [2] 理論啟發,用針刺臀中肌髂骨處附着點治療經傳統循經取穴治療無效者的幹性坐骨神經痛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 1 臨床資料 1 . 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自 2006 年 8 月份以來門診共收治 856 例幹性坐骨神經痛者,納入本組病例全部經過 ct 掃描未發現有腰椎間盤突出者,而表現為坐骨神經痛症狀的符合診斷标準者,被診斷為幹性坐骨神經痛。其中經過以取環跳、足三裡、陽陵泉、昆侖等穴為主的傳統循經取穴經治療 1 個月無效者共 212 例納入本觀察組,其中男 125 例,女 87 例,年齡 21-68 歲間,平均 44.5 歲;病程 1 個月 ---1 年 172 例, 1—2 年者 28 例, 2---3 年及 3 年以上者 12 例。 1 . 2 臨床表現與待征: 幹性坐骨神經痛一般無腰痛症狀,疼痛常從臀部、大腿外側、小腿後外側及足部外側放射,咳嗽、排大便等增加腹壓動作對幹性坐骨神經痛症狀無明顯影響。查體可見患肢大腿,小腿肌肉不同程度肌萎縮。沿坐骨神經走行方向有壓痛點,多在臀中肌附着處,腓骨小頭下方、外踝後壓痛。但腰部棘突旁常無明顯壓痛。直腿擡高試驗為陰性。腦脊液檢查、 x 線攝片、 CT 等無異常改變。 2 .治療方法, 2 . 1 定位:據解剖學 [1] 臀中肌髂骨處附着點按壓可尋得深在壓痛區,此壓痛區則為針刺的進針點(見圖 [1] )。表現為梭形橫向的大約 3.0*6.0cm 壓痛區,術者用紫藥水在壓痛區皮膚上做标記。 2 . 2 針灸器械:選用 100 或 125mm 長一次性普通無菌針灸針,據臀肌厚度選用。 2 . 3 針刺手法:采用夾持進針法從進針點(見圖 [1] )進針,每 1.0cm2 面積布針一枚,均勻布針 8-12 枚,形成密集圍刺狀。針體與皮膚垂直,針尖指向臀中肌附着區,深度直達骨面。施平補平瀉手法,讓針感強烈後留針 25 分鐘。同時 TDP 神燈照射至患者自覺肌肉深部灼熱感。 2 . 4 療程:每周進行上述治療 2 次, 4 周為一個療程。本組全部病例均經一個療程治療。 3 .治療效果 3 . 1 治療效果評價标準:臨床治愈為臀部、大、小腿放射痛及相關體征全部消失,功能活動正常,随訪 3 個月無複發;顯效為臀部、大、小腿放射痛基本消失,僅重體力勞動後有輕微疼痛,功能活動正常;有效為臀部、大、小腿放射痛的症狀減輕或改善,體征、功能部分恢複,不能進行重體力勞動;無效為臨床症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加重。 3 . 2 本組治療 4 周後,經休息 3 個月後進入臨床療效評估:治療結果臨床治愈 128 例,占 60.3 %。顯效 62 例, 29.2 %。有效 8 例, 3.7 %。無效 14 例。 6.6 %。總有效率 93.3 %。 4 .體會 筆者認為幹性坐骨神經痛經應用密集圍刺臀中肌髂骨處附着區加 TDP 神燈照射之所以取得滿意臨床療效,說明了臀中肌附着處與幹性坐骨神經痛臨床症狀的發生有着内在的聯系:則可能臀中肌附着處的無菌性炎症刺激着臨近的坐骨神經幹而至坐骨神經痛。而針對臀中肌附着處的針刺,采用長針、深刺、強刺激手法,并且采用密集布針方法加強針感,從而有效地增加了臀中肌附着處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無菌性炎症的吸收而減少其對周邊組織或臨近坐骨神經的刺激從而緩解了臨床症狀。據臨床有效病人觀察可見:随着針刺後強烈針感的産生,臀中肌髂骨處附着壓痛區壓痛感的減輕,臨床症狀亦明顯緩解。 上述針刺方法易掌握,臨床療效确切,所需設備簡單,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5 .參考文獻 [1] 餘哲,解剖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7 : 92 [2] 宣蜇人,宣蜇人軟組織外科學,上海:文匪出版社 2002 : 382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